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音乐也太厉害了,这势力完全不亚于德奥啊!

情感   2024-05-19 21:32   北京  


今天继续为分享法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下),势力太强大了!
盘点法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作曲家们(上)

莱奥·德利布(1836-91 年)
Léo Delibes
除了圣-桑,柴可夫斯基也非常欣赏德利布的芭蕾舞剧,并在 1888 年访问巴黎期间和这位作曲家见面,称他是 “年轻音乐家中......最讨人喜欢的一位”。虽然德利布创作了多部歌剧,其中以《拉克美》最为著名(《花之二重唱》被英国航空公司用作主题曲而声名大噪),但他的名声最响亮的还是他的芭蕾舞剧《科佩利亚》(1870 年)和《西尔维娅》。
在这两部芭蕾舞剧中,德利布创作的音乐别出心裁、迷人、精致(包括在《西尔维娅》中对主题音乐的使用),配器之精妙在芭蕾舞剧中前所未有,这为柴可夫斯基创作芭蕾舞剧杰作《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提供了灵感。

乔治·比才(1838-75 年)
Georges Bizet
3分钟了解乔治·比才

比才在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名作歌剧《卡门》之后便去世了,但他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就。比才是夏尔-古诺的学生,古诺的交响曲显然是他自己的《C大调交响曲》的原型,比才在19世纪70年代创作了他最经久不衰的作品。
首先是Jeux d'enfants,最初是为钢琴二重奏而作,现在以管弦乐组曲的形式最为著名,该组曲由最初 12 个乐章中的 5 个乐章改编而成。随后,他又为戏剧《阿莱城的姑娘》创作了精炼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音乐,并根据该剧创作了四乐章组曲(其中的Adagietto乐章无疑是马勒第五交响曲著名慢板乐章的灵感来源)。最后是他伟大的歌剧杰作《卡门》,剧中的女主角不畏强权、坚强独立,却不幸与一个严肃、不谙世事的士兵纠缠不清,当他们的关系结束时,女主角却无法继续前行。

埃曼纽埃尔·夏布里耶(1841-94 年)
Emmanuel Chabrier
夏布里耶是比利时作曲家塞萨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周围的巴黎圈子中最活跃的成员,他曾多次尝试成为一名 “严肃 ”的作曲家,包括创作一部瓦格纳歌剧《格温多林》(Gwendoline)。但他在创作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的音乐时才是最自我的,无论是为他的乐器钢琴还是为管弦乐队(最著名的作品是《西班牙》)。普朗克和斯特拉文斯基都非常欣赏他的音乐。

法国最佳作曲家:弗雷、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黄金时代
加布里埃尔·弗雷(1845-1924 年)
Gabriel Fauré
弗雷《梦醒时分》| 安静与优雅的旋律
与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截然相反,弗雷的音乐通常是轻声细语的,他本人也是如此。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安魂曲》,他说这是为了 “安慰生者 ”而创作的,并且打破了传统,没有强调神圣审判的主题。弗雷最伟大的成就是在歌曲领域,包括歌曲集《美好的香颂》以及《伊斯法罕的玫瑰》和《梦后》等迷人的精品。
一旦适应了他低调的风格,他的室内乐就会像他在德国的晚期浪漫主义同辈一样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虽然他的管弦乐作品相对较少,但从他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夏洛克》和《马斯克与贝加马》创作的戏剧音乐中衍生出的几首组曲,是对弗雷温和、低调风格的很好的介绍。

儒勒·马斯奈(1848-1912)
Jules Massenet
马斯奈《挽歌》| 爱丽丝·沙良·奥特和未婚夫合奏
马斯奈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他的歌剧《泰伊丝》中的小提琴独奏和管弦乐曲《沉思曲》。这只是法国大歌剧院曾一度辉煌的冰山一角。
在马斯奈的 30 多部歌剧中,有两部(均不属于大歌剧院传统)获得了持久的成功:《曼侬》(Manon,1884 年)被誉为巴黎 “美好时代 ”的魅力和活力的象征;而《维特》(Werther,1887 年)则是根据歌德的作品改编,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马斯奈最伟大、当然也是最持久的成功或许是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作曲学生包括古斯塔夫·夏朋蒂埃、欧内斯特·肖松、雷纳尔多·哈恩和加布里埃尔·皮耶内。


