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趣:埃斯肯纳齐夏季展览珍品 - Elegant playthings in wood, lacquer and stone

文摘   2024-07-02 19:38   中国香港  
文房雅趣

埃斯肯纳齐夏季展览珍品

Elegant playthings in wood, lacquer and stone

前言

我们很荣幸在今年夏天举办第 100 届展览,展品主要来自我父亲私人珍藏的雅物或“玩具”。尽管我父亲一直主张古董商不应在自己专业的领域收藏,但他多来购入的这些藏品只是为了把玩欣赏,并非以买卖为目的。

如今他决定将这些雅物公诸同好,希望能与新藏家分享其中的闲情逸趣。

本次展览中的器物都是根据具体用途而被制成的,如围棋子盒、占卜三易發幼繫盤逐帶潔盃:細森和教松石雕刻,其中两件漆器分别为精美的黑漆螺钿盘和剔犀带帽笔,是此收藏中最早的明初漆器。我坚信亲手感受器物至关重要,如此方能与其心意相通,漆器也不例外,它的轻盈和精致在被拿起的那一刻就已了然。

我要感谢王嘉慧对围棋子盒的编目、严谨的研究和图录撰写。

我希望您

会喜欢这篇论文,它论证了这项古老游戏在中国的历史以及其从古至今备受推崇的缘由。我还要感谢朱玲博士和田园将图录译成中文。同时,感谢我的父亲对我一如既往的不断支持。

Daniel Eskenazi

关于围棋的简要概述及图像剖析

王嘉慧

围棋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终极策略游戏,其文化意义远比围棋本身更加深远。它不仅仅是一款智力博弈游戏,还被认为是陶治性情和塑造性格的工具。围棋游戏规则的复杂性与逻辑思维和策略、哲学思维乃至整个文人精英的思想世界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围棋相关的艺术品为主线,从后期绘画中图像的角度简要剖析围棋,并由此探索它在文人语境中的意蕴及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意涵。

围棋棋盘的雏形

简而言之,围棋是在带有网格的棋盘上进行的游戏。早期的棋盘通常为十七路,后来也有一些变体,从唐代开始标准由简入繁发展为纵横各十九道。 1 现代的标准则由180个白色和181个黑色棋子组成。每个棋手都有一组不同颜色的棋子,通常为黑色或白色。对弈双方在网格的交叉点上轮流放置棋子,以所围区域大小决定胜负。

传说围棋起源于神话中的尧帝,但在公元前548年左右的早期文献中便已经出现了“举棋不定”的典故。在史籍中,围棋被称为“弈”,尽管这种解读有待考证。2陕西省咸阳3附近的西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陵墓中出土了最早的陶瓷围棋盘碎片,河北省望都的一座东汉(公元25-220年)墓葬中也发现了完整的石制纵横道线棋盘,这些都被视为围棋出现的确凿证据。

到了唐朝,围棋只在宫廷和去人阶层中广为流传,而且并不仅限于男性。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代官员墓葬中出士的弈棋仕女绢画残片,断代为七世纪,被广泛认为是最早描绘围棋的图像之一,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图1)。画中其对手己然不复存在,任何棋台和棋盒也失去踪迹。

然而摆放在带有镂空装饰长凳上的棋盘设计则颇为明显,可见典型网格纵横图样。

此种棋类运动在更广泛地区的流传亦有据可查。五世纪时这种游戏在朝鲜已成为风靡王室的活动。在日本它则被称为“碁”,从七世纪中期起就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青睐。日本正仓院宝库中就藏有三张棋盘。该收藏量初有600多件藏品,是光明皇后于、756_年为纪念她的丈夫武天皇而创设的,其中收藏了自公元8世纪以来的日本珍宝、宗教和日常物品,也包括来自唐朝的文物。

若追本溯源,这三张木棋盘很可能来自中国,它们的设计与阿斯塔纳画中描绘的棋盘如出一辙:每块棋盘面都有一个纵横网格,并壶门座承接。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木画紫檀棋盘,以紫檀片贴面,边侧四面各界镶嵌染色象牙瑞兽及胡人骑射,牵驼等,另镶嵌黄杨木和黑柿木(图2)。底座侧面壶门底座以大漆红为底并描绘花吉祥卉图案,与阿斯塔纳画中长凳上的装饰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局两侧设有备金环的抽屉各一,内有木雕鳖形龟形各一。另一棋盘为松木贴桑木并以檀木为基,木、象牙、珍珠母及金丝(图3),第三件也采用类似材料制成。该收藏还有由石英和蛇纹石制成的各色棋盘,包括黑白,及饰瑞鸟纹的染色象牙棋盘等。

