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馨田,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获得2024年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研究生荣誉,研一期间课程加权平均分超过91.5分。在校期间担任校研会文体部成员和活动志愿者,积极参与校庆晚会、十佳歌手多项文体活动的相关工作,获院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其独立写作的论文获得第五届2050学子论坛特等奖(前1%),独立创作作品在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省一等奖、省二等奖。
青春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指挥家,冯馨田的故事,如同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既有学术探索的严谨,也有社会实践的活力,更有投身兴趣的激情。在这场演出中,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她对知识的渴望,每一次转调都映射着她对生活的热爱。
星光引路:从粉丝到研究者的蜕变
2024年8月,第五届“2050学子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这场汇聚了322篇来稿的学术盛会中,冯馨田的论文《“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基于演唱会数字影像与计算扎根理论的粉丝怀旧研究》获得了特等奖。该论文将数字怀旧情感与演唱会数字影像相结合,探讨流媒体平台上粉丝如何通过重温过往演唱会,进而实现自我与他者的连接。从论文雏形到基本成稿,她打磨了近一年的时间,而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既是对她学术探索的肯定,也是她从“粉丝”蜕变到“研究者”身份的重要见证。
冯馨田(右三)在“2050学子论坛”领奖现场
“走入田野,深耕挖掘”。冯馨田坦言,这篇论文的创作灵感始于她作为粉丝的个人观察,以及她在饭圈的互动体验。日常生活中,她会将偶像的舞台视频进行二次创作,并上传至B站平台。除了播放量、粉丝体量等运营数据外,最令她感兴趣的是这些视频引发的用户交流与互动。通过浏览和总结评论区的内容,她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趋势:对于已经休团或解散的偶像团体,粉丝们不仅会主动地寻找并观看舞台的数字影像,更会聚集在视频下方,于讨论中抒发自己对过去的想象和追忆,而怀旧情感就于评论区中悄然蔓延。对相关视频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她注意到这也许并非是孤立现象,而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自然涌现且持续流动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发现触动了她的好奇心,驱动着她向深入的方向去挖掘和分析这一现象。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探究此种情境下粉丝怀旧情感的根源及表现。
冯馨田的独立一作论文《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基于演唱会数字影像与计算机扎根理论的粉丝怀旧研究》
明确研究问题后,冯馨田面对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挑战,本科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她虽然接触过基础编程,但具体到Python程序设计和复杂的数据分析,如LDA(潜在狄利克雷分布)等主题建模方法的应用,对她来说还是一片相对未知的领域。然而,正是那一点点的基础给了她信心,让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攻克这一难关,“给自己一点点信念感,既然我以前有接触过计算传播相关的知识,那我就去试着学习更有难度的”。她的决心迅速转化为行动,冯馨田开始在各类平台上针对性地寻找研究所需的Python编程教程进行学习,从理解基础语法到应用数据分析库,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她曾在LDA主题建模分析的两个主要的库——Sklearn和Gensim上纠结,出于对功能丰富性和性能稳定性的考虑,她选择采用Gensim库进行LDA主题模型分析,最终成功地对5862条有效评论进行了编码分析,为怀旧情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参考。
舞台背后:从志愿者到策划者的跨越
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冯馨田默默地为他人,也为自己编织着成长的篇章。在校期间,她作为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的成员,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她的身影出现在各类学院和学校活动中,无论是在热闹非凡的校园文化节上,还是在激情澎湃的十佳歌手大赛中,冯馨田总是那个拿着相机定格美好瞬间、与大家一起全力以赴的执行者。
冯馨田参与某次策划周年庆粉丝活动的一隅
