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终多少人回来赴死?

文化   2024-11-02 11:58   辽宁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宽广的胸襟,成为了一代明君。但他在执政初期,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并约定他们来年秋后再回来问斩

李世民的这番神操作,震惊了满朝文武,毕竟人性都是贪生怕死的,到了约定之日又有多少人能主动回来赴死呢?

-1-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靠着杀兄屠弟,逼父退位,当上了皇帝。无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出于自保还是什么,都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一个残暴君主的刻板印象。

李世民在登基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内治理上,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让百姓都过上好生活。没想到登基第二年,就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霜灾,横扫中国北部,造成了北方大面积饥荒,到了第三年,关中地区又遭遇了旱灾,沃野千里却颗粒无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由于古人都很迷信,觉得是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退位,遭到了天谴。李世民面对接连不断的天灾和百姓的流言蜚语,感到十分无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广纳贤才,轻徭薄赋,推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他的励精图治下,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2-

贞观六年,朝廷上报给李世民一大批即将处决的死刑犯,李世民亲自审阅案卷,发现被判处极刑的竟有上百人,不禁感到脊背发凉。当初为了争夺皇位,就落下了残暴之名,如今再使用极刑,只会让老百姓对自己更加畏惧。

于是李世民大笔一挥将车裂、腰斩等极刑改为斩首,一方面可以减轻死囚的痛苦,另一方面也能彰显自己的仁德。

李世民批阅完案卷后,想到如今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冒着杀头的风险犯罪呢?于是他亲自去了关押死囚的监狱。

李世民随便叫来一名死,问他为什么犯下罪行。这名死囚叫张全宝,给富贵人家做苦工。没想到富家公子见色起意,强占了他的新婚妻子,他去找公子理论又被家奴痛打一顿。他跑去官府告官,官府收了公子的银子,根本就不让他进去。他有冤无处诉,想着教训一下公子,却失手把他打死了。但自己不后悔将那个畜生杀了,只是自己再没机会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

李世民听张全宝这么说,觉得他并非穷凶极恶之人,杀人也是被逼无奈。李世民又让其他死囚一个接一个说为什么杀人,还命人在一旁做笔录。结果一算下来,居然有多达390人都是迫不得已才犯下了死罪。

这些人里有的父母年迈,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有的结婚不久,还没生下一儿半女给家中留后,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弥补的遗憾。

李世民虽然同情这些人的遭遇,但他们毕竟犯了重罪,不按法理办事难以服众。于是,他决定先释放这些死囚回家过年,让他们尽孝的尽孝,留后的留后,各自完成未了的心愿。等到来年秋后,再回来执行死刑。

死囚们一听,无不感激涕零,纷纷下跪谢恩。然而,刑部的官员们立刻向李世民谏言:这些人都是死刑犯,若放他们回去,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作奸犯科?而且,人都是贪生怕死的,一旦离开,又怎么会主动回来送死?到时候还要官府去抓,岂不是劳民伤财吗?

李世民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已经详细审阅过这些人的案卷,他们并非穷凶极恶之徒。如今我赐他们恩典,让他们回去完成心愿,相信他们会知恩图报。以仁德治天下,才能让百姓得享太平。”听到李世民如此说,官员们也不好再反对了。

-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约定的日子。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暗暗嘀咕着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回来赴死。没想到390名死囚全部回来了,保释期间也没人再犯罪。

官员们对此现象感到惊奇,唯有李世民胸有成竹。他深知这些死囚都明白,回来只是一人赴死,若是逃走,就是欺君之罪,全家老小都要被牵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他们又怎么会不回来呢。

李世民再次前往监牢探望这些死囚,他们见到皇帝,纷纷磕头谢恩。李世民龙颜大悦,对着他们说:“你们能信守承诺回来赴死,可见你们都是重情重义之人。朕决定既往不咎,赦免你们的死罪。希望你们重获新生后,牢记教训,不要再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罪。”

李世民“贞观纵囚”一事,成为了千古美谈。那390名死囚不仅获得了重生的机会,还成为了李世民行走的宣传队伍,四处宣扬着李世民的慈悲和仁德。原来“洗白”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都是皇帝们玩剩下的。

但李世民也确实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让大唐的威名享誉世界。他的功绩与仁德,早已经掩盖了当日靠着手足相残上位的污点。


诗词散文世界
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经典诗词,故事,语录等。世界级的名人名诗都聚集于此,诗词是没有国界的,紧紧跟随诗人们的脚步,让我们彻底融入到诗词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