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文艺家‖楚风走笔】曾宪荣《远逝的风景》

文摘   文化   2024-09-05 08:08   湖南  

总第1275


远逝的风景

◎曾宪荣(湖南)



月夜惊鸿

白日里停泊无用,夜间用来捕猎湖上野鸭的“野鸭子船”,是专为猎鸭人设计的一种水上漂浮物。船身短小却不美观,除船头稍窄外,首尾与船身一样平,不像其他任何船舶两头翘。船舱可容一个人俯卧,卧船的猎人两手持瓢类的划水器拨水,使船体能缓慢地移动。船两头不翘,为的是减少船的空间体积,不易让野鸭发现;不用篙桨行船,是为了减弱声响,以免猎物受到惊吓而逃遁。

捕鸭人的行动,一般都是在天气晴好而没有月色的夜间,吃饱睡足以后出发,扛一杆铳,挎一个装有硝、磺、木炭合成火药的大牛角和一个装有铁砂子的小布袋,提一只篾篓上船。铳定位在船头部分靠近船舱处,人俯卧在船舱的稻草上,头脸刚好贴近铳托部位,很方便观察、瞄准和燃引放铳。夜间捕猎不能亮灯或用火柴,点火药引只能用事先已燃着的香火签或纸煤子。

繁星下的蒿滩洲渚,正是野鸭群栖息之地。天地黝黑一片的水面上,泛着青灰的波光。滩渚边的一根根芦干,像一个个精瘦的妖精手挽手挤在一起、一动不动,环境显得异常的沉寂而原始。水洲上一只只肥硕的野鸭将头颈藏在翅膀下,间或有一两只伸头掠翅打呵欠,也全然唤不醒群鸭的和乎之梦——它们未曾想到,时间在静寂中正酝酿着一场谋杀!捕鸭船已悄声无息地向它们的水上天堂靠拢了,黑色的枪口在黑夜中对准了一群黑色的身影。

僵尸一般漂浮在水面的野鸭船上,那一点幽灵般的火星,正慢慢的向铳座部位移动、点燃火引。火引迅速地闪烁、颤动又很快地消失,随即便是一声沉闷的巨响,爆裂出一片火光和硝烟,无数颗铁砂子喷射到了洲滩上……

冷红色的月亮从湖上升起,一束激动的手电光在蒿滩上晃动,猎鸭人的收获是喜悦的,不论多少,连同已死的、伤残的和它们身旁刚产下还有余热的新蛋,都一齐塞进了大肚的篾篓里。

经过残酷洗礼的洲渚上,洒满了鲜血,一片狼籍,恢复了平静;只有侥幸残存的惊鸿,飞上夜空,扑向月亮,发出一声声凄厉的长鸣……

夜宿芦滩

篷船在日落中向产子坪湖场进发,双桨拔出汩汩的水声。

残阳披着晚霞,染红了簇生的芦苇,在水巷中投下了一束束朦胧的影子,湖上显得惬意的宁静、深邃、天高水阔。

晚风清凉扑面,蒿丛中辐散出温润的热浪,见不到野鸭、鸿雁和飞鸟,它们都踅觅到水生植物的深处开始栖息了。

跃着鳞波的水面上,仅有几只悠闲自在的觅水鸡还在扎水、撒欢、贴着水面飞翔,溅出了一朵朵一串串闪烁霞光的水花。

我随着外祖父外祖母的这条篷船,曲折蛇行在水巷中。外祖母坐在船头,左手扶着筲箕,右手从筲箕中牵扯出一根无尽长的麻线,将系有千百口用篁枝修成的卡子钓均匀地撒向水中。

我默默地数着一口一口的鱼钓缓缓地向水中沉下去,看到水面上连成片的菱叶随着波浪蠕动,菱茎上绽开有亮丽的开菱叶,便可摘到有两个角和四个角的菱果。水下的黑丝草在潜流中从容地摆动,上了鱼饵的竹卡子钓,有的停留在它的顶端,有的摇摇晃晃地沉到它的根须边,有的悬在水中成了有序的点缀。很多轻盈摇摆的水草叫不出名字,水底的大千景物已被暮色含糊成了幽暗深沉而又神秘莫测的童话世界。

不知道穿行了多少水巷,也不知什么时候,外祖母已撒完了几盘鱼钓。遥远的湖岸出现了隐约的灯火,夜色渐深了,船已行进到了宽阔的水面上。外祖父说,找一个蒿滩,歇船过夜。船速加快,双桨节奏紧凑,哗哗的水声给人一种活泼爽朗的感觉。水下的一切都看不见了,篷舟像飘浮在万丈深渊的上空,载着我们去寻找宇宙间的蓬莱仙境。

在一个长满盐苞草的浅滩边停船。外祖父卸完桨,用一根长竹篙穿过船头的铁环插入水中,固定了停船的方向。外祖母点燃了马灯,生火做饭,铁灶口升起橙黄与灰白的轻烟冉冉浮向空中,融进篷盖两旁的盐苞草丛里。外祖父用长把的觅水镰刀伸进水底,将盐苞草连兜割出,让我剥出嫩芯和鱼煎熟做菜吃。

