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魏舒歌:《英国与中、美粤汉铁路合同的纷争,1898-1905》

文摘   2024-11-06 19:20   天津  

10月31日上午10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文化学院文化历史语言所高级讲师魏舒歌老师,在历史学院127会议室报告了题为《英国与中、美粤汉铁路合同的纷争,1898-1905》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王文隆副教授主持,江沛、马思宇、张岩、郭子健等诸位老师与学生参会。

魏老师从英国参与粤汉铁路的困境、英国非官方机构参与粤汉铁路合同的努力、媒体和情报的作用及金融机构的活动等方面展开报告。本题关注到新闻和情报之间的关联,采用综合性手法来进行研究。此报告重点关注中、美关于粤汉铁路合同纷争的背后,英国扮演的角色如何。魏老师表示,英国看上去是个“局外人”,但在不同阶段都对纷争的演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魏老师介绍了英国参与粤汉铁路所面临的困境。中法战争后,法国取得了对中国西南地区铁路修建的优先商议权。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法国、德国三国又通过干涉还辽,进一步获得了在中国的铁路、矿物、金融等特权。随着各国工业发展,以英国为主联合起来压榨对华贸易的模式发生变化,英国的霸权地位逐渐丧失。列强之间新一轮的竞争中,英国极力维系自身霸权不进一步衰落。英国的阻碍有二:一为其与欧陆列强之间复杂的纠葛,投射在对中国的利益瓜分模式之上,法俄联盟威胁英国在欧陆和中国的利益;二为英国政府既要维护传统的自由主义,但同时又面临着欧陆他国政府支持资本的挑战。

其次,英国的非官方机构亦对参与粤汉铁路合同作出了努力。中国在应对外国在华铁路特权的竞争上,采取了联合小国制衡大国的策略。因中国精英存在对美国的认知盲区,普遍认为其在华无领土和政治野心,故将粤汉铁路的合同承办权交由美国合兴公司。合兴公司签订合同后发现,其投资因义和团运动而备受威胁,于是以合同作为筹码,利用列强之间的相互竞争,使自己脱身。合兴公司首先联系了汇丰银行(HSBC)寻求合作,但消息被转交给中英银公司,后者表示可以合作,并提出以“波斯借款”的模式来掌控粤汉铁路。双方承诺以最大的努力争取美、英政府的支持。但面对中英银公司与美国合作承办粤汉铁路的意向,英国政府不为所动。表面以自由主义搪塞,实则对粤汉铁路合同借款担保并不满意。同一时间,美国政府也不愿支持英美公司联合承办粤汉铁路的计划。在美国资本家犹豫不定之时,比利时资本趁虚而入,利奥波德二世派自己的亲信前往纽约,并在华俄道胜银行的支持下,通过股市购买合兴公司的股权。

此后,英国运用情报和媒体力量暗中瓦解美国和比利时联盟。为英国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中国协会(China Association)早已知晓比利时人收购合兴公司股份的消息,并时刻与外交部同步信息。同一时期,英国利益集团将注意力转移至媒体,英国本土的大都市报纸《泰晤士报》及其所控制的中国通商口岸报纸《北华捷报》,展开了一场揭露美国和比利时合作的协调性行动,目的在于激起中国精英阶层对粤汉铁路合同的不满。至1904年初,中国报纸《时报》发布有关《粤汉铁路秘密档案》的专刊,引起湖南士绅的强烈不满,舆论压力最终促使张之洞以赎回的方式,终止粤汉铁路合同。

最后,中国赎回粤汉铁路的款项只能通过寻求外资来解决,张之洞便向汉口的英国总领事秘密提出借款,以湖南湖北的鸦片税作为抵押,但英国政府起初并不想插手此事,表现冷淡。1905年,合兴公司提出要在中国黄埔建深水港的议题后,英国惊觉其会威胁到自身在香港的利益,便以积极态度帮助中国废除与合兴公司的合同。为避免英国财政部的直接参与,须由香港政府出面,通过汇丰银行为中国提供借款。但当时汇丰银行与德华银行订有合约,规定二者需平分在中国的借款利益。为解决这一难题,最终仍是英国政府出面,将粤汉铁路的借款从二者的合约中剥离出来,由汇丰银行尽快提供赎回资金,才使中国于1905年解除了与合兴公司的合同。

总之,在中美粤汉铁路合同纠纷中,英国最初被排除在整个利益链条之外,但英国的利益集团通过联合商业、资本、机构以及情报和媒体的多方力量,层层嵌套,多重发力,最终又以金融的方式把自己重新嵌套入粤汉铁路的利益链条中。

魏老师演讲后,与会师生对这一事件中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媒体如何影响民意等问题进行了延伸探讨,中午12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编辑:曹娅男

审校:张铭悦 段怡帆

南开史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官微,主要内容为权威信息发布、思想价值引领、学术交流活动、校园文化传播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