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 | 家族史之百年口述历史

文化   2024-10-12 00:00   上海  
百年口述历史

高一(6)班 陈子霖

国庆节期间,我们家驾车从杨浦去到宝山,我的祖辈就生活在那里,一顿午饭过后,喝下最后一杯酒,红着脸,爷爷笑着开始了他的讲述。

我,陈某某,生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只比共和国的年纪小了十几天。当时我们家中总共有兄妹七个人,在男孩中我排行老五,我们40后一直就是苦中作乐这样过来的。

我们家祖籍在安徽,具体点说是在蚌埠五河县的城关镇,算是在整个省的东北。唉,我跟你说哦,我们这地方历史可久着呢,据说是夏商周之前就已经住人了,至于“五河县”这个名字得等到南宋那会儿才有,再到一九八三年才隶属于蚌埠市,所以讲我年轻的时候都不说自己是蚌埠人,都说自己是五河县的,或者说是安徽的。我们陈家也算是五河县的老住户了,当初明洪武的时候就从苏州迁过来了,到现在,也有……将近七百年嘞。我们家没有个固定的事业,古时候么讲士农工商,我们家做官的,种地的,做买卖的都出过,慢慢地家也就大了,也就可以叫做一个家族了,你晓得吧,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叫一个家族的。

我的父亲叫陈某某,双人旁一个某的那个字,也就是你太爷爷,在家里面排行老三,我呢一共有三个叔叔和四个姑姑,虽然都是我们现在话讲叫旧社会的人了,但他们基本都读书识字,我爸他呢以教书为生,就做老师的,祖上大部分的土地也就都给了其他三个叔叔,我们家也就分到了二十亩地,但就是因为这二十亩地,我们家在解放后被划分为地主成分。唉呀,从此背负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包袱啊,这个包袱的分量啊,不只是“地主成分”这四个字那么轻巧的。

但事实上我的父亲在一九四零年前就参加了革命,大概是一九三七年吧,那个时候他是在新四军皖东北根据地半村区任区长,唉,对的,后来么仗打着打着把队伍给打散了,他就暂时离开了队伍,回到家里面,还是教书,到了解放之后根据组织安排,被分配到朝阳路小学任国文教师,还是在蚌埠,也就那几年的日子还算得上是安稳平静,现在想想真的是,生活么平平淡淡的真是蛮好的,本来也应该是这样子,你讲对伐。

但这个生活啊很多时候我们老百姓都做不了主的,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运动开始了,然后,因为一句话将我的父亲错划为右派分子,就一句话啊你想想看,现在警察抓人哪有因为一句话就抓人的,没有的呀。你别看我现在七十五了,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晚上雨特别大,是学校的同事来我家里通知我的,那个时候我年纪才多大,八九岁,十岁都不到,我就卷着一床被褥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小学,那被褥旧的,要是放现在,给你当拖地的抹布你都不一定要,我就隔着栏杆看着我爸被带上了卡车,那个时候我爸可瘦啊,不像你爸,现在还天天想着要怎么减肥。从此以后父亲便在河北的牛棚里住下了(这里说的河北指的是蚌埠市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农村地区),跟那个苏东坡不一样,人家是在牛棚旁边住下了,“家在牛栏西复西”么,你太爷爷那时候是在牛棚里面住下的懂吧。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怎么样,开始不爱说话了,唉,我那个时候小啊,去探望他的时候好奇也问过他到底说了什么话,让他来到了这里一直不能回家,他看着我,喃喃地说:

“我只是告诉学生,耕牛的肌肉线条分明,就像是刀刻画的一样。”

那时的我怎么会想得明白,就这样的一句话怎么就叫他戴上了这么大一顶右派的帽子。

是地主,加上现在又是右派,就这样一个家庭成分,家里的生活肯定是不会有出路的,基本生活都没法保证的,甚至连上学的权利也没有了,所以我十三岁就已经退学了,我的哥哥姐姐呢结婚早,虽都已经参加工作,也有一家子要养活,很难兼顾到我这边,家里的妹妹还小,母亲又没有工作,那个时候的我自己没办法呀,就做了一个木头箱子,拿上自己的棉被,到冷饮厂买来冰棍,再背到火车站来售卖,然后顺便在铁轨旁再捡一些煤渣拿回家,你可捡过煤渣,你估计见都没见过吧。这就是我“社会学院”的一天课程,听的懂吧,“社会学院”。大姐为了贴补家里把我几个年纪不大的侄子送回家和我们一起过日子,这样她就可以把她所有的工资给到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当中,那个时候只能这样。于是我呢每天除了去车站卖东西捡煤渣,还要带着两个侄子去菜场拣菜叶,要用四毛钱去买来一家人的饭菜,这时候的物价和现在人说你都不可能相信的。

