邹子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复兴

文摘   2025-01-25 19:30   广东  

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邹子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复兴

文/邹锦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在2017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一项重大的国策: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也就是说要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艰巨而又影响深远的伟大文化工程,是中国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在已走过的八年里,传统文化复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今刚跨入2025年,也就是目标期限的最后一年,对高质量地实现目标成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邹子文化,就是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其“五德终始说”已不再作为指导思想应用于政治实践,但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从古至今都深得全社会共同认可,植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因为它曾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

因此,要传承发展邹子文化,使之在当今新时代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这里,简要地对邹子文化的主要精神,历史上的作用,在当代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如何传承弘扬等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邹子文化?

所谓邹子文化,就是战国时期齐国“三邹子”创立的学说及其思想观念行为等所形成的文化。其主要精神是:系天下苍生,匡世济民,为百姓谋福祉的大爱精神,以及勇于探索、变革、创新的科学发展思想观。

(一)邹子文化核心学说是邹衍“五德终始”与“大九州”地理学说。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齐国稷下学宫有关的,先后有三位邹姓著名学者,即邹忌、邹衍和邹奭,史称“三邹子”。《史记·孟荀列传》:“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其次邹衍、邹奭。”邹忌在齐威王时(前357年即位)为齐国相,辅助齐威王推行变法改革,振兴稷下学宫,使齐国逐步走向强大称霸列国;而邹衍和邹奭都是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称为稷下先生。《集解》引《别录》曰:“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邹奭修衍之文,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尤其是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之间),是中国古代的圣贤(先秦学界的所谓圣人,是泛指品德学问修养都极高的人,这与秦汉以降的独尊孔子一人有所不同),战国末期齐国人,道家与阴阳家代表人物。又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学者,创立有“五德终始说”与“大九州”地理学说等。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除了儒、道、释三家思想之外,影响最大的思想即属阴阳五行观念,而邹衍正是此一派的宗祖。邹衍在阴阳五行学说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在那个时代的声誉和影响,是凌驾于其他诸子百家之上,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邹衍列于稷下诸子之首,认为“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

邹衍还创立了“大九州”地理学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宇宙观。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理论,但无疑也是前无古人的宇宙观、海洋观!他提出的中国是海洋中一块陆地,是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的第一人,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

据《汉书·艺文志》,邹衍著《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共105篇之多。《史记·卷074·孟子荀卿列传》则说他著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还有一本《主运》。地理学方面重要学著有《大九州》。另传说邹衍还是多才多艺,制作有《邹子乐》,其中有四章(青阳、朱明、西颢、玄冥),在汉代尚保留于《郊祀歌》中而演唱;又据《汉书刘向传》记述,邹衍还善于养生之学,著有《重道延命方》。很可惜,这些著作今天大都已散失,这无疑是华夏文明发展中的重大损失。

(二)邹子文化是一种与治国有关的文化。很多人一提起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就会联想到社会上一些打着阴阳五行名义招摇撞骗的神棍、假风水师等,于是就把阴阳五行当成是骗人的东西,以至把邹子文化都看成是封建迷信糟粕。其实并不然,这是对邹子文化不完全了解所产生的一个天大误会。

邹子文化从其产生的一开始就是与治国有关的一种匡世济民文化。

邹衍以阴阳五行理论构建起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提出了“五行生胜”、“五德终始”等观点,本意是想“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谈”的阴阳五行研究中,罗列出天降的灾祥祸福,来恐吓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够以仁德治天下,同时五德终始说也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想要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邹衍创立阴阳五德终始学说的最主要动机,是出于其仁德爱民、造福苍生的博大胸怀。并非为了迎合统治者而创建,只是用了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告诉那些国君如何治理国家,心里装着的却是天下苍生!

在当今新时代里,邹子文化也是可与治国相联系的。邹子文化“心系天下苍生,匡世济民,为百姓谋福祉的大爱精神。”与党中央倡导的,一切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一致的。

邹忌辅助齐威王变革,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及大九州地理学说,都体现了一种勇于探索、变革、创新的科学发展思想观。这个思想观,更是与现代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无缝对接”,邹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具有这种改革创新意识并付诸实践了。

