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第三届“天挺研究生史学论坛”分论坛纪要(二)

文摘   2024-11-05 23:57   天津  


11月2日下午15:30-17:30,共有4场分论坛在历史学院117室、118室、451室及352室如期举行,以下为各分论坛纪要,谨供老师同学们参考。



-分论坛一-

 

中国古代前期史第二组


地点:历史学院117室

主持:高成成

会务:周冰青

评议老师:

党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尚宇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山东大学的秦朔报告了文章《简牍所见“属尉佐”考辨——兼论秦汉史类吏员的迁转体系》。文章从令史的升迁轨迹看“属尉佐”断读,分析史职迁转过程的分化及原因。评议人王张宇充分肯定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史料文献的使用,同时指出本文的论述层次主次不够分明,建议修改文章题目,并对文章的论述主体做进一步的明晰。




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张宇报告了文章《“奉汉法以治”:“制度——人事”框架下的西汉诸侯国官制变迁研究(BC202-BC122)》。文章分析西汉官员设置的体量与任免权力的变化,认为多元主体互动形塑诸侯国官制变迁,以循序渐进和差序格局为特征。评议人秦朔认为文章有突出的问题意识,并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给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对诸侯王是否可以自主任免低等官吏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的薛东岳报告了文章《知识史视域下的〈延喜式〉遣渤海使诸方再探》。文章分析知识史视域下疾病史的研究可能,探究“度嶂散”知识与日本视域下唐朝与渤海国的关系,并对渤海国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进行实证考察与知识分析。评议人杨论语认为文章注意到域外史料中一些有趣的记载,材料和视角都较为创新,对开拓视野极有帮助。同时指出文章行文规范存在一定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的杨论语报告了文章《陇右诸军州大使再考》。文章考证了设置陇右诸军州大使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设置原因等。评议人赵亮认为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思路比较完整,充分使用了墓志和碑刻等一手资料。同时指出文章在学术史梳理时,可以补充上唐长孺先生的《唐书兵志笺正》等经典性文献,此外一些地方的逻辑论证稍显牵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赵亮报告了文章《简牍文书所见汉朝迎送日逐王考——兼论送西域人员所用“乘传”》。文章梳理了迎送日逐王的时间与路线,深入对“迎”与“送”日逐王的汉朝官吏,迎送日逐王所用交通工具——乘传进行探究。评议人薛东岳认为文章结构清晰,史料运用妥当,有很好的问题指向;建议可以关注一下使用四乘传的使者来到汉朝后所处理的事务,如果材料允许,也可结合传世史籍里的记载加以讨论。




党超老师认为秦朔的文章逻辑顺畅,但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论述可以继续完善。对于王张宇的文章,老师认为文章质量高、潜力大,但应该将时间标准划分得更为明确。对于薛东岳的文章,老师认为文章对于原始资料的掌握难能可贵,但存在标点符号运用、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的问题,文章中国家间的关系可以交代的更清楚。老师认为杨论语的文章中新材料的使用极为可贵,但一些概念的界定不甚明晰,若将文章论述主要对象“陇右大使”置于官制中考察更为合理。对于赵亮的文章,老师认为对于简牍的缀合非常出彩,建议将最后一部分拆为两部分更加合适。



尚宇昌老师认为秦朔的文章质量高,但存在主次失当的问题,文章结构可以适度调整;对于王张宇的文章,老师认为文章的创新性较强,但是时间段上存在阐述不明的问题,部分理论架构可以更清晰;对于薛东岳的文章,老师认为选题新颖独特,但存在理论性强、材料支撑较弱的问题;对于杨论语的文章,老师认为结论极具创新性,但存在材料引用冗长、分节不够合理的问题,文章内容可以更加丰满;对于赵亮的文章,老师建议进一步调整文章主次,并对定义精简化。




-分论坛二-

 

中国古代后期史第二组


地点:历史学院118室

主持:刘雪涵

会务:邵梦婷

评议老师:

崔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秦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程思瀚报告了文章《明初省级权力结构的演进——兼论元明变革与古代王朝后期央地关系转型》。文章分别梳理了明初行省建制与职能演变、洪武九年前按察司的建置与演进、洪武九年后的“诸司-王府”体制,认为元、明之际的地方行政体制深刻影响了古代王朝后期的国家制度建设与政权组织内部关系。评议人李佳涵充分肯定了文章的逻辑建构,指出了史料版本与解读等有待完善的问题。




