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访谈 | 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与作品意识

文化   教育   2022-12-02 07:58   上海  
主题:教师的日常教学与作品意识
嘉宾:于鸿雁 王召强
于鸿雁,北京四中高级教师,学校人文教育工作室核心成员,北京市骨干教师,编著有《细读细读<红楼梦: 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北京四中人文游学课》等。

王召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荣获“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称号。编著有《主题写作十二课》《阅读人格二十课》《中学生如何整本读经典》等。
问题:
1、两位老师都是高中教师,在您看来,一个理想的高中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我踏上工作岗位时给学生布置的第一道作文题目,就是《我理想的语文老师》,当初我布置这道作文题的初衷就是想从学生那里了解一下他们对于语文教师的期望,我记得他们大多写到了酷爱阅读、博闻强识、风趣幽默、平易温和等等,从教二十年来,我也一直以学生心目中这些理想的语文老师标准自期。
   不过,现在我要加上一条,一个理想的高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是一个转化型的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换句话说,就是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传统的“士”的形象,成为一个多向度的、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人。
2、谈到教师的工作,总是与忙碌分不开,但两位老师除了日常教学、阅读、写作之外,还经常参与教师培训、教研、社会文化讲座等活动,时间是怎样分配和管理的(可否举例说明:比如我的一天安排)?
   我上班期间一般喜欢早起到校,因为俗话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早起到校可以把一天的工作安排尽早梳理清楚,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我这个人凡事不喜欢拖延,喜欢今日事今日毕,尽可能提前一到两周时间完成备课工作,尽可能提前半年做好备课计划,这样我就知道哪个阶段应该阅读哪些书籍,应该观看哪些影片,做到心中有数,囊中有粮,即便面临突发事件,也不至于慌乱。
   我上班期间如有闲暇,就抓紧时间看书,我一般会同时开读三到五本书,如果哪本书内容实在精彩,我会随身携带它回家继续阅读,直到尽快读完它为止。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观看一部电影或者追看一集美剧,以便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在选片的时候也尽可能首选跟教学和备课相关的影片,例如美剧《天才》《列奥纳多》这种寓教于乐的作品。
3、两位老师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在日常写作时是否就已经有了要出版作品的意识?
   这要看写作的内容和体裁。我日常写作的教学论文,一般都是期刊杂志的约稿,主题比较零散,合在一起出版的可能性不大。我最喜欢的文学表达样式是写诗,有时兴致来了,每天可以写一首,有时则长达数年搁笔,写不出一首诗来。出版诗集的难度当然更大,我没有奢望过我的诗集有朝一日可以出版,就让它们沉寂在那里也蛮好。需要出版的作品,都会事先跟出版社签好合同再动笔,省得白忙活一场,最近稿约比较多,出版计划也比较多,所以有点手忙脚乱。
4、您还记得自己写下的第一篇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吗?是什么促使您决定开始写作的?
   我写的第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应该是一篇题为《浅谈导语的设计》的文章,发表在《松江教育》上。那是我工作的前两年吧,当时我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比较重视,就把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心得体会小结了一下,没想到能够发表在区级刊物上。促使我写作的动机就是想找个人聊聊自己在教学上的体会,因为日常生活中是没有人跟你聊这些的,写下来就可以求教于同行和专家了。
5、许多教师都明白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但仍然每年读书寥寥,写作平平。您是否一直都有写作的动力,某一个阶段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怎么办?
   我一直都有读书的动力,但是写作的动力不强。因为读书总是可以获得新知嘛,每多读一本好书,都有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感觉;但是写作不然,写作好像要把你淘尽的感觉,总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好写的,好像前人都已经说光了写尽了,轮到你,简直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好搁笔。所以只好强迫自己多写一点,就像每天都要更新公众号的人一样,你得具有顽强的意志才能坚持写下去。
6、两位老师都出版了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关的书,以此为例,请两位谈谈如何规划写作一本书?
   我在规划写作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选题,必须得符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才行,那些未经我的教学实践检验的选题,我是写不出来的。无论是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领域,我都得亲自试一下水才行。一旦确立了选题,我就会撰写样章,根据样章的字数和全书的规模来确定目录和规模,纲举而目张,目录一旦定下来,全书的基本样貌也就具备了。
7、在整本书阅读成为任务群进入语文课程标准之前,两位老师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中做了哪些探索与实践?
   在此之前,我做的主要探索是专题阅读,我先把拓展阅读一分为二,即文言文拓展阅读和现代文拓展阅读。文言文拓展阅读的文本系统相对比较封闭,还是比较容易推陈出新的,我约莫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编写了《古文对话百八篇》一书,以主题相近或体式相同的两篇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一共编写了54个单元,足供学生高中三年拓展阅读使用。现代文拓展阅读则分为六个相对比较宏观的专题,每个学期围绕着其中一个专题,拓展阅读与之相关的20篇万字长文,这六个专题分别为:阅读人格、阅读城市、阅读记忆、阅读理性、阅读文艺、阅读上海。用现在流行的观念来看,其实我之前所做的这些探索就是某种形式上的单元学习和群文阅读。迄今为止,我依然受惠于我之前所做的这些探索,因为只要在内容和体例上稍加调整,它们就完全符合现在“双新”的教育理念。不过,不管过去的教学经验多么有效,教学探索看上去多么前沿,你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迭代,这样才对得起新时代的学生嘛。
8、您的写作对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会阅读您的著作吗(可举例学生的读后感)?
   迄今为止我也出版了十几本专著了吧,每次一拿到我的新书,我就会巧立名目奖励给学生,因为你不能直接送给学生,生活要有仪式感嘛。以奖品的形式送给学生,学生也会更加珍惜,也会更有成就感,毕竟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学习赢得的,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的。学生之间也会互相传阅这些奖品,我曾经邀请过学生给我的新书作序,不过他们比较客气,大多是溢美之词,我还是很想听到批评性的意见的。我的写作对我的教学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我不是畅销书作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而已。我只是希望通过写作把我的教学经验和读书心得分享出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嘛。写作可以把你那些模糊而朦胧的想法梳理得清楚而有条理,以理性思辨的形式跟同仁形成明亮的对话,这才是写作最大的意义吧。
9、在您看来,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怎样的?您的阅读经验有哪些,一年大概阅读多少本书?
   俗话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不过人总是要输入得多一点,可输出的少而又少。因为入口比较多,我这个人阅读的兴趣比较广泛,凡是好书,总想一睹为快,但是能够拿来输出的出口就那么几个,无非是谈语文教学领域中的阅读和写作而已。
   我近年来最重要的阅读经验就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绝不仅仅是读完一本书而已,而是要读与之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书,这样才能形成对这本书的深入的、批判性的思考,其实也就是专题阅读。例如,最近我在攻读的是唐史专题,但凡与唐史相关的经典论著,从陈寅恪、黄永年、岑仲勉、傅璇琮到孟宪实、张明扬、方坚铭等学者的书,我都会找来一读。我一年大概要读100本书,而且大多是精读,泛读的书越来越少,我不想在这种只需要泛读的书上浪费太多时间,因为我想精读的好书实在是太多了,人生苦短,时间容不得浪费。
10、如果要给写作新手提供一些建议,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最关键的就是动笔。写作真的很耗费时间和精力,你必须得给自己留出大块的时间,至少一个完整的下午才行。排除任何干扰,你才能静下心来写作。阅读可以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但是写作不行。写作需要一鼓作气,思路一旦被打断,就很难接续下去。一定要沉下心来动笔,笔一旦动起来了,自然会思如泉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强誌语文
推进公民教育 弘扬普世价值 启迪理性精神 塑造独立人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