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这样的对话你熟悉吗?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让你用五个字形容ta的性格特点,你一定会微微一笑:
这题我会,讨好型人格!
对,但不完全对!
不知从何时,“讨好型人格”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似乎已经成为大众最为熟知也最擅长辨别的一种“人格类型”。
其实,“讨好型人格”并不是经典人格理论提出的人格类型,而是从讨好型应对方式拓展出来的一种个性特征。
萨提亚沟通方式理论
“讨好型”来源于萨提亚沟通方式理论。
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提出,人有五种基本的沟通交流(应对)方式,包括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以及和谐一致型。
沟通是两个人的事情,“自我”和“他人”是两个最基础的要素,再加上“情境”,一并称为沟通三要素。
和谐一致型的应对方式会将三个要素都考虑在内,但我们在压力大、自尊低时,往往会忽视其中的某个/某些要素。
以我们都经历过的“讨论小组作业分工”为例,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和小伙伴大多数时候在用哪种类型的应对方式呢?
如何察觉自己的应对方式?
相信人人都想拥有“和谐一致型”的好队友,人人也都想把自己变得和谐一致。
我们如何觉察到自己在压力情境下无意识使用的应对方式呢?察觉之后如何改变呢?
萨提亚奶奶给我们支招了!
萨提亚将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动因比作冰山,我们的行为只是露出水面的很小一部分,而暗藏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视的“内在”。
冰山模型包括七个层次,依次是:
☑️行为
冰山的顶层,我们外在表现出来的、别人看得到的动作和表现。
☑️应对方式
主要包括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和谐一致五种类型。
☑️感受
内在的情绪体验,喜悦、兴奋、悲伤等。
☑️感受的感受
对第一层感受的再感受,比如一个人在感到伤心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伤心感到羞愧。
☑️观点
信念、想法和价值观等,“我必须总是让别人高兴,否则我就没有价值”。
☑️期待
对自己、对别人以及来自他人的期待,“期待自己在每次组会上都能被导师认可”。
☑️渴望
人类共有的深层需求,如被爱、被接纳、归属、自由等。
☑️自我
生命力、精神、本质的体现,“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和有能力的人”。
如何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
以小A同学为例——有一天朋友小A郁闷地对你说“室友几乎每天半夜都在打电话,还不关灯,我睡不着但不敢吱声”。
我们可以一起画个冰山帮帮小A同学,从行为出发,从上至下逐层分析小A在这件事中的表现。
01丨行为
被室友吵得睡不着,但没有表达不满
02丨应对方式
讨好型,不表达自我而避免冲突
03丨感受
烦闷,疲惫,愤怒,悲伤
04丨感受的感受
对自己的烦躁感到内疚,因为觉得自己应该更包容
05丨观点
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小事打扰别人;如果说出来室友可能会生气,不想破坏我们的关系
06丨期待
期待在不破坏室友关系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睡眠;期待室友能考虑到自己的感受
07丨渴望
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被爱,不被厌恶
08丨自我
忍耐力强,自我调节能力强,灵活处事能力强,擅长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冰山浮出水面,问题所在之处也就显而易见了。我们可以帮助小A意识到自己消极观点(如果说出来室友会生气)中的不合理性,引导小A建立积极的观点,鼓励小A与室友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与室友共同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即使行为相同,每个人的冰山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上面的分析不一定完全符合当事人状况,需要我们用对话挖掘对方更准确的冰山。
并且,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所以请首先从自己的冰山画起,不断进行有意识的练习——当你生气的时候,可以问自己在冰山下面隐藏的想法和期待是什么?或想一想上次你跟人有争执时,你是哪一种应对姿态呢?
总结
冰山练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看见需求”的过程。在彼此需求产生冲突时,一句话并不只是一句话,行为也不只是行为,而是一连串的情绪、认知、渴望、期待和生命力。
当你愿意用好奇的心态透过水面,看见冰山,和对方、和内在的自己好好聊一聊,或许你就可以发现没有被看见的痛苦,以及在痛苦里面对这段关系深刻的在乎。
改变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意味改变是容易的。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值得记录和深究,只要坚持下去,改变就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就能用和谐一致的方式使两座冰山相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讨好型人格”
[2]苏世兰.萨提亚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应用[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6,4(02):141-147.
[3]王俊.萨提亚模式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4]《为什么我们总是心口不一?带你理解萨提亚冰山理论》
来源:权益部
文字|范祎童
编辑|周馨雨 彭雨星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丨窦润沁
审核丨伍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