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公司总是像个草台班子?

文摘   2024-10-19 00:09   河北  


今年有个话题特别火: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更神奇的一点是,员工和管理层,经常互相都觉得对方是草台班子。
比如,员工经常这么想:
公司到底要做什么?怎么挣钱?高层们能不能先想想清楚?
好不容易定下来了,结果就这?这不等于让我“去把唐僧师徒干掉”吗?
怎么A领导一个说法、B领导一个说法?而且说完互相还不买帐?你们领导之间能不能先把意见统一了?
而管理层,经常会这么想:
定好的路线、教过的方法,怎么就是执行不下去?
理想、未来、价值观,根本谈不得,一说就觉得你在“画饼”。
好,不画饼,给高工资。但为什么明明给得不少,任务却还是执行不下去,甚至抱怨更多了?
到底咋回事?难道世界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我想给你一个我自己的答案,或者说,一个解题思路:
因为,公司的高层,从来没有把战略“落地”的方法和意识。甚至,他们都意识不到“战略”这件事的重要性。
平时,我们这个公众号经常拆解商业事件、降低你对商业的认知门槛。
但老读者们知道,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一名战略咨询顾问。去年,我正式将年度演讲的举办日确定为“年度战略规划日”。今年,我还将会正式启动“年度战略规划落地工作坊”,和后续的“战略陪跑”。
今天,我就想完整地向你介绍:公司的战略,究竟该如何制定。
相信,无论你是CEO、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会从中获得启发。
其实,和“把大象装进冰箱”一样,企业的战略,拢共也就3步:制定、拆解、落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每一步都有难题。但好在,每一步都有方法。

制定:战略是关于“如何”的艺术
在谈战略前,你必须先理解,到底什么叫战略。
我们常说,企业CEO只有三件事:找人、找钱、定战略。
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懂什么叫战略,他们经常会把战略和“目标”搞混。他们所谓的战略会议,其实就是目标分配大会。
销售部门,目标1000万营收。市场部门,目标500万新用户。好了,散会,都回去执行吧。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如果是这样,那这个CEO也太好当了。
那到底什么是战略呢?
假如,你要从中国上海,到美国旧金山,请问,以下哪一种方式叫做战略。
A、坐飞机,上海直飞旧金山。
B、坐船,用两个月时间横跨太平洋。
C、坐高铁和火车北上,进入俄罗斯,穿越茫茫西伯利亚,走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再一路南下到达旧金山。
D、来个猛的,直接从太平洋上游过去。
来,给你5秒钟。
时间到,答案是:以上4种,全部都叫战略。
没错,战略不是唯一的,一个好战略的背面,很可能也是一个好战略。
战略,是对“路线”的回答,是关于“如何”的艺术。
去北京、去上海、去香港、去旧金山,这叫目标。坐飞机去北京、坐高铁去上海、坐船去香港、游泳去洛杉矶,这叫战略。
营收1000万,这是目标。如何营收1000万,才是战略。500万新用户,这是目标。如何获取500万新用户,才是战略。
还拿去洛杉矶举例子,坐飞机速度最快,一天时间就能到达。但如果你还要运几十吨重的货物,那就只能坐船。
而如果你想达成一项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成就,名垂青史。那ABC都不够格,你必须得选D,直接游过去。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实力。
战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
为什么制定战略这么重要?只有目标不行吗?
因为,如果只有目标,那团队很可能沉浸在固有的路径中,对危机的来临茫然不知。
比如,你的公司做婴幼儿食品,但少子化趋势来临,孩子越来越少。而你的公司从上到下,都只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对世界发生的变化茫然不知,那必然会在时代变迁中消亡。
那怎么办?你得把战略清晰地制定出来:我们要通过在婴幼儿食品领域继续扩大份额,完成1000万的营收增长。
这时,你才能看出问题:好像不太对吧?市场在不断萎缩,这真的做得到吗。要不要找找新的增长曲线,比如入局老年食品?
要在红海里捞鱼,而不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要努力寻找新的麦田,而不是痛苦地研究颗粒归仓。
这份眼光,就是战略,也是CEO当仁不让的责任。毫不客气地说,没有战略思考的CEO,是不称职的CEO。
具体如何制定战略?我分享过一个经典的模型:看5年,想3年,认认真真干1年。
未来5年,错过什么机会,你会拍断大腿?未来3年,你要积累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能让目标实现?未来1年,扎下去具体干什么样的事情?
这个5年和3年,是为了让你对未来保持专注,对时代保持思考,对变化保持敏感。但是认认真真地干1年,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因为你得用这实打实的1年,来把心中的想法,变成手中的现实。
好,假设现在公司老板看完这段话,热血澎湃,带着管理层包下一个海岛,用一周时间畅谈世界大势,制定出了下一个5年宏伟的增长计划,并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郑重宣布,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请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概率什么都不会发生,员工们该干嘛干嘛,仿佛老板们只是去度了个假,莫名其妙地把鸡汤喝高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忽略了战略的第二步:拆解。