滩头蛙鸣一片,天上繁星眨眼,盐苞草的长叶伸到船舷,拂弄着篷盖,发出沙沙的声响。我睡在船舱里探头看到引发我遐想的一切,渐渐地在湖的怀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按来时的水路索骥回返,悠长的卡子线牵连出一尾尾颤动的鳞光,将篷舟徐徐引回到竹篱茅舍的渔村家园。

篙草堤塍

湖堤上堆积的野篙草,隔远望去,像一条没有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峦——那是湖畔的人家从湖上割来,摊在堤塍上待晒干后用来当烧柴的。

野生篙草何以名“篙”,我一直不解。也有称之为“蒿草”的,但不确切。蒿类草本植物一茎上生出的是羽状分裂、呈线形的叶片,有香气,长出的花为黄绿色,茎高与一般蔬菜相仿,全草可供药用,还可防治农业病虫害。鲜嫩的蒿叶捣碎和面蒸出的“蒿子粑耙”清香爽口,已成为现代绿色食品的时尚。而篙草高约一人许,其叶修长、飘逸像高梁叶,剥开一片片的叶可见一节节的茎,中空,很像竹干。青绿色的茎节渐向根部其距离渐密,极似竹子的根茎,也许其茎似竹干,湖乡的人们才都叫它为“篙草”。篙草植根在浅水泥滩上,根连根多年不断地发芽抽节,蔓延到深水上也能疯狂地生长,甚至侵占湖堤,吞没洲渚和湖泊。

我常在夏日的傍晚钻到这离家不远的湖堤上来,翻弄这些野篙草。新鲜的野篙草,其空茎的内壁,有一丝丝桃红色的直线纹路,漂亮鲜嫩得可爱,将青皮剥去后嚼在嘴里,有清甜甜的汁液。篙草中还可剥到一种可食的果实——篙苞(茭白)。野篙苞只有两寸来长,青黄色,未长老时生吃,其色味与家植篙苞差不多。这堤塍上的篙草己老熟,篙苞亦紧紧地夹在叶茎间,剥下来已不能生嚼了,只能烧熟了再吃。烧熟的篙苞是一包黑色的粉末,咬在嘴里倒是满口生香,而且粉末纷飞、呛鼻,沾上唾液后便粘糊糊的,常将脸面的两唇两腮抹成花符。

湖堤上的篙草,经雨淋日晒后逐渐枯黄、干燥,便可当柴烧了,也有用来盖杂屋和茅棚遮风挡雨的。要将这些干篙草弄回家,一般都在农闲日落黄昏时,这堤上再不是空寂荒野的所在地,成了活动着点、线、面形象的逶迤长堤。各家各户有人用稻草架一担担挑回去,有的赶着牛车来拖运;有的一家长幼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用绞把筒绞“篙草把”,成形紧凑的篙草把是最适合农家大锅大灶膛用的燃料;有的玩童在篙草堆里翻篙草干、剥篙苞、生野火;堤上的篙草棚旁有人挥篙吆喝,将一群湖鸭引进栏栅圈,伸颈拍翅的湖鸭叫声一片。还有割篙草的船只向堤边移动,坐在篙草堆上的年轻人光膀挥巾,甩出了一串串呼醒湖堤、释放情怀的放牛山歌……

——篙草堤塍与落日霞晖,便组成了一幅辽阔空旷、澄彻清新、有声有色的美丽画面。呼渡声声

渡口是乡情的纽带,将地方风物、民间风俗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山区的“悠渡” ——用一根长缆绳连接两岸的石砌码头,渡客自行悠绳,渡船像画舫一样徐徐移向对岸。

渠塘沟港的“掠渡” ——只一篙便可撑到彼岸,呈现出稍纵即逝、轻捷爽快的美感节奏。

江南水乡的“摇渡” ——是一幅婀娜摇摆的形象,摇橹人挪动腰肢使篷船也协调的左右摇晃起来,像一只跷尾鸭一扭一扭地游向远方。

大江大河的“抢渡” ——水流湍急,惊涛骇浪,那自然是一番动人心魄的搏斗了。

而湖区的渡口,却蕴含了多种情愫与精神。

在湖区河流、湖泊上的渡口,被叫作“过河码头”、“横渡码头”、“划子码头”,称呼摆渡人为“架横河的”、“横渡师傅”或“渡倌”。渡口的堤塍边有简便的茅草簟棚供渡客渡倌小憩、候渡。有人要过渡了,首先出现的是一句富有山歌韵味的呼渡声:“过——————

有几里路远隔的湖的对岸,呼渡声将这边茅棚里的渡倌喊了出来,渡倌也向着对岸送去一句悠长的应渡声,再慢吞吞下码头解缆操篙撑出渡船。船在篙草芦丛中穿行,水上泛起了弧形波纹,荷莲轻盈摇曳,惊动水鸟腾飞,使寂静的水巷增添了清晰的声响。待到渡船出了水巷口,便是一片白茫茫无任何遮挡的湖面,渡倌搁篙操起了双桨:两腿脚一前又一后,两手臂交叉又分开,身躯既前俯又后仰,极有规律地使两片桨叶在水中同起同落,拨出一堆堆水花,渡船拖着一串鳞碎的波澜慢悠悠驶向对岸,渡倌嘴里还溜出了含糊其词的情歌小调。

