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湘阴窑青釉鹦鹉杯,胡惠春旧藏与9万欧元邦瀚斯鹦鹉杯 - Jen-mou H.C.Hu Collection

文摘   2024-06-29 10:04   中国香港  
鹦鹉杯‍‍‍‍‍‍‍

胡惠春旧藏与9万欧元邦瀚斯鹦鹉杯

Jen-mou H.C.Hu Collection

木鸡,木头制成的鸡,任何情况下皆纹风不动,比喻修养深厚、态度沉稳。语本《庄子.达生》。

《庄子.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的「木鸡」指木制的鸡,见于《庄子.达生》中,原是用来比喻训练有素的斗鸡,在任何情况下都十分沉着,纹风不动。斗鸡,是一种使鸡相斗以决胜负的游戏。
从前有个叫纪渻子的人为齐王驯养这种战斗用鸡,十天后齐王问:「可以了吗?」他回答道:「还不行!牠看来还是很骄傲,很容易冲动。」又过了十天,齐王再度询问,他仍说:「还是不行!别的鸡鸣叫,牠就跟着叫,不够沉着。」再过十天,齐王再问,他又说:「还是不行!牠的气势还太旺盛。」

终于在十天后,齐王再问时,他说:「可以了!牠现在对于其他同伴的鸣叫毫无反应,沉稳的态度使牠外表看来像是只木制的鸡,可说是已具备了完善的战斗力。
我想别的鸡只要看到牠的样子,一定不敢应战,转身就跑。」后来,这只鸡果然百战百胜。庄子的这则故事里,其实是以那只看似「木鸡」的斗鸡来比喻人学养高深,态度稳重,从而故有「木鸡养到」之语。
古董收藏,本应「呆若木鸡」,对没有受过训练的鸡的鸣叫视而不见。上海博物馆资料显示,这是湘阴窑的精品。鹦鹉神情严肃地坐在类似泡澡的木桶中,呆若木鸡,有十分卡通又扣人心弦的动感。

一、鹦鹉杯(胡惠春旧藏)
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增展出了100余件新展品,其中这件隋代的湘阴窑鹦鹉杯造型精美引起关注,这件珍品曾属暂得楼胡惠春旧藏,2021年由范季融捐赠给了上博,这件杯子从末公开露面,仅在1950年,仇焱之和Helen DLing为胡惠春编撰的《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谱》书中收录。

隋代以后的盛唐,鹦鹉也是中国三彩艺术的重要母题,比如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唐彩色釉陶托鹦鹉女俑;宋代的时候,以宋徽宗为代表的五色鹦鹉图;清代华喦的鹦鹉图轴等等⋯⋯

唐彩色釉陶托鸚鵡女俑,連座高38.7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宋徽宗,五色鸚鵡圖,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華喦 鸚鵡圖軸,尺寸: 纵131.0厘米,横63.4厘米。 

華喦(1682-1756),字秋岳,號新羅山入,福建上杭人,僑寓揚州,工詩善畫,尤精花鳥,取法惲壽平,饒得生趣。此圖畫一隻綠鸚鵡立於枝頭,其下襯以竹石。樹枝與竹石十分寫意,不過寥寥數筆,尤其是竹石,不用墨筆為底,直接以色彩點厾,是沒骨的畫法。  
與簡潔的襯景形成對比,鸚鵡描繪得十分精細,其圓潤的體態,蓬松鮮艷的羽毛,都被作者以松秀輕靈的筆觸表現出來,造型與筆墨的調和達到了水乳交融的高超境界。  
二、Bonhams 唐代鸚鵡盃
2020年Bonhams賣出了一隻類似的鸚鵡盃,價格是93812歐元。  

第 14 号拍卖品 罕见的赭色釉 "鹦鹉 "杯,唐代(618-907 年)。长 13 厘米(5 1/8 英寸)。估价 30,000 - 50,000 英镑。成交价 93,812 英镑(103,740 欧元)。邦瀚斯拍卖行提供。
浅椭圆形,一端形成一只仰卧的鹦鹉,精雕细刻的尾部和翼羽扇形形成杯状,头部有卷曲的大喙,位于锐利的刺眼之间,通体施温暖的黄赭釉,立式。


出处:Berwald Oriental Art, London 伯瓦尔德东方艺术博物馆,伦敦英国康拉德-哈里斯教授,2003 年 2 月 20 日购自上述博物馆。
已出版: Berwald Oriental Art Facing East, Expressions in Chinese Art, London, no.16.
牛津鉴定有限公司2001年8月31日编号为C101u72的热释光测试结果与本拍卖品的年代一致。
20 世纪 90 年代末,康拉德-哈里斯对中国陶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正从利兹大学全科医学教授的职位上退休。从医学学术界转行后,他以学术的方式学习不同时期的风格和器物--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的伟大王朝。哈里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收藏家,他在中国游历广泛,通过许多省级博物馆追寻他对古代陶器的兴趣。
他定期举办讲座,并于 2002 年获得大英博物馆颁发的亚洲艺术文凭。他是东方陶瓷学会的活跃成员,在 2003/2004 年东方陶瓷学会期刊上,他发表了题为 "中国陶马及其变化 "的演讲。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藏品在书房四周的书架上傲视群雄,他感到无比欣慰。

早在隋朝,薛道衡的一首诗中就提到了  "鹦鹉杯":
共酌瓊酥酒,同斟鸚鵡杯。
唐朝骆宾王的诗中也有提到:
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


鹦鹉杯 "一词源于唐代,当代字典对该词的解释是:"鹦鹉杯 "是用英武螺 "鹦鹉螺 "制成的杯子,意思可能是鹦鹉螺,因其外形酷似鹦鹉而得名。由于此杯的外观形状和大小与鹦鹉螺相似,但其造型却是鹦鹉的形象,因此制作这种杯子可能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
虽然鹦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南方的鸟类,但在唐代宫廷中最受人喜爱的是从东南亚进口的色彩更为艳丽的鹦鹉。后来的唐太宗(627-649 年)曾命人为占婆国赠送的一只珍贵鹦鹉写了一首颂歌。此外,唐玄宗(712-756 年)还收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作为宠物。类似的唐代白釉杯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 "中国陶瓷特展 "中展出,东京,1994 年,图 136。另见一件邢窑白釉 "鹦鹉杯",唐代/五代,香港邦瀚斯拍卖行,2014 年 10 月 9 日,拍得编号 140。

SACA學會網站已上線

www.artsaca.com


*** 扫码阅读,别忘记填写email加入我们的订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古代艺术消息。

关注 ➕

       

宝榜 RANK
全球拍卖竞标情报实时播放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