拆解:你真的懂你的业务吗?
前面说了,战略不是目标,是达成目标的路径。
而拆解呢?
拆解是把战略再“翻译”回目标,再进一步变成若干个小目标,最后变成若干个具体可执行的计划。
比如,你的战略是进军老年食品领域,站住脚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那请问,怎么样叫“站住了脚跟”?
你必须再把这个核心战略,翻译成若干个目标,落实到各个负责人身上。
比如,老年食品的营收,要占到总营收的30%以上。销售团队领走。
比如,至少要有一款销售额过5000万的爆款,研发团队领走。
比如,你的老年食品要覆盖500个零售终端,市场团队领走。
然后,每一个负责人拿走目标后,必须再对这个大目标做一层层拆解,落到每一个子部门,甚至每一个人身上。而每一个人,则将他们的目标,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计划。
销售团队,下个月要实现100万增量的业绩目标。那么,团队3人,小王承担40万,小李承担40万,小张承担20万。
小王的40万目标中,A产品业绩30万,B产品业绩10万。小王的A产品业绩30万的目标中,第一周10万,第二周10万,第三周5万,第四周5万。
小王第一周A产品10万的目标中,需要达成1个客户付款,那么就得找到5个高意向客户,也就需要打100个新客户电话。
因此,小王第一周的目标,就被拆解为“每天打20个电话,并挖掘出1个高意向客户”,而这,就是一个具体可执行的计划。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无论多大规模的公司,每一个员工的目标加起来,就应该是CEO的目标。
当然,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不可能这么理想,但你至少应当理解这种思路。
同时,我还要提醒你注意一件事:考核指标。
比如前面说的“什么叫站稳脚跟”?其实指标不只有营收这一种选项。市场占比是不是也可以?复购率是不是也可以?利润总额是不是也可以?
到底选择哪项指标?这就完全考验领导者的水平,考验他对业务的理解深度。
不同的拆解方式,不同的考核指标,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行为后果。
我想拿你正在看的这个公众号,给你举个例子。请你猜猜看,我们用什么指标考核公众号主笔?
大部分公众号的考核方式,都是阅读量。毕竟这看上去非常直观,阅读量越高,效果越好。
但问题是,这真的是最能反映公众号利益的指标吗?
如果只考核阅读量,那最符合主笔利益的方式,就是疯狂地标题党、制造冲突,甚至用上“震惊体”。
一次两次,阅读量是上去了。但长期来看,损失的是读者无比宝贵的信任,无异于杀鸡取卵。
所以,在我们公司,对公众号主笔只考核一样数据:新增引导关注数。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有多少新的读者,通过这篇文章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微信后台会直接显示这项数据。
为什么选择这个数据?因为想达成“关注”这个动作,需要经过好几关。
首先,标题要够好,打开的人群基数才能足够多。那标题党有没有用呢?没用,因为打开不会带来新增,只有内容受到读者认可,才会带来转发。而被转发后,新用户看到这篇文章,也觉得内容很好,并且期待以后持续看到你的内容,才会点击关注...
一旦我们定下了“新增引导关注数”这个考核指标,主笔就必须想尽一切方法提高文章的知识量、价值感,而不是靠耸人听闻的标题。
再举个例子,此前我曾听于冬琪老师说过,在拼多多这样一家以加班文化闻名的公司,很多员工却都对拼多多的考核制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为什么?因为拼多多的考核指标,可能会复杂,但一定会单一。
复杂,是说指标的计算过程,可能极其复杂,要通过一套公式得出。单一,是指哪怕计算方式再复杂,但最后落到每个人身上的核心KPI,一定只有尽可能少的指标,再具体到基层员工身上,很多时候只有一两个指标。
举个例子,对于采购团队,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考核价格、品质、交付周期、稳定性等多个指标。但在拼多多,采购团队的考核指标只有一个,叫“品类GMV和利润的相对增量”。
你看,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指标,复杂到我们这些外行人都有点看不明白,需要多个要素综合计算才能得出。但是,它单一且清晰。
单一而清晰的指标,才能像指南针一样,为团队指引出清晰的目标。
只有对业务了解到极点的领导者,才能定出这样的指标。
很多人批评KPI,但我有时觉得,KPI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乱定KPI的人。
无论用的是KPI,还是OKR,都在考验着领导者这样一件事:你是否真的够懂你的业务?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才是业务的驱动性指标?
好,现在,你终于完成了战略的制定和拆解,把任务分解到了每一个基层员工的头上。请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员工大概率会说:你定的战略,与我何干?
这是因为,战略还有最后一步:落地。