文献和棋手的类别

学者Andrew Lo和Tzi-Cheng Wang 6 详细阐述了有关围棋的历史文献并展开讨论,包括其对日常生活的哲学和策略意义。已知现存的最早文献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现藏于大英图书馆。这幅残缺的手抄本名为《碁经》,精辟论述了博弈之道、围棋的博弈术语和概念,及棋子材质等主题(图4)。”敦煌藏经洞于约公元1000年左右被封藏,内有公元5至11世纪间的历代文书手稿。此棋谱的撰写年代据信可以追溯到公元550年左右,后来在公元6至9世纪之间被抄录流传。

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由官宦资助或独立的善弈者,以及来自士人阶级的名手等各路棋手都在文献中得到了详细的考证。明清文志中还记载了不同门类的著名棋手和历史棋局。这里我要简单地阐述一下画家对不同棋手和棋局的选择和立意,和以围棋为元素在绘画及装饰题材中巧思独具的语境。

自十二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中国精英的文化追求和哲学的消遣方式,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大量宋(960-1279)及之后的作品中得以强化。通常对棋局的描绘象征了棋手作为文人雅士的高尚社会地位,此外,博弈的场景也可以思于捕捉充满张力或安静沉思的瞬间。其中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可追溯至十四世纪(周文矩款)的《重屏会棋图》,现藏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画作描绘了皇帝及其兄弟们作为观棋者与弈棋者的场景,画中人神态各异,体现了会棋中戏剧性的互动以及落子前的紧张期待(图5)。

仙弈也是明代装饰艺术颇为盛行的题材。有别于绘画作品中华丽的宫廷场景,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件公元十五世纪早期剔红盘上呈现了两位仙人在月下纹枰论道的静谧景象,右边的仙人肩披蓑衣,气定神闲;棋盘平置子一硕大岩桌之上,棋盒伴其左右(图6),世隔两尘,逍遥自在。此刻,博弈中机会卒变的棋理也与道教所推崇的虚无缥缈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明代绘画和装饰艺术中描绘的棋手除了帝王和仙人外,大部分都是文人士大夫。10大约从公元8世纪开始,围棋就已与琴、书、画并称为君子四才。由此可见,围棋不仅寄托了文人的高志情怀,并且为他们切磋技艺,陶治情操提供了高雅的氛围。

山东省充州明荒王朱檀(1370-1389)的墓中有“文房四宝”的实物呈现:其中一套围棋包括了两个瓷胎大漆棋盒、黑白瓷棋子和纸棋盘;.其它雅物包括琴及书写作画用的毛笔 11。这种将文人士大夫的象征融入墓葬的做法在同一时期中的许多画作中也得到了呼应。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四宝”的惯例已成为士大夫思想的代名词,不仅出现在绘画、版画中,还广泛被用作瓷器等工艺品的装饰图样。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著名的四幅连作一明人《十八学士图像》就是众多此类题材中的一幅。'这个题材参考了唐太宗(626-649年)以彰显礼贤下士之德而在登基前招募的众士大夫,所以每幅卷轴上都描绘了士大夫们燕居寄兴于琴棋书画的高雅志趣。其中’棋’卷共绘四个主要人物均为男性,二人对弈,二人旁观,四人围坐于剔犀漆榻上。平置于如意纹木座上的白底网格棋盘类似于正仓院中的藏品,其中棋盒呈赭色,纹理清晰,应为木质。一位学士将棋盒拢于左膝内侧,而对弈者则手捧棋盒,另一只手在其中摩挲,可谓棋虽有子何须著(图7)。此处画中人执罐的动作及取子的手势,成为新的图像范本在后世绘画中重复出现。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杏园雅集图》(1437年,传谢环作)则采取了不同的呈现方式。疏密有致的构图中描绘了十五世纪初期诸位名臣身着朝服休沐雅集的景象,卷中处处都契合“四才”的主题。围棋场景的中心是一张古拙的石桌,上置一木棋盘及两个棋盒(应为木制),石桌后方设一玫瑰椅。一名官员立于石桌前,尚未开始的棋局引人遐想,后面的竹林及旁边以供游戏的投壶则增强了娱乐中的文人意趣(图8)。

