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的痛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化自身的问题,有没有文化的问题,重视不重视文化的问题。旅游痛点的真实根源不是文化,而是灵魂!
爆火的乡村游项目,都是有灵魂的旅游,而且这种鲜活、有趣的旅游灵魂无一例外,都是设计出来的,比如联众改造设计的下南山古村落,通过“找魂”、“造魂”、“销魂”设计体系,让下南山找回了记忆里的“乡愁”。
旅游的风,已经吹来了“乡村游热”。乡村游产业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品层出不穷。但也有许多缺乏记忆点及个性特色的项目、产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规律下,面临门可罗雀乃至濒临破产倒闭的窘境。
有人认为乡村旅游业有“七大痛点”需要解决:“同质化严重、公共配套服务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传统文化缺失、土地供给不足、人才断层明显、把握不了市场需求。”
每一种说法都有其出发点,都有其合理性。虽然观点难以统一,但关于旅游有个公认的问题是文化问题,公认的痛点是文化的缺失。
01
旅游灵魂是设计出来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已经成为一个公理,全国各地乡村都在开发各种各样的文旅项目,都在挖掘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对文化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文旅融合的战鼓擂得一个比一个响。然而,行业的痛点真的解决了吗?乡村游真的如鱼得水快速火起来了吗?
为了让乡村旅游有文化,为了做到文旅融合,为了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市场、政策和舆论的多重驱动下,许多地方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掘地三尺”,找传说,编故事,抢名人,希望以此来构建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乡村。
但结果呢?文化有了,但旅游没有,记忆没有,憧憬没有,人气没有。所以,乡村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化自身的问题,有没有文化的问题,重视不重视文化的问题。
乡村游痛点的真实根源不是文化,而是灵魂!而好的乡村游灵魂一定是有趣的,一定是有情怀的。高冷、刻板、神秘,给人带来陌生感和敬畏感的一定成就不了乡村游的灵魂,打动不了游客。爆火的乡村游,经典并且永恒的乡村游,都是有灵魂的旅游,而且这种鲜活、有趣的旅游灵魂无一例外,都是设计出来的。
02
好的设计就是让灵魂具像化
设计灵魂的第一步就是“找魂”。
“找魂”,最直白和简单的意思就是把魂找回来、找出来,目的是让旅游的灵魂“升起”。
试举联众为下南山设计旅游灵魂的例子。丽水莲都下南山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郑氏聚居地。村落依山而建,坐东向西,面向瓯江,呈阶梯状分布,现存有三十余幢传统夯土民居建筑。二十一世纪初,原住民迁出古村,村落日益破败。
虽然整体搬迁,但原住民对下南山有着我们或许不知道的深情。古朴而宁静的岁月,竹林,溪流,星空,老人,那是一代人的回忆。
所以联众认为下南山关键的灵魂要素就是“乡愁”,下南山灵魂必须在这基础上通过第二个维度的包装设计,才能真正成为那个设计中的乡村游“灵魂”。
第二步就是“造魂”。
“造魂”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旅游的灵魂“创造出来”“制造出来”“设计出来”。下南山的设计核心,就是外观上最大程度的修旧如旧,内里上则是以古为新,变化成高端轻奢酒店。保留历史风貌、传承精神的同时,过的是现代的生活方式。
美人靠、小石磨、柱基石、村民走后留下的坛坛罐罐……都被设计师以最大的敬畏心保留了下来,同时又加以巧妙利用,设计用作造景的元素,加强场所记忆,甚至原来的猪舍、柴房,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新的含义。
改造后的下南山拥有了自己真正的灵魂,那就是记忆里的乡愁回来了。
把“魂”找出来了,把“魂”设计出来了,还不够,还得进行第三个维度的设计——“销魂”。
“销魂”设计,就是要把设计出来的魂“销”出去,让设计好的乡村游的魂“火”起来,这才是持续不断努力和前行的动力。
为此,联众深入挖掘历史遗存、文化遗址、民俗节庆等,从中提炼文化成分,组成文化拼图,还原文化记忆。
在下南山,游客每个传统佳节都可以看到传统的习俗在这上演,春节,在下南山会上演舞龙灯、唱春晚,为春节增添年味。
临近6月,游客、旅游达人齐聚下南山,参加“南山杨梅节”。他们兴致勃勃地走入山居村落体验下南山风情、采摘品尝杨梅。
到了端午,下南山会邀请客人一起插菖蒲艾草,祈求平安。
这个中秋,下南山又推出了做月饼、拜月亮、绘花灯、赏月祈福……等一系列在乡村才能看到的活动场景。
所以文化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旅游的灵魂”的要素,原来不是高深莫测的、抽象的,而是可以被具体化的。正如在迪士尼,最震撼的不是各种游乐设施,不是过山车,而是气氛。尤其是下午翘首以待的花车巡游以及晚上的烟火。迪士尼这个童话世界里的旅游灵魂,便是迪士尼设计师们精心策划设计出来的迪士尼卡通人物,点亮了每一个人心中的童话奇梦。
文化旅游不能永远停留在“文化是旅游灵魂”这种口号式的表达,应该不断向开放和多元的旅游灵魂定位方向凝聚和发展。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