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将军告别(35)--2009年10月14日福建籍将军罗洪标逝世

文摘   2024-12-21 22:16   北京  
点击上面蓝字“北京瞧办主任”即可放心进入,审阅本人的其他小文

罗洪标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总政治部玉泉路离职干部休养所副兵团职离休千部、原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罗洪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14日3时29分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3岁

       罗洪标,曾用名罗广丰;1917年2月6日(阴历正月十五)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乡塘背村一户贫农家庭。他出生不久父亲即病逝;为抵债,8岁起给地主家放牛。1929年10月,红军来到家乡,他参加了塘背农民暴动,任乡儿童团团长。1930年1月,罗洪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家乡一百多名儿童团员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对敌斗争。

      1930年6月,罗洪标动员儿童团里8位伙伴一同参加红军;他被分配在红4军第3纵队司令部,任纵队党代表(政委)张赤男的勤务兵,后任号兵;10月,在吉安战斗中负伤。1931年6月始,他先后在红1军团第4军第12、11师师部任司号班长、排长;1931年12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2年3月任红4军第11师第34团1连排长;4月,在漳州战役中负伤。1933年6月,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3营7连排长:7月,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6期政治营(后编入“红军第1步兵学校”,即“彭杨军校”)学习;毕业后,先后任红一方面军红9军团第3师重机枪连、特务连指导员,9团青年千事、党总支部委员、书记。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罗洪标幼年因家贫,只上了半年私塾即辍学,文化基础较差。参加红军后在被誉为“闽西红军少帅”张赤男亲自教诲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思想觉悟进步较快,特别是经过“彭杨军校”的学习和培养,军政素质显著提高;在参加创建中央苏区和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2月在长征途中整编,红9军团缩编为3个营(对外仍称“团”),罗洪标由青年干事改任军团教导大队班长。“四渡赤水”后,红9军团奉命单独行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围堵。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等率领下,红9军团英勇作战,在老木孔战斗中一举击溃尾追黔军五个团,毙伤俘敌二千八百余人,扭转了被动局面。罗洪标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神勇,率领全班消灭敌军一个团部,毙伤敌军二十多人,俘虏敌团长以下三十多人,缴获机枪三挺、其他武器四十余件,自己无伤亡;随后,他被任命为9团(即“3营”)7连指导员、团党总支部委员。

      1935年4月中旬,红9军团在途经贵州大定猫场宿营时,遭遇国民党黔军刘鹤鸣部和当地土匪武装偷袭,遭受重创。罗洪标奉命率部阻击敌军掩护军团主力安全撤离,自己突围后与部队失去联系,与其他四位掉队的战友一起,流落贵州毕节地区达10个月。其间,他们始终坚定信念,从没有放弃寻找红军。

      1936年2月,红2、6军团长征途经毕节地区,罗洪标立即带领战友们重新加入红军,继续长征,先后任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7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恢复了罗洪标党的组织关系,随后任命他为新组建的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战斗剧社指导员、党支部书记;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教导团4大队指导员(教导员)、团党支部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时罗洪标刚满20岁,于1937年9月任八路军第120师政训处(后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政训处党支部委员。1938年12月,120师主力在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率领下挺进冀中。为加强冀中抗日武装,罗洪标于1939年2月调到冀中独立第4支队,任该支队第2团政治处副主任、党总支部书记;1939年3月,该支队与第358旅第715团合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罗洪标任独立第1旅第2团政治处副主任、党总支部书记;12月任政治处主任、团党委委员。1942年2月至1944年9月,罗洪标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8月,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第2团副政委

      抗日战争期问,罗洪标先后参加了晋西北历次反日伪军“扫荡”和冀中齐会、陈庄等战斗,参加了百团大战及保卫陕甘宁边区、抗顽、收复河曲等五县的战斗。

      解放战争期间,罗洪标于1945年11月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第2团政委、党委书记:1946年9月在集宁战役中负伤:1948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独立第1旅第2团团长兼政委:4月在西府战役中负重伤。1948年5月至1949年11月罗洪标处于伤病恢复阶段,其间于1949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2师第4团团长、党委书记(未到职)