湖区长河上的渡口,两堤岸相隔一般都有三五百米的距离。无人过渡时,自然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只有河对岸要过渡的一声长吆喝,才能将码头上柳荫棚架下的横渡师傅叫出来,连同拖腔拖板的应渡声。架横河的一边应着“来罗!”一边款步下泥石码头解缆上船,操浆架向对岸。——枯水季节,这渡船就这样径直地在河中来去,无论是天高气爽的晴日,还是桃花纷飞的雨季,也都是这样的利索、从容,从容得在河这边、河中心一边架船一边还喊着嗓子与对岸的渡客问答。问平安、问去向、问年成收获、问生意买卖,将渡口一带的坦坦沙滩、柳岸长堤、辽阔空间飘荡出一串串像对歌又像是在骂架一样热闹的声音。

如果在洪水季节里,湖区河床奔腾的是从长江涌来的浊流,变化着莫测的方向。靠岸边是看似平静而暗流急速的迴流,河心是排挞飞逝的直流,直流与迴流弯交汇处形成一个个包裹着泡沫的大旋涡。此时季要往返过河,惊涛骇浪声淹没了叫渡声,只见两岸呼应招摇的手式之后,渡船便在这里一次次演绎出一幕幕长河抢渡的三步曲:似箭一样地滑行在迴流上,以赴汤蹈火的气概闯过一个个大旋涡,像永不休战的士兵冲刺在中流,劈波斩浪、矢志成城、奋勇向前。

呼渡声声,呼唤出平安、希望与畅达,呼唤出情感、襟怀与意境,呼唤出大度、从容与拼搏的精神。

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与发展,呼渡声逐渐地稀疏了、远去了、消失了,但呼唤文明与祈盼的心声,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着、回荡着……

1988.2


曾宪荣男,1948年11生,湖南省南县荷花村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广东华商学院、天河学院聘用教授,中国书画家、水彩画家、作家,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于中央美院。先后担任高校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益阳市前届美协副主席。1969年在解放军昆明空军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并开始文艺创作,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农业生产、电影放映、器乐演奏、广告策划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国画家》《中国画》《美术大观》《艺术与繁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入《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美术(1978-2008)三十年》等大型艺术作品集,入选空军昆明军区、湖南省、全国美展,在北京、天津、郑州、桂林、南宁、合肥、台湾以及东京、维也纳、伦敦等地展出或获奖,被徐悲鸿纪念馆、台湾乾隆艺术馆、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及海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举办《南县风情》个人水彩画展,2015年参加国际(中国深圳)文博会“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文学作品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诗词荟萃》等文学作品专集,获2006年-2008年度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多篇文学艺术论文在《文艺评论》《国画家》《中国画》《装饰》《大视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主编高校美术与设计教材及实践指导教材8部,出版个人画集5种,文学著作10部。

  ◆投稿须知

《楚风文艺家》以“弘扬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为宗旨,高端、大气、厚重。本平台自2023年元月开始,设如下几个栏目:

【玄幻小说】【灵异小说】【悬疑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乡土小说】【史海钩沉】【红色记忆】【奇闻轶事】【神游物外】【楚风走笔】长期征稿。来稿须原创首发,字数不限,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即视同编辑有权修改,阅读量2000人次以上者,推荐到纸刊正式发表。如30天内未在本平台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不另通知。


稿费约定

●发文后一个月内:

2000~2999阅读量的,稿酬50元;3000~3999阅读量的,稿酬100元;4000~4999阅读量的,稿酬200元;5000~5999阅读量的,稿酬300元;超(含)6000阅读量的,稿酬500元;超(含)10000阅读量的,稿费1000元。

●发表作品,所得赞赏60%归作者本人,入作者稿酬,40&归平台维护费用。

●所有稿酬毎月月底奉发,作者须加主编微信或编辑部微信领取。

●特别声明:请作者尊重编辑劳动和平台推广,作品一旦发布不能随意撤销和删除。如遇省以上国家行政机构和文艺团体评奖等意外情况,非删掉不可,须交纳300至1000元编辑推广费,才可撤销删除。




主编:王真波  副主编:陈 乐

编辑部主任:子 雅

编辑:如风 刘平孝 杨天军 阳迅 王生平(特邀)

QQ:1720154020

微信公众号:chufeng16

Email:1720154020@qq.co

本期制作:安子琪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楚风文艺家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精彩好文,等你来哦


 2024《楚风文艺家》第1275期

申明: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楚风文艺家
《楚风文艺家》弘扬传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民间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是本公众号办刊的宗旨。我们力推民间文学原创精品,倾力打造成鲜活的民间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请各位读者关心支持《楚风文艺家》!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