落地:日行三十公里
我见过太多老板,发狂为什么自己制定的战略无法被有效执行,他们通常会归因于团队缺乏“执行力”,甚至会请各种执行力教练,进行魔鬼式动员。
但其实,战略无法落地的真实原因,是没有“能够承接战略的体制”。
什么叫“能够承接战略的体制”?一个公司想把战略落地,必须要有3套系统:
第一套系统,是目标系统。
前面说的制定战略、拆解目标,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本质就是这套东西。
但只有目标系统就够了吗?当然不够。因为目标系统是“公司所欲”。
而从上到下的员工都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任你说的再天花乱坠,那都是你的公司、你的理想、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与我何关?
你考核新增引导关注数,我达成了怎么样?达不成又怎么样?
你说要提升用户满意度,我提升了怎样?没提升又怎样?
员工的反应,自然是糊弄了事,年底问我为什么目标没完成?好办,怪环境、怪客户、怪同事,大不了就往地上一坐,没有功劳我也有苦劳吧。
老板对我画大饼,我给老板闻肉香。
因此,还需要第二套系统:薪酬系统。
包括,什么级别,拿什么范围的工资。多久调一次薪、多久升一次职。
包括,有多少是固定、多少是浮动。多少是提成、多少是奖金。
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因为,薪酬系统是“员工所欲”。
员工工作,不是为了帮你完成梦想,而是为了挣钱。
管好欲望的前提,是正视并承认人的欲望。
可是,我还见过一些企业家疑惑,我给的工资明明很高,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什么团队还是没有执行力,总把我定的战略扔在地上?
因为,你缺少第三套系统:考核系统。
什么是考核系统?考核系统是一支“钩子”,把员工所欲的薪酬系统,“钩”到公司所欲的目标系统上去。
达成怎么样的目标,获得怎样的考核,就可以拿到怎样的薪酬,获得怎样的职位。
员工不是在为你工作,而是在为他的目标工作,只不过他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帮你完成目标。
考核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上下同欲”。
然后呢,这就结束了吗?还没有,你还需要建立日常的跟进机制,不断拉齐、纠偏。
这个过程其实特别简单,就只有4个字母:PDCA。
很多公司的人,听这4个字母,已经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因为只是嘴上说着PDCA、PDCA,大家一定要养成PDCA的工作习惯啊,但从来没人真正重视。
P-D-C-A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处理)。
决定的目标、制定的计划,只允许有“已完成”、“进行中”、“经讨论取消”三种状态,决不允许有一种状态叫“忘了”。
怎么实现?其实要靠一项“笨办法”:开会。
在我们公司,有三个特别重要的会:一年一次的年会,三个月一次的季度会,一周一次的周会。
经常有人问我,一周一次,是不是太多了?三个月一次真的不行吗?
真的不行,三个月一次,只会让目标的完成进度失控。
比如,今年目标是1000万销售额,也定了实现目标的方法。
结果呢?4月1号你和销售总监复盘,天啊,怎么才卖了20万?我的老天,你不是在和我开愚人节玩笑吧?
销售总监也是一肚子苦水,哎呀,环境不好、团队变动大、竞争对手使坏...总之各种各样的理由。
你把脸一沉,没有借口,现在回去就整改,三个月以后没有起色我就换了你。
结果,7月1号你再来看,有进步,但不多,第二季度卖了30万出去,总计销售额50万,完成度5%。
你气急败坏,炒了这个销售总监。可是你炒了他有什么用?还剩半年的时间,却有95%的任务。今年的战略目标,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了。
所以,必须开周会,每周一次。
周会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把目标和实际进度“拉齐”。
年度销售目标是1000万,那上周应该完成多少?实际完成了多少?是领先目标还是落后于目标?如果落后了是什么原因?计划如何追赶?
当场定下追赶计划,然后执行。然后下周周会,这个过程继续。
这样,目标进度才能像一只轮子,不断滚动着向前。
否则,所有的战略和目标,都会石沉大海。具体执行的时候,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只有建立了这一整套系统,整套战略才能像“水银泻地”一般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一年一度的空谈。

看到这里,很多人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哪,原来把战略落地,竟然这么复杂?
很多人都喜欢雷军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套战略落地方法论,就是“战略上的勤奋”。
前几年,我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受到很多朋友的点赞:

很多企业家就是这样,拥有一种“大招思维”,总是觉得我学会一个什么工具,发表一个什么演讲,问题就全都迎刃而解。
但其实,草台班子和正规军的区别,从来不是掌握了什么大招,而是这些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最后,我还想告诉你的是,战略从来都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一种需要不断实操,练中学、学中练的技能。
因此,在今年年度演讲后的两天,也就是10月27日-10月28日,我会正式启动“年度战略规划落地工作坊”,和后续的“战略陪跑”,手把手地教企业核心管理层们究竟如何制定战略、落地战略,拥有水银泻地一般的体系,把事儿做成。
如果你也发愁企业的战略难题,欢迎带着核心团队一起参加。
下周,上海,我们不见不散。
更多详细的活动规划、日程内容、报名方式等相关信息,你都可以通过翻阅、点击下方长图,或是扫描图中二维码的方式来了解:

👆点击预定战略规划落地工作坊席位

左右名言
左工作—重点关注化工、安全、环保,锂盐锂电、冶金,配套机械设备,蒸发工艺与设备等方向的技术与产品,是技术人员的学习交流场所,是营销人员的展示平台。右生活—生活中的认识与感悟,喜笑怒骂,为生活添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