二、邹子与孔子学说上互补,祖源上同根同源。

邹子文化与孔子儒家文化,在历史上不论是在齐鲁文化以至在秦汉后长达两千多年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构成要素中,还是在其各自学说学术研究方向、对象、对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互补性。下面就几个主要的互补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中国主流文化形成之源头上主要是邹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的互补组合。邹衍为代表在齐国都临淄建立的“齐学”,与孔子(丘)在邹鲁之地创立的“鲁学”(儒学),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主体,秦汉以后齐鲁文化,又从地域文化逐步上升为中国主流文化,从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二)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上也是互补关系。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就将邹子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嫁接到孔子的儒家学说里,成为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文化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诸子百家文化则备受打压,包括邹子文化逐步衰微,以至默默无闻

通过对齐鲁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邹孔两家学说作对比分析,又发现这两家学说的研究对象、影响范围及在齐鲁文化中的主次关系等各有侧重,亦存在互补关系。

    

(三)各自学说的研究对象上互补。孔子(丘)主要是建立在对人类自身思想意识、社会礼仪与人类行为规范等主观行为作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学说;而邹子(衍)则更多是建立在对事物客观自然属性变化规律作研究对象,包括对世间万物、历史等发展变化规律,及陆地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并将其抽象化所形成的思想学说。这两种学说所研究的对象,分别涵盖了“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方面,是对人性与自然现象的不同角度,所作的全方位完整观察研究,两者之间互为补充。

(四)对社会上下两个阶层的影响程度互补。纵观两千年历史,中华文化似乎可分为两个主要层面:上层以孔子(孔丘)创立的儒家学说为主,影响主要是在文化高的文士阶层中持续存在;下层则以阴阳家邹子(邹衍)创立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主,广泛存在于民间,主要是在文化低的武人和民间继续流传。如此,儒家文化与邹子文化,在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上是互补关系。

(五)在形成齐鲁文化主体的两个重要思想体系主次关系上互补。儒家思想“鲁学”(儒学)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居中制衡作用,并吸纳了“齐学”中以邹衍阴阳学说为主的诸子各家思想后,形成齐鲁文化的主体。“鲁学”(儒学)和“齐学”在齐鲁文化的构成体系中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此外,通过姓氏寻根还发现,邹子与孔子不仅其学说及在中国主流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等互补,且在祖源上还是同根同源关系。孔子与邹子其所在的孔氏和邹氏两大家族,血缘上都追溯到一个并不遥远的上祖,就是殷商朝王族后裔的春秋时期宋国上卿正考父;地缘上都是出自宋国都商丘迁鲁后初期又都是一起生活在邹鲁文化核心地鲁国昌平乡陬邑尼山下的鲁源村(今属曲阜)。

邹、孔两个家族的血缘与早期数代人的生活环境上是同根同源。邹氏奉正考父为一世祖,孔子七世祖就是正考父,所以,在姓氏寻根上就有邹孔同源之说。据传汉高祖刘邦皇帝御封正考父的考父赞》,也是这样说的:德盛礼恭,义精仁熟;孔邹皆仰,以似以续;万世朝宗,光锡庆笃。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同根同源,邹、孔两大家族初代先祖若干代人都共同生活在邹鲁文化的核心地,深得邹鲁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影响,才有邹子和孔子在文化学术上的辉煌成就。

邹子文化在当代可起到哪些重要作用及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要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中华文化走向繁荣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代的中国,已经告别了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封建时代独尊并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儒家文化,固然有其跨越时代的文化思想,但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复兴儒家文化的同时,还要复兴儒家之外更多其他流派的优秀传统文化,把更多的古圣贤思想文化挖掘出来,一并纳入到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里,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多元的需要,引领当代文化繁荣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的众多流派中,哪一种思想文化更能适宜在当代社会推广,对社会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呢?

邹子文化,可以说是当代最需要大力推崇的优秀古圣贤思想文化。下面对邹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可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等,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邹子文化与儒家文化互补关系的文化组合在当代同样适用。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文化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上是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但其维护封建纲常的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当今,要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就要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时代的藩篱。可大力推崇邹子文化,使之与孔子儒家文化再度成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新时代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组合,以适应当代文化发展需求,带来中华文化的大繁荣。

(二)邹子文化精神与当代中国治国理政观念是一致的邹子文化之心系天下苍生,匡世济民,为百姓谋福祉的大爱精神,与当代党和国家的以人民为本,执政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相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而邹忌为齐国相,辅助齐威王变革,又是具象化的执政思想体现。邹忌勤于政事,忠于职守,真诚恻坦,辅助齐威王除弊革新,内政修明,使齐国国势日益强盛。

