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武汉大学始终秉持尊师重教的传统,130余载,硕学鸿儒深耕杏坛,以智慧之光点亮求知心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自2010年起,秉持“学生提名、学生评选、学生颁奖”的原则,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今年评选出的10位新晋好导师,他们师者匠心,遍植桃李满天下;他们春风化雨,授业之恩润九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精彩的育人故事吧!
///
导师介绍
卢亦焱,男,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长期从事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安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GF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并完成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项目70余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2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8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5项;获软件著作权36项;出版著作6部;主编或参编国家及行业规范或标准19部。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和武汉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教育杰出贡献校长奖”。
01
选择热爱
持之以恒的科研之路
自投身科研工作以来,卢亦焱老师始终秉持着科研应面向工程需求的理念,他主张从工程实践中凝练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回归工程实践之中。他常讲做科研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将热爱倾注到每一项研究,持之以恒,才能做出系统成果。卢老师就是这样坚持做真研究,产出真成果,真正地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他的行动诠释了“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理念。
20世纪末,正值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高峰期。然而,既有建筑物性能提升的研究却刚刚起步,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工程等学科,充满了未知数和严峻挑战。在博士后导师赵国藩院士的鼓励和支持下,卢老师毅然选择了这条充满探索与艰辛的道路。三十多年来,他深耕细作,取得了众多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包括三峡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葛洲坝电厂开关站加固工程在内的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这些成果不仅凝聚了卢老师的汗水与智慧,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在多位同行和科学出版社的邀请下,卢老师将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出版了6部专著,主编或参编近20部国家及行业规范或标准,这些成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他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如今,这些成果正服务于“城市更新”这一国家重大战略。
02
严谨求真
精益求精的育人之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多年来,卢老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致力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他沉醉于站在讲台之上,与学子们分享知识与经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卢老师深知科研的真谛在于探索真理。因此,他始终将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他要求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前广泛阅读专著和文献,以积累深厚的知识底蕴,并激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在研究的各个阶段,从试验方案制定、理论分析的推导、期刊论文到学位论文的撰写,卢老师都一丝不苟。在试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卢老师和学生反复讨论,甚至推翻重来也是常态。在试验阶段,他更是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环节严谨无误。卢老师始终认为,导师是学生论文的责任人,每一页都要严格把关。2015年,卢老师在澳大利亚进行交流访问时,一个博士生把学位论文通过邮件发送给了卢老师,卢老师针对该学生的学位论文,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占据了整整26页的篇幅。卢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学生领悟到科研的魅力,更让学生从他的身上深刻体会到对科研工作应有的严谨和敬畏,这种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卢老师定期组织课题组会议,共同探讨研究进展。他不出差时,常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共同挖掘问题、提出质疑、论证思路、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此外,他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展示报告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
寒来暑往,卢亦焱老师始终秉持严谨求真、精益求精的学术风范,融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引领学生叩开科研大门。他以无私的教诲和细致的指导,激发着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进,勇攀创新高峰。
03
温暖关怀
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
除了在学术上给予悉心指导,卢老师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他常说:“我能与学生成为师生,是一份珍贵的缘分。作为老师,我的原则是为学生的成长尽自己所能,不辜负这份难得的缘分。”每个学期,他都会与每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深入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业、生活和科研进展,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当学生因科研进展缓慢而感到挫败时,卢老师总会主动找他们谈话,细心聆听,并分享自己年轻时面对科研瓶颈的经历,用风趣幽默的话语缓解学生的焦虑,助力他们重拾信心。他这种平易近人、关怀备至的态度,让学生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中感受到导师的温暖与支持,也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
“卢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学术导师,更是人生导师。他用行动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他的学生们如是说。卢老师期望学生拥有坚实的学术根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勇担时代使命的高素质人才。在卢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学生有些已经是国内建筑领域的领军人才,有的在部队为国防事业建功立业,还有些在中西部偏远地区默默奉献……他们都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写在最后
近四十载砥砺深耕,卢亦焱老师不仅在既有建筑物可靠性评估与性能提升、土木工程新材料与新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更将这些智慧结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彰显了学者的担当与情怀。在培养学生的道路上,他严谨求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仅在学业上精心指导,更是于生活和职业规划中倾心相助,是学生心中一座不灭的灯塔,他将学术理想与育人使命融为一体,以实际行动彰显“好导师”的责任与担当,书写出了一位教育者的崇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