文森特·丹第(1851-1931)
Vincent d’Indy
文森特·丹第是塞萨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圈子中的一员,实际上也是被称为 “六人团 ”的作曲家中不为人知的教父。他的学生包括阿瑟·霍内格(Arthur Honegger)、乔治·奥里克(Georges Auric,他的不羁与老师的冷静感性和宗教虔诚截然相反)和六人团的正式 “教父”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奥里克和萨蒂都曾在丹第的 “圣歌合唱团”(Schola Cantorum)学习,该合唱团是丹第于 1894 年亲自创办的,是法国另一个主要的高等音乐教育中心,可与巴黎音乐学院相媲美。
丹第在担任作曲家和教师的同时,还担任学者,研究和编辑当时被认为是早期音乐的作品:他首次以现代方式演奏了拉莫的《希波吕特与阿里奇》、《卡斯托尔与波吕斯》和《达达努斯》。
虽然丹第是他那一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至少创作过两部大型歌剧、两部出色的弦乐四重奏和大量钢琴曲,但他在这一领域的声誉在 1931 年去世后不久就黯然失色了。这可能是由于他的右翼观点,尤其是反犹主义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并没有影响他与犹太同事的专业关系——他对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评价很高,而杜卡斯则称赞丹第为 “法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然而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这些观点已足以让包括皮埃尔1布列兹(Pierre Boulez)在内的许多人断然拒绝他的作品。

欧内斯特·肖松(1855-99 年)
Ernest Chausson
欧内斯特·肖松(Ernest Chausson)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诗篇》(Poème),这是他为小提琴独奏和管弦乐队创作的一首芬芳凄美的乐曲。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的肖松最初是一名律师。尽管如此,音乐还是让他如痴如醉。在结识作曲家文森特·丹第后,他被比利时作曲家塞萨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的圈子所吸引。
他一方面崇拜瓦格纳,另一方面与好友德彪西一起热衷于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并开始在和声方面进行冒险。
肖松的职业生涯因在骑自行车下坡时高速撞墙而过早夭折。这可能是他故意的,因为肖松患有抑郁症。他留下了一部交响乐、一部大型歌剧《阿图斯王》以及大量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他为声乐和管弦乐队创作的声情并茂的《爱与海之诗》(Poème de l'amour et de la mer)是一部杰作,值得更广泛的认可。

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年)
Claude Debussy
诠释德彪西,需要那个时代的钢琴
德彪西既是感性主义者,也是完美主义者。虽然他讨厌被定义为 “印象派 ”,但他与那些画家一样,具有将不同的自然光质转化到作品中的非凡能力,无论是钢琴演奏曲《欢乐岛》中耀眼的阳光,还是管弦乐《夜曲》开头乐章《Nuages》中不祥的云彩,都能将原本晴朗的夜空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方面,他在爪哇加麦兰和穆索尔斯基在《鲍里斯·戈杜诺夫》加冕场景中对钟声般的和声的非凡运用中找到了共同点。他从所有这些元素中创造出的和声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直到他的音乐激发了一大批模仿者。然而,他的最后一首奏鸣曲,尤其是《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却没有一首能达到如此完美的境界。

埃里克·萨蒂(1866-1925)
Erik Satie
萨蒂与他的“法式”音乐美学
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从小受到严格的资产阶级教育,后来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一名钢琴学生。不久,他因成绩不理想被退学。他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多家咖啡馆担任钢琴师,其中包括位于巴黎波希米亚蒙马特区的黑咖啡馆。
在那里,他创作了一些俏皮的卡巴莱歌曲,包括《我需要你》和《女神的帝国》。他还创作了三首钢琴独奏曲《Gymnopédies》。这些曲子旋律隽永、明快,伴奏简单。它们与弗兰克及其圈子的后期浪漫主义完全相反。
萨蒂与德彪西成了朋友,他的钢琴作品得到了拉威尔的青睐,并一度成为被称为 “六人团 ”的法国新兴年轻作曲家的精神教父——直到他们的两位成员乔治·奥里克和弗朗西斯·普朗克冒犯了他,他们给他寄了一个婴儿拨浪鼓,上面画了一张脸,还粘上了胡子,讽刺萨蒂的外貌。
萨蒂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但他为佳吉列夫创作的 “达达主义 ”芭蕾舞剧配乐《游行》是个例外,其中包括打字机、汽船汽笛和汽笛部分。他的 “交响剧”《苏格拉底》(初稿完成于 1918 年,后来至少修改了两次)的基调要沉稳得多,他将其描述为 “回归古典的简洁与现代的感性”。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
Maurice ravel