四艺的表现形式广泛旦日趋程式化并反映在瓷器上的描绘上,例如青花罐,硕大的高肩造型完美地提供了展现四艺场景的空间。上海博物馆藏二件責花大罐中每个景别中都绘有仕女(图9),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另一件则描绘了高士的版本。造型各异的康熙青花器物上也有类似的图案,包括笔筒和赏瓶等。

围棋盘

关于围棋盘所用材料种类的许多早期证据出自考古,此类调查超出了本文的范畴。 1 4 大部分素材是由实物和绘画以及瓷器和漆器上绘制的场景提供的,此处应将一定程度的艺术表现因素列入考虑范畴。或许是因为易于保存,早期出土的棋盘通常是由石材和陶瓷等材料制成的,但明末清初时期的棋盘则通常为硬木材质,折叠木制棋盘尤其适合出行使用。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1 5 收藏有一件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黄花梨嵌银丝棋盘,一面为围棋盘,另一面则为象棋盘。同一博物馆藏有一张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嵌银线折叠棋盘,Nicholas Grindley此前也曾展出过一件类似的明末清初折叠棋盘(图10)。木棋盘在室内和户外同样被偏爱从绘画中亦有迹可循: 在园林或山水中,造型古朴的石桌上通常陈列着木棋盘。而室内场景中,桌子或者炕桌上通常也摆放着木质或漆制的棋盘。

有些绘画和版画中还展示了棋手使用特制的棋桌。无论是方形抑或矩形的硬木桌都配有一个可拆卸的顶板,可露出隐藏在凹槽内的棋盘,通常用于围棋或象棋。这类型家具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课题,本文篇幅有限不予展开讨论,除了一个颇为特殊的早期例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历时期黑漆方形棋桌,其活榫三连桌面可将尺寸扩大到原来的三倍,并有一个下凹的方槽用于放置棋盘和棋盒。 1 6

棋子及棋盒材质

棋子的材质也多种多样,包括玛瑙和石英等宝石,以及玉石、贝壳、卵石、琉璃、陶土、瓷器、象牙和木材。早期的例子偶有装饰,形状略有出入。到了宋代(960-1279), 棋子已发展为圆盘形, 1 7至明末,黑与白的素色棋子似乎已成为常态。棋盒同样材质各异,包括石料、瓷、漆器和各式木材。根据现存的资料和绘画中的场景看来,从明代开始,漆盒或木盒越来越开始受到青睐,或许是因为硬木在中国的逐渐普及,也许是随着围棋成为士大夫和文人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使用符合文房雅玩的原料(例如优质硬木)变得越来越流行。如本次展览中的三件硬木围棋罐实为罕见,主要材料包括黄花梨、紫檀、红木等。

本次展览的一对黄花梨围棋子盒,原为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造型大方圆润(图11,图录第19号)。通体素净,全凭纹理之美作为表面装饰,抽象的木质仿佛山水交融,圆润饱满的造型引人怜爱,把玩无厌。内壁略倾且光滑,可以轻松取出棋子,而略呈穹顶的圆盖中间有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凹槽,有助于取下盖子。它们是棋盒中做工精美的经典佳例,类似的例子也可见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的收藏和洪氏收藏。 1 8这种圆润的造型在许多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例如上文引用的《十八学士图像》中,棋手拢着棋盒,抑或将手隐入盒内斟酌揣摩。当棋手举棋不定时,对棋盒不自觉的摩挲,似乎达到了逍遥忘忧的境界。

本次展览中的另一件黄花梨瓜棱围棋子盒,形似葫芦或水果(图录第6号)。此造型颇受欢迎的原因是当它被装满棋子后,便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充满种子的葫芦,寓意子孙满堂,繁衍不息。盖子上浅刻吉祥花纹隐喻着水果顶部的花萼。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中有类似的一对。 1 9

