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货,抗菌药物一文总结
引言
一
喹诺酮类
• 第一代:萘啶酸;
• 第二代:吡哌酸;
• 第三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
• 第四代: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 新喹诺酮类:奈诺沙星、西他沙星。
①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作用;
②体内分布广泛,组织体液内药物浓度高;
③药物消除半衰期较长,可每日给药1~2次;
④多数品种有口服及注射剂,使用方便;
⑤不良反应大多较轻,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失眠、头晕、头痛;较严重:幻觉、烦躁、焦虑、抽搐、癫痫样发作;
• 肌肉骨骼系统:不用于<18岁儿童;
• 其他:肝肾功能损害、光敏反应、过敏反应等。
• 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腹腔胆道感染;
• 伤寒的成人首选药物;
• 耐药结核的二线用药。
二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1. 品种:利奈唑胺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2. 作用机制:作用于核糖体50S亚单位,抑制蛋白合成,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PRSP具良好抗菌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100%,主要由肾脏排出,t1/2β 4.5~5.5h。
3.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应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①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感染,包括血流感染;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由MRSA或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MRSA、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所致者;
④社区获得性肺炎,由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所致,包括伴发血流感染。
4.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皮疹、骨髓抑制、血胆红素升高、肌酐升高等。
三
糖肽类
1. 品种: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 特点
3. 适应症
四
环脂肽类
1. 品种:达托霉素作为全球首个环脂肽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细菌细胞膜结合,影响蛋白、DNA及RNA合成。且临床应用时间短,耐药率低,为耐药菌的抗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 美国FDA批准适应症: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2003)、金葡菌所致的血流感染,右侧感染性心内膜炎(2007),因可被肺组织间液破坏,不用于肺部感染的治疗。
3. 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偶出现血磷酸肌酸肌酶(CPK)增高及肾功能异常。
五
磺胺类
1. 品种:①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②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酞磺胺噻唑(PST);③外用磺胺药: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甲磺灭脓(SML)。
2. 特点:抗菌谱广,部分MRSA、CRE、CRAB对其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耶氏肺孢子菌、奴卡菌敏感;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
3. 适应症:敏感菌所致尿路、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奴卡菌感染。
六
呋喃类
1. 品种:①呋喃妥因: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多数大肠埃希菌对本品敏感;②呋喃唑酮:主要用于治疗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感染;③呋喃西林:仅局部用于治疗创面、烧伤、皮肤等感染;也可用于膀胱冲洗。
2. 特点:抗菌谱广,细菌对之不易产生耐药,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多对其敏感,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低,组织渗透性差;
3.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炎;
4. 适应症: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所致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预防(50~100mg QN)。
七
磷霉素类
1. 品种:磷霉素口服剂有磷霉素氨丁三醇和磷霉素钙;
2. 特点:抗菌谱广,对MRSA、大肠埃希菌等耐药菌有效,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其敏感率约40%,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及交叉过敏;
3. 不良反应:少见。1g磷霉素含钠0.32g,缓慢静滴,肾功能或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4. 适应症:常与其他抗菌药合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如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用于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尿路感染,与其他抗菌药联合用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用于治疗单纯下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八
多粘菌素类
1. 主要品种: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甲磺酸黏菌素钠(CMS);
2. 药效学:多粘菌素的作用靶点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外膜。多粘菌素的正电荷(Dab基团)可以和负电的脂质A膜的磷酸基团之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二价阳离子(Ca2和Mg2)从带负电的脂质磷酸基团中移位。脂多糖(LPS)因此不稳定,这增加了细菌膜的通透性,导致胞浆内容物从细胞中转出,最终引起细菌死亡。
3. 不良反应:肾毒性(CMS)、神经毒性、皮肤色素改变(多粘菌素B);
4. 适应症: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假单胞菌(CRPA) /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的各类感染。
参考文献: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 版
[2]. 纪淳安.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和药物动力学特点[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02):77-80.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中国急救医学,2020,11,40(11):1047-1055
[4]. 陈柏义,管向东,何礼贤,等.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8): 561-573
[5]. 程怀孟.磺胺类药物服用八项注意[J].家庭医学,2012(04):23.
[6]. 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编写专家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达托霉素临床应用专家意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11):989-1003.
[7].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等.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4) : 29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