她回忆起,在文体部的工作中,最想要感谢的是部门学长学姐们源源不断的真挚帮助与经验分享。“每次活动他们都会写一个详细的分工表格,涵盖活动的前中后期各个阶段,每个人可以较自主地选择想要承担的工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她的工作具有相对的流动性和成长性,既能接触到需要按照规范流程执行的任务,也有机会去负责重要的创意内容产出工作,也正是这些工作经历,为她后续在申请腾讯音乐的实习岗位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过,褪去学生稚气的她,也逐渐在实习中意识到自己身份与角色的转换,她不再只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成长为承担起整个活动策划与执行的统筹者。在这里,她和另一位实习生一起,从带教老师手中承接了整个项目。在音乐活动的筹备与落地过程中,从前期的对接沟通,到现场的随机应变,再到后期的物料整合与宣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她亲力亲为,这也是她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执行者成长为策划者的重要跨越。
和声共鸣:音乐编织的人生交响
研究生求学期间,冯馨田的音乐之旅不仅是一段个人爱好的追逐,更是一场学术探索与职业发展的交响。她与音乐的故事,如同一曲动人的乐章,既有激情澎湃的高潮,也有深沉内敛的低吟,她所为之努力的旋律,不仅抚慰了他人的心灵,也为自己未来的旅途点亮了明灯。
冯馨田的音乐之旅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是个人技能提升的过程,她对舞台和音乐的热爱驱使她深入探索视频制作的各个方面。她尝试学习视频混剪,这不仅锻炼了她的视频编辑技能,还提升了她在脚本策划和美学审美上的能力,对每一个镜头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她学会了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表达情感、如何通过剪辑手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在组织粉丝线下活动时,冯馨田的角色转变为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她需要和团队的成员反复讨论、统筹规划,包括互动展区的设计与布置,以及物料的设计和制作等。在视频制作与活动策划的实践中,冯馨田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如何将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以及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领导力。这些经历,如同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共同谱写了她成长的故事,让她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冯馨田(一排右一)与同为粉丝的朋友合照
提及在研究生期间的人生瞬间时,冯馨田欣慰地谈起了一次线下的追星经历。在研一上学期,她正经历着学术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就在那时,她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喜欢的歌手时隔多年在国内举办演唱会。演唱会现场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场馆入口设置了一个信箱,邀请粉丝们以歌手的一首歌《现在你是怎样的人?》为灵感,写下自己的心声。在信中,她快速地写下了自己关于从事舞台设计工作的梦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希望通过音乐为人们带去温暖与希望的愿望。令人惊喜的是,她的信被选中,并在演唱会上被歌手亲自念出。那一刻,台下的她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感动,长久以来对于音乐的追求和偶像的激励在瞬间交汇,让她深刻体会到了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
心声交响:自我成长的稳定变奏
谈到研究生阶段相比本科时期的变化时,冯馨田令人意外地用“小透明”来形容本科时期的自己,“我可能更倾向于把自己隐藏起来,为自己贴上一个‘生人勿近’的标签”,但在研究生期间,她变得更加善于思考并敢于表达自我,且乐于追随内心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本科时期的她迷茫而犹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但研究生阶段的她选择了追寻自己的热情所在,像演唱会、音乐这些在新闻传播学科领域中并不常见的主题,她也勇敢地将它们作为研究焦点,并积极探索落地路径。尽管她的导师贾煜老师主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是商业传播和智能营销,并不专攻数字影像、粉丝社群等内容,但也倾情给予她思想上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支持让她更加坚信,即使是未知的领域,只要带着热情和兴趣,也值得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让内心的声音与外界的挑战协调平衡,如何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如何在挑战中塑造自己的独特之声。冯馨田的华丽变奏,是她自我成长的见证,也是她未来旅程的序曲。
在冯馨田的内心世界里,她用想象勾勒出一幅生活的图卷,其中兴趣生活伫立于左侧,学术科研与社会实践则分布在右侧的上下部分,这幅图卷中,兴趣与学术、社会实践之间,线条交织,指向彼此,它们相互转化、共同滋养。这错综复杂的线条,正是她生活框架的真实写照,描绘出她成长的轨迹和心灵的深度,这幅图卷,是她个人成长的缩影,也是她未来旅程的坚实基石。
冯馨田生活照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责编丨窦润沁
审核丨伍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