跳出来的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长期以来,拉威尔一直被视为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潜在竞争对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毫无道理的,但如今,拉威尔已被公认为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师。他非常欣赏德彪西的管弦乐《夜曲》,这影响了他的一些作品,如《西班牙狂想曲》,他早先还喜欢夏布里耶(Chabrier)和萨蒂(Satie)的作品,后来又对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他的私人朋友)、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和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等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鉴他们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风格。
斯特拉文斯基曾形容他是 “最完美的瑞士钟表匠”——拉威尔的每部作品都是精雕细琢,没有一个音符或效果是浪费的。他的音乐堪称 “艺术隐藏艺术 ”的典范:他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慢板开篇的旋律优美动听、层层递进,听起来像是灵感的即兴发挥,但拉威尔却坦言:"那流畅的乐句!我是如何一小节一小节地琢磨它的!它几乎要了我的命。”

最佳法国作曲家:20 世纪
莉莉·布朗热(1893-1918)
Lili Boulanger
莉莉·布朗热是20世纪后十年法国作曲家中最有天赋和实力的年轻作曲家之一。不幸的是,她的健康状况不佳。两岁时,她就因支气管肺炎而身体虚弱,年仅 24 岁就死于克罗恩病。
然而,在她为数不多的岁月里,她留下了几部伟大的杰作,其中包括大合唱《浮士德与赫莲娜》(Faust et Hélène),19 岁时,她凭借这部作品赢得了罗马大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女作曲家,还包括歌曲集《天空中的克莱里耶尔》(Clairières dans le Ciel)。她晚期的几部作品性格鲜明,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她早期的合唱作品(如《Les sirènes》)中也不乏阳光气息。

弗朗西斯·普朗克(1899-1963 年)
Francis Poulenc
普朗克最早的成名作是《三首无穷动》钢琴曲(Trois mouvements perpétuels),这是在斯特拉文斯基和萨蒂的影响下创作的无趣的音乐涂鸦。长期以来,许多同行都低估了他,认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掺杂着小丑式的感伤。
但渐渐地,他的作品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表达。首先,这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在这些歌曲中,他的天才熠熠生辉。巴黎沦陷时创作的《路易·阿拉贡的两首诗》对比强烈,是他的入门之作。他的宗教作品,从《黑色圣母的连祷文》(Litanies à la Vierge Noire)开始,是后来在一位同事去世的打击下创作的。
他还创作了多部非传统歌剧。超现实的《蒂雷西亚斯的玛梅莱斯》就是这样一部歌剧,它是一部风格各异的疯狂过山车。这部歌剧从音乐厅(《勃盖尔嬉游曲》)到虔诚的宗教,展示了普朗克的创作范围。普朗克晚年受到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不同作曲家的推崇。

奥利维耶·梅西安(1908-92 年)
Olivier Messiaen
与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一样,神秘的天主教作曲家奥利维耶·梅西安通过吸收和发明远远超出西方标准传统的调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音乐。梅西安甚至制定了这些调式,这些调式部分来自他对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现代派音乐的研究,但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来自安第斯山脉、巴厘岛、印度和日本的传统音乐。随后,他在教科书《我的音乐语言技巧》(1944 年)中对这些调式进行了描述。
三度音程是他所偏爱的调式中的一个共同点,这对音符通常被认为是不和谐的,甚至是邪恶的,因此被称为音乐中的恶魔,但梅西安却认为它是神圣的。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他几乎所有的音乐都采用了这种音程。除此之外,这位法国作曲家对鸟鸣的痴迷与日俱增。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他就在自己的音乐中细致地记录和收录鸟鸣声。
不过,梅西安音乐的真正魅力在于,他能像大厨一样用这些食材烹饪出真正奇特、美味的音乐菜肴。
最令人惊叹的也许是他的管风琴音乐。他的管风琴音乐时而狂野奔放,时而寂静无声,时而焕发出不同寻常的和声。它与以往为这一古老乐器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截然不同。梅西安从1931年起一直担任巴黎圣三一教堂的管风琴师,直到去世,正是管风琴成为了他一些最非凡的音乐冒险和创新的熔炉。