第三个棋盒格外别具匠心,其侧面饰以明线环绕,取竹节之意,竹是中国文人的化身。(图录第7号),其四季长青且随风摇曳,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气节和韧性,刚毅正直。因此,竹元素的提炼顺理成章的被提炼并融入了适合文人使用的棋盒。极为罕见的是这个造型的直壁,有别于大多数这一时期的通常为球形的棋盒。然而,直壁器皿在绘画中也偶尔可见。

虽然从明末到清初时硬木已成为一种广被采纳的材料,但从现存的实例子和绘画来看,棋盒的材质其实种类颇为繁多。Lo和Wang20描述了一对清代大漆木胎葫芦形实例;另,一罕见公元十六至十七世纪的剔红棋盒出现在拍卖上(图12);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对乾隆时期(1736-1795)掐丝珐琅棋盒,带有镂空鎏金铜盖,以及白玉和翡翠棋子(图13)。洁蕊堂藏一件康熙彩绘围棋罐尤为别致,题材应为一场著名的历史博弈,当朝臣谢安在战事紧张的情况下仍神态怡然继续从容棋局,以静泰之风最终破敌。图中可见棋盘置于方桌上,褐色棋盒呈球形(图14)。

木棋盒被认为是文人书房的雅物,而其它由瓷器或漆制成的更具装饰性的材质可能更流行于女性闺房中。女性弈棋活动在明清时期空前兴盛,并由此“成为当时绘画中流行的主题”21 和装饰元素。

无论是士大夫的妻子还是其他类型的伴侣,四艺成为才女塑造自身的重要标准。这一时期的部分作品以女性为典型主题来描绘“四艺”,常见的是一位仕女坐在棋盘边的景别—围棋从展示“文化追求”逐渐转变为对孤独者的隐喻,或者失意者的若有所思。这些景致通常清一色描绘仕女闺房,而其中的雅具陈设,乃至棋盒都是为了烘托文人理想中女性生活场景的氛围。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十二美人图》,其中一幅描绘了在倚靠在桌边静思的窈窕美人,桌上摆着棋盘和一对貌似六边形的官窑瓷盒(图15), 桌上未完成的棋局隐喻的勾勒出了画中女子痴等爱人归来的场景。另一幅清代画作描绘了两名贵族仕女在幽静的竹林中对弈,两人在此情此景中屏息凝神,营造了一种静谧之美(图16)。

木棋盘的中间可能嵌有网格的纸或卡片并平置于石桌之上。与质朴的竹林氛围截然不同的是,画中的棋盒似乎是在黑漆底上绘以繁复描金纹饰,类似于风格华丽的日本棋盒。这两幅作品中都有对优雅女性的尚往,她是文人雅士甚至贵族皇子的神仙伴侣。在这里,围棋成为陶冶心志女性的“文人”成就并将其理想化,与才女的原型融为一体。

在对围棋的浅谈中,很难公正地评价这一项在中国历史悠久,并在文化、智慧和哲学上占据如此核心地位的运动。虽然它被列为“四才”之一,而且是属于精英和文人雅士的游戏,但从考据中清晰可见,它并非阳春白雪,男女老少皆宜。从棋子棋盒的多样化中可见一斑。在视觉和装饰艺术方面,围棋的描绘是多姿多彩的。虽然它经常被用作传达精英文化追求的代名词,但它也成为画作和工艺品上描绘戏剧性时刻桥段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深闺幽怨的情调或是其他通俗话本中脍炙人口的典故。

展品欣赏

一、 乌 木 雕 摆 件 清 公 元 十 九 世 纪 通 高 二 十 九 . 五 公 分 乌 木 雕 为 供 石 形 。 结 构 匀 称 , 呈 立 峰 状 , 精 雕 细 刻 , 孔 窍 通 达 , 沟 壑 纵 横 。 体 态 向 足 部 内 收 , 配 木 雕 底 座 。 乌 木 带 莹 润 深 褐 色 包 浆。

Provenance:

MD Flacks, New York.

Exhibited:

London, 2019, Eskenazi Limited.

Published:

MD Flacks, Contemplating Rocks, London, 2012, pages 76, 77 and 182.

Eskenazi Limited, Room for study: fifty scholars’ objects, London, 2019,number 32.