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就比你现在稍微小两岁的年纪,我就经人介绍来到工厂做学徒了,当时要学车工,需要计算模数和齿轮,我小学都没能上完你想想看,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参加夜校补习。自学学完初中知识,实实在在地干了九年的车工,从一个白丁干到了三级车工,算是达到了国家高级技能资格水平,一九七四年,我么……二十五岁,被任命为汽车配件厂革委会副主任,也就是现在的副厂长,喜悦的心情就保持了一天,可能连一天都不到,第二天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就贴满了厂区门口,那还是因为地主右派的成分问题,被造反派大做文章,好在组织足够信任我才留了下来,我有什么办法,成分问题我怎么洗也洗不掉,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终于是得到了全厂同志的认可,再到第二年我就被调任区政府机关工作,这下要负责全区生产调度,天天下厂跑腿是家常便饭了,现在管这个工作叫调研,由于有着将近十年的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触类旁通,至少在我们一个区内的工业项目我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成家了,我爱人,就是你奶奶,是一名在皖南山区下乡的上海知青,相似的经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但是说来惭愧的是这时我的爱人和孩子还在大别山区里,后来实在困难得没办法了,只能把孩子送到上海的岳父岳母家里。一九七九年国家重视基础工业发展,由于我的工作经验,我被调任到轻工业局铝材厂做副厂长,负责技术改造,因为有了突破性成果,组织特批增加一级工资,就这种事放到现如今好似都稀松平常对吧,但在当时你要知道哦只有百分之二的人有机会调整,百分之二你明白伐。你奶奶也如愿调回了蚌埠市,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同年我跟你说还有一件大事,对于这个国家、社会来讲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对我们家来说那就是天大的喜事,我拿到了市委组织部对于我父亲的平反文件,蒙受了二十多年的冤情啊,到了这个时候总算是得到了彻底解决,我去拿到文件的那天,不要说那一天了,真不骗你的,那一刻,那一瞬间,眼泪立刻就下来了。我们家的日子算是逐渐好起来了。

等到一九八零年上级又调任我为延安汽配厂厂长,将生产稳定发展后,那个时候岁数不大,才三十出头,敢想敢做,主动联系省国防科工办,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虽然是没资金没技术,但经过四十六天的奋斗,我记得清清楚楚,四十六天,没日没夜的四十六天,我们一个小厂用最简陋的设备,造出了我们蚌埠市第一辆七人座的面包车,现在人基本都不太瞧得起面包车的,但我跟你讲没有面包车现在中国的汽车不可能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我们这车一生产出来,就相当于解决了当时物资匮乏购买汽车困难的问题,市委各级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更是亲自带我去省里汇报,将这个小厂的汽车生产计划最终列入了国家生产计划目录,蚌埠市唯一的一张造车许可证也就从此诞生了,我跟你讲呢这种事不管隔了多少年讲出来心里都光荣啊。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我被选入了区人大代表。

一九八四年上级又把我调到蚌埠市中市区政府经计委,担任主任工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经过走访调研,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本区第一家城市信用社,虽说没有金融工作基础,但还是像当年做学徒做车工的劲头,边学边干,先破后立,解决了当时大量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用专业的话讲就叫“活跃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跟你讲,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的,看起来么千难万难的,事到临头总有办法的,但前提是什么,你自己得脚踏实地的努力,要积极,要主动,你受教育水平已经比我高了你说是不是。再到一九九三年由工作成绩突出,我又被调任蚌埠市城市信用社联社任理事长工作,这可不是糊弄你的哦,家里都有凭证的,回头翻出来给你看哦,这个时候的工作就是组织发展下属各级信用社,两千年初,你爸正读大学呢,我呢协助市里,创办了蚌埠市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就是后来的徽商银行。哈哈……哈哈……后来你爸结了婚,住在了上海,你奶奶本身也是上海人,我们也就来了这里。

爷爷仍旧笑着,脸仍旧红着。当历史的厚重分量降临于一个平凡的家族上时,只需将他们的生命如实呈现,就能发出感召人心的力量。

同学评语

这则采访极为有趣。语言上,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对伐”“懂吧”等词又十分口语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采访现场,格外亲切。方法上,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夹叙夹议,真切动人。内容上,从遥远的夏商周时期写起,后面的历史又与时代紧密相扣,故事跌宕起伏有戏剧性,十分引人入胜。结尾与开头呼应,短短一句话的议论后收笔,意犹未尽,让人不禁思考家族史的深刻内涵。

——徐哲萱同学

以时间为线索,将百年历史娓娓道来,使这篇文章显得杂而不乱。保留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还使用大量口语化词语,将读者更切身地代入这段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也更易共情。结尾议论富有哲思,完美地总结了全文。

——许程嘉同学

陈子霖同学的该习作深情回忆了祖辈的往事,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展现了家族传承与岁月温情,令人动容。“当历史的厚重分量降临于一个平凡的家族上时,只需将他们的生命如实呈现,就能发出感召人心的力量。”尤以最后一句,实在打动人心。

——初中老师 王婷玉老师

在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面前,个人的命运就如同雨中浮萍摇摆不定。即使作者的太爷爷曾经参加革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特殊时期“按比例划右派”的时代背景下,他还是因为一句话就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当时年仅十三岁的爷爷被迫退学,在“社会学校”里饱尝人间疾苦。小学未毕业的爷爷,却决心自学造车技术,数十年后,他造出蚌埠市第一辆汽车,成为区人大代表。无论是太爷爷的蒙冤还是艰苦的童年经历,都没有阻挡爷爷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代给予我们许多迫不得已的考验,但这不是我们甘于现状的理由。只有我们奋力挣脱身上的一道道枷锁,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当你认为命运将你置于巨大的囹圄中时,或许它已经为你撕开一道罅隙,等待着你自己去发觉,那个苦苦盼望的人生转折点,就在眼前。

——徐佳雯同学

作者后记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虽然是和自己最为亲近的家人,但是听到爷爷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全盘托出的时候,内心还是会油然产生敬意和骄傲,并不是为了爷爷最终取得的成就,而是为了他坚忍不拔顽强走来的这一路,他的终点并不值得羡慕,而他的过程才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人们赞美历史人物苦尽甘来的胜利,歌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伟大,又是却会忽略自己身边的人物,诚然他们不及那些伟人或英雄,但他们的平凡一生同样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学会在困境中甘之如饴,生活才会有意义。


强誌语文
推进公民教育 弘扬普世价值 启迪理性精神 塑造独立人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