亨利·杜蒂耶(1916-2013)
Henri Dutilleux

近来,年轻一代音乐家对他的赞赏如潮。这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尤为盛行。米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是他音乐的拥护者,曾委托他创作大提琴协奏曲《Tout un monde lointain......》,理查德·罗德尼·班尼特(Richard Rodney Bennett)是另一位重要的拥护者,杜蒂耶的音乐现在正受到人们的重新喜爱和欣赏。约翰·威尔逊(John Wilson)录制的《Le Loup》获得了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杂志奖,这是他近期录制的几张优秀唱片。兴趣的复苏提醒我们,杜蒂耶的确是伟大的法国作曲家之一。

皮埃尔·布列兹(1925-2016)
Pierre Boulez
作为梅西安的学生,布列兹年轻时就具有挑衅性和对抗性。1945年,他组织一群学生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挪威的四种情绪》法国首演时发出嘘声并捣乱。在杜蒂耶的第一交响曲首演时,他也尖锐地背对着杜蒂耶。他还呼吁拆除所有歌剧院。暴力是他早期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如《新婚之夜》(Le Visage nuptial)、《太阳之水》(Le Soleil des eaux)和《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在这一野蛮主义阶段之后,布列兹开始探索其伟大先辈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共同领域,《无主之槌》(1955 年)为女高音与中音长笛、中提琴、吉他和打击乐器(包括各种槌击乐器(电颤琴、木琴等)、拍子、邦戈鼓和马拉卡鼓)合奏而作。
随后又创作了《重重皱褶》(1963 年,后经多次修改),同样是为女高音而作,与前一部作品中使用的合奏有所增强。不过,这一次加入了钢琴、竖琴和铜管乐器。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布列兹已跻身指挥大师行列,并在拜罗伊特的瓦格纳音乐节上多次担任指挥。1970 年,法国政府邀请布列兹创建声学/音乐协调研究所(IRCAM),并为其提供了慷慨的国家补贴。在布列兹职业生涯的末期,他写出了《小提琴独奏圣歌I》等非常成语化的作品。

帕斯卡尔·杜萨平(生于 1955 年)
Pascal Dusapin
与许多在 LP 唱片时代长大的同龄人一样,杜萨平的音乐品味也十分广泛,童年时,他对自由爵士乐和 “大门 ”乐队的喜爱不亚于贝多芬和巴赫。18 岁时,他听了埃德加·瓦雷兹的《阿卡纳》,决定成为一名作曲家。20 世纪 70 年代,他师从扬尼斯·谢纳基斯(Iannis Xenakis),并在自己的音乐中不断打破界限。他的音乐阴森恐怖、充满戏剧性,但又奇异地让人感到熟悉。




雪枫老师最新著作

已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出品

欢迎大家近期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购买阅读



超值好书、好物

请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音乐家:

舒曼 | 帕瓦罗蒂 | 玛丽拉·乔纳斯 | 比奇夫人 | 朱践耳 | 卡拉斯 | 伯恩斯坦 | 玛利亚·皮尔斯 | 海菲茨 |西贝柳斯 | 小泽征尔 | 王羽佳 | 舒伯特 | 陈萨 | 朱亦兵 | 肖邦 | 傅聪 | 巴赫 | 国王歌手 | 波格莱里奇 |卡拉扬 | 梅纽因 | 杜普蕾 | 柴科夫斯基 | 谭盾 | 黄自 | 陈其钢 | 瓦格纳 | 马勒 | 海顿 | 许斐平 | 霍洛维茨 | 郎朗 | 小克莱伯  | 韩中杰 | 菲利普·格拉斯 | 盛原 | 盛中国 | 小泽征尔 | 帕尔曼 | 陈锐 | 柏辽兹 | 拉赫玛尼诺夫 | 贝多芬 | 莫扎特 | 舒伯特 | 马友友 | 卡拉斯 | 约翰·施特劳斯 | 阿格里奇 |吉娜·艾莉丝 | 瓦格纳 萨蒂 勃拉姆斯 | 佩拉西亚 | 俄罗斯五人团 | 波切利 | 鲁宾斯坦 | 尼尔松斯 | 多明戈 | 盛原 | 安妮·索菲·穆特 | 杰米·伯恩斯坦 | 张昊辰 | 潘晖诺 | 鲍里斯·吉尔特伯格 | 克利夫兰CEO 

其他:

 | 小提琴 | 音乐电影 | 大俗曲 | 电影音乐 | 芭蕾舞(一) | 芭蕾舞(二) | 木心 | 卡农 | 赋格 | 平安夜 | 欢乐颂 | 纪录片 | 余华 | 霍金 | 最伟大交响曲 | 钢琴历史 | 西方音乐史 歌剧

音乐之友
音乐之友,和音乐做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