二、黄 杨 木 花 式 香 插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高 十 一 . 三 公 分 黄 杨 木 花 式 香 插 , 取 整 木 雕 成 , 底 部 呈 交 叠 三 瓣 花 形 , 瓶 身 似 胆 , 深 雕 三 组 双 瓣 花 囊 , 每 两 组 花 囊 之 间 有 凸 脊 为 界 。 瓶 颈 细 长 , 瓶 口 为 花 口 式 。 木 质 呈 蜂 蜜 色 , 包 浆 浓 郁。

Provenance:

Charlotte Hortsmann, Hong Kong, 1984.

Mr and Mrs Myron S. Falk, New York, until 2001.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Published:

Christie’s, New York, The Falk Collection II, Chinese and Japanese Works of Art, 21 September 2001, number 529.

Similar examples:

MD Flacks, 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 London, 2014, page 277 for a huanghuali example.

Xiaogushanguan ed., Xiaogushanguan Cangqi – Jiaju, (The Collection of Xiaogushanguan: Furniture), volume 1, Beijing, 2021, numbers 10 and 11 for two zitan examples.

三、黄 花 梨 瓜 棱 式 香 插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高 十 . 〇 公 分 黄 花 梨 香 插 , 取 整 木 掏 制 而 成 , 底 部 呈 交 叠 四 瓣 花 形 。 瓶 颈 细 长 , 瓶 身 似 胆 , 阴 刻 深 雕 四 瓣 棱 , 口 沿 呈 十 字 形 。 木 材 纹 理 细 致 , 呈 深 金 红 色 , 包 浆 浓 郁

Provenance:

Charlotte Hortsmann, Hong Kong, 1984.

Mr and Mrs Myron S. Falk, New York, until 2001.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Published:

Christie’s, New York, The Falk Collection II, Chinese and Japanese Works of Art, 21 September 2001, number 529.

四、紫 檀 折 叠 枕 清 公 元 十 九 世 纪 高 十 三 . 六 公 分 宽 二 十 四 . 〇 公 分 紫 檀 折 叠 枕 , 长 方 形 底 座 二 阶 圆 角 。 一 端 挖 槽 用 轴 钉 嵌 入 支 架 脚 , 支 架 足 端 线 脚 与 底 座 线 脚 相 符 。 枕 面 内 凹 , 一 端 挖 槽 用 轴 钉 嵌 入 支 架 头 。 木 质 纹 理 细 腻 , 带 优 美 红 褐 色 包 浆。

Provenance: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Similar examples:

Christian Falgayrettes, Supports de Reves, Paris, 1989, page 53.

MD Flacks, Small Wonders, New York, 2004, number 2 for a hongmu

example.

五、红 木 毛 笔 清 公 元 十 九 世 纪 长 十 八 . 〇 公 分 红 木 书 画 毛 笔 , 短 笔 杆 开 圆 口 用 于 插 入 动 物 毫 毛 , 口 沿 起 双 圈 弦 纹 。 杆 粗 壮 厚 实 , 朝 尾 部 束 收 , 带 圆 形 底 座 , 上 下 边 沿 起 阳 线 为 饰 。 木 质 纹 理 优 美 , 带 莹 润 红 褐 色 包 浆 。 笔 杆 刻 十 一 字 款。

四号 楂笔 休城胡开文精选

which may be translated as follows:

Size four brush for holding. Illustrious ink [inkmaker] Hu Kaiwen of

Xiucheng (present day Xiuning, Anhui province).

Provenance:

MD Flacks, New York.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Similar examples:

Nicholas Grindley, Catalogue, London, 2008, number 13 for a Jiaqing period hongmu example dated 1798.

MD Flacks, 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 London, 2014, page 116 for

a huanghuali example.

六、黄 花 梨 瓜 棱 围 棋 子 盒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直 径 十 一 . 〇 公 分 高 八 . 八 公 分 黄 花 梨 围 棋 盖 盒 , 平 底 内 挖 , 取 黄 花 梨 木 整 挖 而 成 , 罐 身 雕 作 瓜 棱 形 , 五 瓣 瓜 棱 间 起 线 为 间 隔 。 上 配 凸 顶 圆 盖 , 浮 雕 五 瓣 花 朵 , 盖 子 用 子 母 扣 与 盒 身 紧 扣 。 小 罐 造 型 典 雅 , 木 料 带 圆 润 红 褐 色 包 浆

Provenance: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Exhibited:

New York, 2001, Nicholas Grindley.

