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安局张贴的一份“征集犯罪线索的通告”引发网友关注。
通告中提到的犯罪团伙头目宋世敏(别名“三蟒”),曾是“全国农民十大优秀人才”。
2000年,宋世敏被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联合评为“全国农民十大优秀人才”,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接见,并给予热情鼓励。
2003年6月,时任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党总支书记的宋世敏,被选为副县长,查阅当年的新闻报道,曾被称之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第一次直接从农民中选出的副县长”。
资料显示,宋世敏,1955年生,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人,靠水产经营起家,成为一名农民企业家。1995年起任宋口村党总支书记。
1998年,他带领的宋口村,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苏北第一村”。
1999年,宋世敏把育苗、养殖场、冷冻厂联合起来,组建了集科研、育苗、养殖、加工于一体、注册资金1.5亿元的省级水产苗种集团公司——江苏榆城集团,使宋口村由一个全县闻名的穷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同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为放大“宋口效应”,赣榆县2001年又将周边5个村划进宋口村,使一个原来仅有960人、700亩地的小村,一跃成为拥有6400多人、行政区域5.3平方公里的大村。
宋世敏以集团公司为依托,把全村32家企业和6个自然村,纳入公司制管理体制,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并把16家育苗场纳入“榆城苗种基地”,统一使用“榆城”商标对外销售。
2002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上交税金450万元,实现利润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带动专业户4600多户,辐射育苗场190家,带出个体服务行业2230多个。而在此之前的1992年,宋口村在当地以贫困出名,人均收入不足700元。
“全国农民十大优秀人才”,“农民选出的第一位副县长”,为何会走上涉黑之路?
“赣榆县没人不认识宋世敏的。”一位当地的“摩哥”如是说。他将自己对宋世敏的印象概括为“有钱、有地位,口碑也不错”。
有了这样的业绩和口碑,宋世敏在政坛也是平步青云——2001年12月,被破格提拔为青口镇党委副书记;2002年11月,当选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直至当选副县长。
按照当时的规定,县(区)级干部的选拔都要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同时,被提名人也应具备一定的资格要求,比如副处级领导职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等。
据介绍,宋世敏当选的具体程序是:首先经过社会各界、当地群众、村干部、镇党委、地方党委对其进行考察,由此形成的初步考察报告上交市委。然后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公示,包括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发布公示,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
宋世敏显然是个“特例”,一来他属羊,时年已48岁;二是学历方面,他在赣榆县成人教育中心学了3年,才拿到大专文凭。公示期间没有接到任何举报或反对电话,初步考察结果和公示结果很快上报到市委组织部,经过市委常委会讨论后,再上报省委批准。
随后,由县长向县人大常委会递交提请报告,任命宋世敏为副县长,交人大无记名投票表决。根据赣榆县人大公布的资料显示,该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9名委员以25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顺利通过了这一任命。
谈及其中的2张反对票,宋世敏曾给过回应:“他们反对的理由,是对我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可能他们的观念落后。落后在哪里呢?他们觉得好像做官的人都应该是一步一步按顺序上来的,而我本来是个村党总支书记,副县长不应该由我来做。”
对于这次任命,王其怀还透露了一些当年的细节:“省委、市委的领导多次来榆城集团视察工作,与宋本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至于县委的领导下来,那都谈不上是视察了,因为大家非常熟悉。”
对于“副县长”与“董事长”身份的取舍,宋世敏表示,不管是领导要求,还是他本人的意向,都不会辞去董事长这个职务。他说,集团公司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果没有集团公司作为依托、作为辐射,成千上万的农民就不能很好地增收,它的示范带头作用也会随之失去。
对于外界质疑可能出现的“以权谋私”,宋世敏直言不讳:“我就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堵住说闲话人的嘴巴。第一点,不接受任何送礼;第二点,不会用财政资金报销集团公司的任何费用;第三点,我不坐县政府的车,电话费也不到县政府报销。不要说副县长,就是做村支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有人拿宋口村和华西村对比,也把宋世敏和华西村当家吴仁宝相提并论。宋世敏坦言:“我学习吴仁宝,但是我做不了吴仁宝。过去,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现在,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