      解放战争中,罗洪标先后参加绥远、集宁等战役,在保卫延安期问,参加了清化砭、养马河、蟠龙、清涧、榆林、沙家店、宜瓦、西府等战斗、战役。

      1949年11月,罗洪标伤愈后,随贺龙率领的部队挺进西南,任国民党起义部队第41军军代表、党委书记;该军于1950年5月顺利完成整训任务,编入解放军第27军。1950年5月,罗洪标任第二野战军(后为西南军区)第12军第34师副政委(政委缺),为部队适应新的环境作了大量政治思想工作,保障了该师所担负的重庆市警备任务。

      1951年3月,罗洪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12军第34师政委、党委书记、军党委委员,出国抗美援朝,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反击作战。

     1952年12月,罗洪标调任军委工兵干部部副部长(主持工作,部长由兵种副政委兼任)、兵种党委委员,为工程兵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第一次授衔工作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选调科研技术干部的工作中,坚持以个人政治表现为主和满足部队建设的需要,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年轻知识分子吸收到工程兵部队中来。1955年12月,罗洪标任工程兵器材部部长,为工程兵部队装备的改良和不断完善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1958年3月至1960年7月,罗洪标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毕业时评为优等生。

       1960年7月,罗洪标任军委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兵种党委委员,1963年2月任工程兵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期间,主持或参与领导了工程兵新型装备的开发研制和部分国家重点军事工程的设计施工;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台及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1965年7月至1968年8月,罗洪标任中国后勤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代理主任,党委副书记,率领八万六千余名指战员出国援越抗美。

      1968年8月,罗洪标完成援任务回国,正值“文革”,遂以莫须有罪名遭受迫害,被非法关押并遣送农场劳动改造。他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还自已一个清白。

      粉碎“四人帮”后,罗洪标虽已回到北京,但迟迟未落实政策。1977年12月,罗洪标被降职使用,分配到南京工程兵学院任副院长。

      1978年10月,罗洪标调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离开了工作26年的工程兵。

      1979年2月,在受到不公正对待十余年后,罗洪标收到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关于“落实党的政策”,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信函。

        1983年12月,罗洪标离职休养。

       罗洪标在八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干部,对人民群众,对党,对军队,对共产主义事业忠心耿耿;为信念,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勤勤恳恳、英勇顽强、努力工作。

       他在政治上始终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服从组织,维护团结,不随波逐流,不怕打击报复。长征中因掩护大部队转移掉队后,面对艰辛和白色恐怖毫不动摇。在他的带动下,与他相遇的掉队战友都没有流失或回家,坚持寻找红军,最终回到革命队伍。“文革”中,他因所谓“现行”问题和历史问题受到迫害,始终坦然面对;即使在农场被监督劳动时,也把自己管理的农田照料得井井有条、生气盎然。他的信念是:只要活着,就对未来充满信心。“文革”后期回到北京,虽然自己的问题还没有结论,但在列席兵种党委会时,仍然毫无顾忌地对当时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尖锐批评,指出不能再搞整人的那一套;对待在“文革”中犯了错误的同志,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搞以人划线,更不能打击报复;他当面质问:“你们对这些老同志难道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吗?”因而被诬蔑为“右倾”,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被公开点名批评,并将其落实政策的工作长期搁置,迟迟不作组织结论,不分配工作。他13岁参加红军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全然不知母亲饶新人并非是他被告之的那样,在他离家后不久就因病去世,而是在1931年闽西苏区“肃社党”运动中被当作“地主分子”、“白军探子”而错杀(中共长汀县委已于1984年发布正式文件为其彻底平反昭雪)。他因此在“文革”中被诬蔑为有意向组织隐瞒家庭成分和母亲被“镇压”的情况,并作为被审查的重大历史问题之一。他在长征途中掉队与组织失去联系10个月的问题,在历次运动和干部审核中都是被审查的主要问题,对他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罗洪标对自己所受到的这些不公正对待,始终坦然处之,不计较得失,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表现了共产党人襟怀坦白和无所畏惧的胸怀。“文革”后他才知道,中央有关部门在延安整风审干期间,已经对他长征中掉队的问题做出过明确结论,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对本人宣布。结论是:“因受了红军与党的教育,自动跑回红军里来。在回来后经过长期的考验证明没有两条心的表现。”