七、黄 花 梨 竹 节 形 围 棋 子 盒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直 径 十 . 五 公 分 高 八 . 五 公 分 黄 花 梨 围 棋 圆 盖 盒 。 盒 身 分 三 层 , 阳 刻 四 圈 平 行 弦 纹 为 间 隔 , 包 括 盒 顶 和 盒 底 , 模 仿 竹 节 状 。 盒 底 中 央 挖 圆 孔 , 盒 盖 微 拱 , 中 央 有 拇 指 大 小 内 凹 , 边 缘 与 盒 身 相 交 处 起 阳 线 。 金 褐 色 黄 花 梨 木 包 浆 醇 厚。

Provenance: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Exhibited:

New York, 2001, Nicholas Grindley.

八、绿 松 石 小 山 子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十 九 世 纪 高 十 二 . 〇 公 分 绿 松 石 微 型 摆 件 , 雕 为 供 石 状 , 底 部 平 坦 , 孔 穴 参 差 错 落 , 适 于 案 头 赏 玩 。 石 质 精 挑 细 选 , 其 母 岩 所 含 黑 色 铁 线 脉 络 与 明 亮 碧 蓝 色 相 映 成 趣。

Provenance:

Private collection, France, acquired in Paris between the 1970s and the early 1990s.

Exhibited:

London, 2019, Eskenazi Limited.

Published:

Sotheby’s, Hong Kong,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Scholarly and Imperial Works of Art, 4 April 2012, number 3002.

Eskenazi Limited, Room for study: fifty scholars’ objects, London, 2019, number 7

九、鲨 鱼 皮 圆 盖 盒 公 元 十 九 世 纪 直 径 九 . 五 公 分 鲨 鱼 皮 包 圆 盖 盒 , 底 微 凸 , 足 微 束 , 腹 微 鼓 。 盖 平 , 口 沿 圆 润 。 盒 与 盖 皆 为 竹 核 , 外 罩 鲨 鱼 皮 , 黑 褐 色 底 上 带 米 色 圆 点 , 形 状 不 一 , 盒 盖 上 有 三 个 椭 圆 状 大 圆 点 。 盒 底 及 内 部 髹 黑 漆。

Provenance:

MD Flacks, New York.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Exhibited:

New York, 2003, MD Flacks.

Published:

MD Flacks,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IV, New York, 2003, number 14.

十二、 黑 漆 螺 钿 盘 元 晚 期 或 明 早 期 公 元 十 四 世 纪 十 五 世 纪 早 期 尺 寸 十 七 . 八 十 七 . 八 公 分 黑 漆 嵌 螺 钿 盘 , 四 方 倭 角 , 承 托 于 矮 足 之 上 。 盘 心 嵌 绘 二 马 夫 , 一 人 持 鞭 策 两 匹 配 鞍 鞯 马 , 一 匹 半 藏 于 山 石 之 后 。 一 棵 遒 劲 柳 树 占 据 画 面 中 心 , 上 悬 满 月 , 祥 云 缭 绕 。 盘 心 盘 沿 皆 嵌 丝 为 框 。 盘 周 螺 钿 饰 卷 枝 莲 花 纹 。 盘 内 盘 底 通 体 髹 黑 漆。

Provenance:

Jean-Pierre Dubosc (1903 - 1988), Kamakura and Paris.

Eskenazi Limited, London.

Private collection, The Philippines,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1995.

Eskenazi Limited, London.

Private collection, Chicago, 2009 - 2019.

Exhibited:

London, 1992, Eskenazi Limited

Published:

Eskenazi Limited, Chinese lacquer from the Jean-Pierre Dubosc collection and others, London, 1992, number 13.

Christie’s, New York, 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22 March 2019, number 1644.

Similar examples:

Harry Garner, Chinese and Associated Lacquer from the Garner Collection,

London, 1973, number 122 for a later version of a similar dish, now in the British Museum; also published, Harry Garner, Chinese Lacquer, London, 1979, plate 171.