(三)邹子文化同样适用于处理国际事务。邹衍创建的大九州地理学说,为后世探索、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与海洋宇宙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当今放眼“赤县九州”,“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原则等大政方针上,也无不渗透着邹衍学说的智慧。用邹子文化心系天下苍生的大爱精神就可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的许多外交政策。

当代世界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许多矛盾冲突是有史以来就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加剧了这些矛盾,使冲突日趋紧张,已成为世界的难题。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邹子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能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等。

邹子文化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包容气度与创新思想,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更容易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接受并走向世界,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

因此我们展示给世界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不仅要有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还要有邹子文化等其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完整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当代世界多样化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让外国人从我们崇尚的古文化里,就可读懂中国人的大智慧,读懂中国人对天下苍生包括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善良友好与大爱精神。

(四)邹子文化体现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民间众多的传统学科领域,包括哲学,医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建筑、声律等很多行业,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邹子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标志。这个学说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经过无数实践检验而经久不衰,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一面。从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焕发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而邹衍的“大九州”地理学说,在距今2300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比欧洲学者对地球做出相似的预测早了18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中心学说的理论化阐述模式。邹衍的理论智慧,确实值得炎黄子孙千秋万代地自豪,骄傲!

(五)倡导邹子文化,有利于培植、呵护中华文化根脉。何谓文脉?广义来讲,文脉是指一种文明在特定空间与一定时间中孕育而生、绵延不绝的历史与文化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上考察,邹子文化孕育诞生于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特定历史时期,并绵延不绝地存在于中国社会里,成为其他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邹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根深则叶茂。复兴和传承、弘扬邹子文化,是对中华文化根脉的培植与呵护,让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焕发新光彩。同时,亦可体现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传统美德,对开展中华文化寻根也有着特别意义。

、如何弘扬邹子文化?

邹子文化从其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当年稷下学宫的设立,使得齐国几乎一直引导着文化的潮流,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官学为黄老之学。而汉初的黄老之学,实际就是邹衍学术与道家学术的结合。在这里形成了与“鲁学”(儒家)并驾齐驱的“齐学”,而邹衍正是“齐学”的创建者。

只是后来的原因而使之失去了原来的光芒。董仲舒独尊儒术固然是邹子文化走向衰微没落的重要因素,而邹子(衍)著作的散失,也成为邹子文化再度复兴的巨大障碍。

但不管经历多少劫难,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邹子学说为中国哲学思维和中国科学思想奠基,特别是其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古今中国社会,上至王朝兴替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无不与阴阳五行有关,至今还有着巨大的生命力。由此足见邹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演化中的重要性

虽然邹子的原始著作大都散失遗存不多,但在司马迁《史记》与《左传》、《战国策》、《别录》等多本古代著名史书文献中,都有相关介绍并作高度评价,邹衍阴阳五行学说理论的应用并没有消失。更重要的是,邹子文化精神跨越时代,在当代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大力弘扬。

尽管邹子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重要的基础理论,早已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但邹子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存在,仍未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知。特别是邹子文化精神,积极的思想和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使邹子文化为中华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其特有的巨大能量。如何弘扬邹子文化,可以有以下两个途径,前者是天意,后一个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实现的。

(一)最好的途径,毫无疑问当然是自上至下由国家层面的推广。这样可以快速地将邹子文化精神在全国推而广之,成为国家治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对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并由此带来文化的繁荣也是成效显著。

就可以通过国家的意志,还原历史上邹子与儒家这两种文化互补的本来面目,弥补封建时代“独尊儒术”所造成妨碍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影响,使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博大精深,更完整地展现于世界。

若此,可以预见,曾经在战国时候就深受各诸侯国尊崇和礼遇的古圣贤邹子(衍),在沉寂两千多年后又再度“出山”,在当代更大的舞台上,去实现两千多年前匡世济民的宏愿,还赋予新时代世界大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史使命。正可谓:圣人出东方,匡扶社稷,拯救世界!

(二)由社会上民间有识之士以及邹氏后裔的积极挖掘宣传。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民间自发行为,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更不会有声势浩大的效果。但亦可在局部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繁荣,产生一定的效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各自一份力量。关心并投入这项事业的,要有较丰富历史知识和情怀,更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这不是国家社科扶持项目,不能带来经济收益,这也是邹子文化研究的现状。

文化关乎国本,文脉同国脉相连。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所以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我们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守护文化根脉,深刻领会邹子文化精神的本质,深入挖掘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邹子文化以其早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深远历史影响力,去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