       罗洪标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政治、军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使他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战争年代,从1939年初到1948年4月,罗洪标在原八路军第120师(后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2团工作了9年多,从担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到副政委、政委、团长兼政委,为这支由冀中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部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其迅速成长为我军的一支主力团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至今仍是保卫国家的一支武装力量。罗洪标也与他的战友们结下了水乳相融的深厚友情。他作为部队政治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为首要任务。延安整风期问,由于在“抢救运动”中执行“左倾”错误,搞“逼供信”,部队中大批抗战初期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受到迫害,被隔离审査甚至关押,许多人被打成“假党员”、“阶级异己分子”、“国民党特务”,部队中抵触情绪严重,思想极不稳定,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八路军总部的极大关注。当时,罗洪标在中央党校学习,组织上在审干中对他的历史问题尚未做出结论,便受命提前返回部队“纠偏”。他没有因为个人问题悬而未决而有丝毫懈怠,回到部队后,坚决执行党的政策,热情关心每一位受冤屈的战友,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实事求是地处理善后问题,得到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拥戴,对稳定部队和恢复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卫延安时,部队连续作战,不少人对主动放弃延安不理解,甚至还存在一些畏敌和失败情绪。罗洪标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首先解决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严肃纠正错误认识,坚决贯彻总部的战略意图,鼓励指战员恢复战胜强敌的信心,保证部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总部曾命令2团担任“牵牛”的任务,派出一个营佯装主力,节节抗击胡宗南进犯之敌。指战员们个个勇敢,打得坚决,打得灵活,最终引导敌军主力走向错误方向,创造了战机,为我西北野战军“青化砭”首战告捷做出了重要贡献。罗洪标作为军事指挥员,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临危不惧,指挥若定。1946年9月,集宁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2团阵地一度失守,两个营长牺牲,罗洪标亲自带领部队反击,右臂被敌机枪射中,流血不止,他带伤冲锋在前,一举夺回阵地。1948年2月底,宜瓦战役接近尾声,敌我双方处于胶着,2团伤亡严重,罗洪标临危受命,在总攻中亲率预备队担任主攻,力克顽敌据守的最后堡垒元宝山阵地,保证了全歼国民党整编第29军刘戡部。1948年4月,在西府战役攻打彬县的战斗中,2团担任主攻。罗洪标靠前指挥,被敌人手榴弹炸成重伤,右臂血肉模糊,动脉被打断,右胸嵌满弹片,口内半边牙齿被打落。全团指战员为他所激励,奋勇攻入城内。战斗中,涌现出以少胜多的全国战斗英雄周黑子等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战友们赞誉自己的团长“身先士卒堪师表”

      罗洪标曾两次出国作战。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他与师长尤太忠指挥部队首战告捷,击溃联合国军土耳其旅,歼敌一个营,俘敌数百,打退美韩联军的进攻。第二阶段,在大量杀伤敌人、穿插敌纵深受阻后,果断收缩部队,亲自带领一个营断后,掩护全师突破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围追堵截,全部安全撤回,受到上级嘉奖。在长达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中,领导部队坚决贯彻总部意图,认真总结前期作战的经验教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表彰先进,始终保持部队士气高昂。全师对敌大小战斗数百次,寸士不让,有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该师涌现出“王成”式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朝鲜“共和国英雄”伍先华等英雄模范和英雄集体。在三年援越抗美期间,他终坚持“完成援越任务就是最大的政治”,排除干扰,指挥所属部队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克服炎热多雨、设备短缺、供应不便、环境恶劣等困难,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提前完成了中越两国政府协议所规定的全长一千二百余公里的7条公路修建和一百七十余公里的六号公路抢修保障任务,架设桥梁305座,修建涵洞4441个,完成防护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十数万立方;经越方验收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质量优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所属部队共对空作战444次,击落美军飞机306架,击伤392架,活捉、击毙飞行员7名,为抗击美国侵略,保卫祖国边防,促进中越友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越南党政军民的赞誉。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党政军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以罗洪标为团长的援越部队代表团。