Nishioka Yasuhiro, Chugoku no Raden (Mother of Pearl Inlay in Chinese Lacquer Art), Tokyo National Museum, Tokyo, 1981, page 74, figures 29-1 and 29-2 for a related lotus scroll on a box attributed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G. Kuwayama, Far Eastern Lacquer, Los Angeles, 1982, number 13, for a square box attributed to the Yuan dynasty with a more elongated flower scroll but similarly free positioning of the flower-heads.

十四、剔 犀 带 帽 笔 明 公 元 一 三 六 八 年 一 六 四 四 年 长 二 十 四 . 〇 公 分 剔 犀 带 帽 笔 , 杆 朝 尾 部 渐 收 , 由 黑 红 褐 三 色 漆 多 层 相 间 堆 髹 , 剔 刻 如 意 云 纹 。 笔 头 无 雕 饰 , 显 示 出 不 同 的 色 层 。 笔 帽 鼓 腹 , 尖 头 , 纹 饰 与 笔 杆 相 符。

Published:

Sotheby’s, London, Important Chinese Art, 15 May 2019, number 68.


十五、乌 木 雕 瓜 果 形 摆 件 清 公 元 十 八 世 纪 十 九 世 纪 高 八 . 八 公 分 宽 六 . 六 公 分 乌 木 雕 瓜 形 或 果 形 摆 件 。 瓜 椭 圆 形 , 刻 八 瓣 , 一 端 瓜 萼 处 凿 圆 孔 。 瓜 一 侧 略 微 凹 陷 , 凿 孔 与 瓜 萼 处 孔 相 连 。 木 质 带 优 美 深 褐 色 包 浆 。

Provenance:

MD Flacks, New York.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Exhibited:

New York, 2010, MD Flacks.

Published:

MD Flacks, Zitan, New York, 2010, number 6.



二十一、 椰 雕 碗 明 公 元 十 六 世 纪 十 七 世 纪 直 径 十 二 . 一 公 分 碗 弧 腹 , 足 雕 洞 石 纹 。 外 壁 雕 婴 戏 图 , 十 个 童 子 皆 削 发 光 头 , 宽 衣 肥 裤 , 嬉 戏 玩 耍 。 有 的 持 莲 枝 , 骑 竹 马 , 舞 剑 , 举 旗 , 有 的 玩 竹 竿 游 戏 , 持 灯 笼 , 放 爆 竹 。 松 树 枝 节 盘 曲 , 打 破 场 面 连 贯 。 近 口 沿 处 刻 波 浪 纹 。 碗 内 镶 金 属 胎 , 红 褐 色 椰 壳 包 浆 厚 实。


Exhibited:

London, 2019, Eskenazi Limited.

Published:

Eskenazi Limited, Room for study: fifty scholars’ objects, London, 2019, number 30.

Similar example:

Gerard Tsang and Hugh Moss, Arts from the Scholar’s Studio,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986, number 256 for a small carved coconut shell wine cup with a silvered copper liner.


二十二、 椰 雕 博 古 诗 文 碗 清 乾 隆 公 元 一 七 三 六 年 一 七 九 五 年 直 径 八 . 四 公 分 碗 比 例 匀 称 , 弧 腹 , 短 圈 足 。 外 壁 精 雕 细 刻 吉 祥 八 宝 , 包 括 缠 飘 带 磬 龙 纹 瓶 带 座 鼎 插 如 意 和 宝 扇 罐 壶 与 杯 凤 首 壶 佛 教 法 器 如 钟 和 香 炉 , 配 八 行 诗 文 。 口 沿 饰 回 纹 一 周 , 近 足 处 饰 弦 纹 两 周 。 碗 内 镶 白 铜 胎 , 椰 壳 红 褐 带 斑 驳 , 包 浆 浓 郁。


The inscription reads:

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夫人阁》

后苑寻青趁午前,归来竞斗玉兰边。 袖中独有香芸草,留与君王辟蠹编。

Provenance:

Nicholas Grindley, London.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in 2001.



SACA學會網站已上線

www.artsaca.com



*** 扫码阅读,别忘记填写email加入我们的订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古代艺术消息。

加入讨论群,添加茶茶顾问号微信:

关注 ➕

       

宝榜 RANK
全球拍卖竞标情报实时播放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