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松龄?他不是一个新思想革命者,而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

企业   2024-11-01 11:12   辽宁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郭松龄绝不是一个新思想革命者,或者说他是一个主张联省自治的、纵兵抢掠的军阀,他思想上的觉悟是落后于时代的。至于郭松龄倒戈反奉,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野心,第二次直奉战争分赃不均,直接跳起来反奉,完全把“大小张”对他的好抛之脑后,这样的人不忠义更不仗义。

郭松龄之所以能在奉军中混的风生水起,这的与“少帅”张学良有莫大的关系,更与“老帅”张作霖对其寄予厚望脱不开关系,然郭松龄却不懂的知恩图报。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大胜,老帅张作霖依例论功行赏,封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而此役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却什么也没得到。

难道是张作霖没看到郭松龄的贡献么?其实不是,张作霖的想法是,未来自己的位子是张学良的,等到自己百年以后,张学良掌握了大权,你郭松龄要什么没有?张作霖心里比谁都清楚,郭松龄与张学良两个人同穿一条裤子,小六子的就是郭松龄的,说穿了未来整个东北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而张作霖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什么样的好武器、好装备都被郭松龄(张学良)所掌握,说穿了,奉军的精锐当时几乎在郭松龄麾下。

然而,郭松龄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是张作霖偏心,独宠杨宇霆,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江苏督军的位置给了杨宇霆。

我们今天再来分析这件事,也不难看出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器重,虽说并没有直接封他做一省的督军,但却把将奉军中最精锐的7万主力全部交给郭松龄。说到底,张作霖是想把提拔重用的郭松龄的机会留给张学良,如此一来,郭松龄便会更死心塌地的为张学良尽忠心。又或许是因为直系余部与冯玉祥都对张作霖虎视眈眈,别的人离开自己身边没问题,但是郭松龄不行,毕竟他是最能打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放心。

说穿了,就是张作霖觉得郭松龄和自己儿子的关系是同穿一条裤裆,郭松龄能理解自己的苦心,也应该了解自己的苦心

但是,显然张作霖算错了,他小看了郭松龄的小肚鸡肠。郭松龄满脑子想的是自己的死对头杨宇霆“夺了”自己的地盘,老张对自己不仗义啊!小肚鸡肠的郭松龄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最终在冯玉祥的煽风点火下,郭松龄带领自己手中的7万奉军精锐造反,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一开始郭松龄率领着这70000奉军精锐,一路打的还是很顺利的。不过由于日本人介入,老张顶住了郭松龄猛烈的进攻。并在随后的巨流河大战中,张学良出马,郭松龄与张学良这对亦师亦友的“兄弟”还是逃不过沙场相搏,最终学生击败了老师,郭松龄输的干干净净。郭松龄与其夫人韩淑秀落荒而逃,并在新民县被奉军逮捕,并被击毙,曝尸三日,郭松龄时年仅42岁。

关于郭松龄为何失败,原因我们不难分析。其一是郭、冯、李同盟的瓦解;其二是张作霖应对策略的正确性;其三是郭松龄的偏执性格的性格注定最终的失败;其四是日本人的插手。当然了,哪怕最终郭松龄反奉成功,其对东北的统治也注定不会长久,因为郭松龄反奉,并非大家所说的那么高尚,只是因为“分脏不均”所引发的军阀内战,难脱其军阀本质。

他不过是一个野心家,但我们反过来细细思考,若没有张学良对他的肆意放纵,他走不到反奉这一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领导者给予自己下属过分的尊重与宽容,只会养出一堆“骄兵悍将”,当不顺其意之时反叛之心立生。

事实上郭松龄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时,郭松龄还是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注定不会成功。就以他起兵时,因为和姜登选私人恩怨的原因,下令杀了姜登选为例。姜登选是什么人,在奉军中姜登选以宽厚待人著称,人缘出了名的好。郭松龄因个人之私杀了姜登选,试问郭松龄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不人人自危?这样的人注定是难成大事的。

白山黑水好土地
广义东北(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朝鲜北部)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信息的收集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