       罗洪标在工作中勤奋努力,敢于负责,体察下情,处事公道,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计较个人名利。在和平时期他曾多次变换岗位,无论到哪个部门,总是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在防护工程的建设中,他经常与科研技术人员和指战员战斗在第一线,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同吃住。在援越抗美的三年中,指挥部主任一职始终空缺,他一直代理主任的工作从无怨言,兢兢业业,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跑遍了所有的部队和工地。三年中,他的吉普车在越南北方崎岖难行的道路上共行驶了7万多公里。昆明军区派给他的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司机感叹地说:“从没见过这么不辞辛苦、这么能跑路的首长。

       罗洪标作风上雷历风行,敢想敢为,光明磊落,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乐观向上,为人正派;生活上随遇而安,简单朴素,先人后已.关爱家人,关心同志,乐善好施。无论是战友、部下还是普通群众,他都一视同仁,充满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广交朋友。在起义部队任军代表时,他坚持团结、引导、教育、改造的方针,尊重对方,与广大官兵打成一片,赢得了信任,顺利完成了部队的学习、整训任务;他与军、师两级将领建立的友情,一直维系至晚年。援越抗美期间,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生活条件的艰苦,工作环境的恶劣对部队的影响很大,但更主要的是国内处于“文革”非常时期,信息不畅,供应困难,加剧了指战员们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与忧虑。罗洪标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也知道应该如何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他每到一处都要深入连队,与战士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疾苦,经常为部队作报告他报告中讲的道理深入浅出,举的事例真实鲜活,语言生动风趣,总能引起共吧,会场上常常笑声不断,对缓解心理压力,鼓舞士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给指战员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凡有求助或困难者,他总是力所能及,热情帮助,从不推托,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他对待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犹如家人,除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其他各方面都给予关心和爱护,鼓励和帮助他们进步。曾经与他相处多年的工程兵领导机关的干部评价他“是一位有彻底群众观点、坚强党性的好党员,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是'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民’的好领导!"他曾经所在部队的战友们赞誉他:“赤胆忠心为革命,真诚热情倍觉亲。一身正气不信邪,率先垂范众人敬。”

      多年来,罗洪标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力所能及并动员全家人热心支援家乡建设。从建国初期为家乡建水电站捐献600元开始,无论遇到村里修路、架桥、建小学,他都积极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都积极响应,热情捐献,仅扩建塘背小学项目,就筹款四十余万元,另外还争取到配套资金数十万元。他和他的家人共资助了10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资助中小学生多人。家乡人赞誉他是“支乡之家、助学楷模”。

      离休以后,罗洪标仍然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努力工作。他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事业、祖国前途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契机相结合,系统总结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实践经验,常年奔走于学校机关、厂矿、部队,给人们讲理想,讲传统,讲发展,讲体会,继续尽自己微薄之力。他先后担任24所小学、21所中学的校外辅导员,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数百场。当孩子们用小手抚摸着他伤痕累累的残臂和他在少年时期刺在双臂上依稀可见的“红”“军”二字,听到他讲述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似乎看到了残留在他身体里的那28粒弹片,知道了“过去”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明白了前辈的事业还要延续,懂得了一个革命战士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师生们赞誉他“昔日老红军,今日育花人”。他的行动不仅教育了许多人,也带动一些人加入到这项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中,他也因此多次受到中央、北京市、解放军总政治部及有关单位的褒奖,被授予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总政治部及所属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他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199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先进离休干部”称号。在各种荣誉面前,罗洪标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他经常在报告中提到:“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我还担负着许许多多战友们未尽的责任;所有的功勋和荣誉永远属于那些牺牲的烈士,永远属于养育我的人民!”

      罗洪标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街;1961年2月晋升为少将军街;1957年6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罗洪标在战争中曾四次负伤,留有残疾,是二等甲级残废军人,晚年患有多种疾病。在病重期间,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罗洪标离开了我们,但他所保持和发扬的革命传统和军人本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祖国、人民和军队建设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高尚情操、优良品质和浩然正气将风范长存;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罗洪标同志永垂不朽!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北京瞧办主任
个人游记、经历、生活记录 转述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