鲁东大学的李佳璠报告了文章《朝鲜王朝后期历史语境中的王安石》。分别介绍了朝鲜后期对王安石及其思想的的争辩和评骘,提出了朝鲜王朝后期回应中国文化的“三位二维”动态评价体系。评议人程思瀚认为文章体现了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路径。同时指出绪论对学术史的总结不够完备,对文章的结构以及摘要、关键词等细节提出了修改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佳涵报告了文章《<元史·按扎兒傳>史源探尋——兼論<經世大典·臣事>與<元史>卷一二二的關係》。文章认为《按扎兒傳》与《碑銘》各自独立、各有所本。《碑銘》虞集所据材料,当是按扎儿玄孙观音奴请人撰写的家传之类,《按扎兒傳》所据文本的流传路径则要从燕帖木儿请赵知彰撰写的家传开始。评议人王永霞充分肯定了文章的问题意识和学术价值,并提出建议,能否采集两种史料中用字习惯、语言风格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论析史料来源。




苏州大学的梁爽报告了文章《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文章认为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中所载金花圣母的历史原型即为明初女性将领金花小姐,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中诸多未解之谜便迎刃而解。评议人李佳璠认为文章的角度新颖,具有女性主义视角的人文关怀。但从金花痘神到金花信仰之间的原型关系分析中推测部分过多,部分参考论著标注不足。




南京农业大学的王永霞报告了文章《数字人文视域下基于诗文的烟草知识挖掘与组织研究——以<烟草谱>为例》。文章选取嘉庆年间成书的烟草知识专著《烟草谱》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烟草诗文文本进行挖掘与分析,将烟草诗文隐含知识进行可视化呈现。评议人梁爽认为文章利用数字技术分析史料令人眼前一亮,同时指出数据底本有些单薄,烟草诗人的空间分布与当时不同地区的购买力、运输能力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考虑。

 



崔岩老师认为程思瀚的文章对于丰富元明变革的整体认识有贡献,但其对皇帝、内廷、外廷、地方的相关划分会让人产生疑问。李佳璠的文章能将所提问题逐个回答,没有顾此失彼,但对于宋代的近世化特征等名词的使用,需要进行概念说明。李佳涵的文章结构明了,问题意识非常鲜明,论述但需要进一步理清“国史”的概念。梁爽的选题引人入胜,文笔流畅,但题目中“消失”一词的使用仍需斟酌。王永霞的文章与传统论文相比十分新颖,运用计算机方法为传统史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但史料略显单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秦丽老师认为五篇文章都很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对于程思瀚的文章,老师指出该问题已有相当的既往研究,但文章仍能发现不足而提出问题,是对既往学说的一种挑战。李佳璠的文章逻辑自洽,但题目中心不够突出,例如王安石思想的形成及其传入朝鲜的过程等背景,需要进行完善。李佳涵的文章论点清晰,叙述完整,建议可以通过列表将史源进行对比,用谱系化方式梳理按扎儿家族。梁爽的文章关注到了学界不够重视之处,对史料的统摄能力强,但部分叙述的逻辑链有所缺失。王永霞的文章对数据的处理技术值得历史学者学习和利用,但样本量不够丰富,史学功底需要进一步提升。




-分论坛四-

 

中国现当代史第一组


地点:历史学院451室

主持:王梓旸

会务:段欣禹

评议老师:

李少兵(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任耀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



兰州大学的范雯晓报告了论文《不得已的特权:清代以降高台三清渠水案与黑河均水制研究》。文章以高台三清渠为切入点,探讨了清前中期形成的黑河均水制及其在民国时期的变迁,认为三清渠最终被纳入均水制的过程反映了水利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影响,而“例不闭口”特权实际上是均水制对传统技术有限性的妥协。评议人胡志华认为,文章标题“不得已的特权”与文章主体内容不符,且三清渠的特权史也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建议将标题改为“被消解的特权”。




复旦大学的胡志华报告了论文《华洋矛盾与“官商同谋”——以1931年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干生辞职始末为中心》。文章围绕1931年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干生的辞职事件进行展开,认为事件背后反映了华洋矛盾和官商同谋的复杂关系。评议人蒋雨泽认为,文章文笔优秀,内容深入,能够以小见大,反映香港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但摘要部分逻辑不够紧密,部分篇幅可做精简,建议调整文章段落顺序以增强逻辑性,并将买办研究的新观点作为文章亮点提前展示。




南京大学的蒋雨泽报告了论文《新旧交织下的遗迹命运:南京城墙的改造与论争(1927-1934)》。文章探讨了1927-1934年间南京城墙改造与存废争议,揭示了不同政府机关间的博弈、舆论论争以及最终城墙得以保存的经过,认为这一过程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生态和多元现代性经验,且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和现代军事理念紧密相关。评议人马腾认为,文章史料详实、行文流畅,但部分表述仍值得进一步商榷。同时,表格部分的论述有一定缺失,建议对其中内容加以阐释和说明。




兰州大学的雷海楠报告了论文《多重博弈的应对与运作:西安事变后的欧亚航空公司》。文章围绕1936年西安事变后,欧亚航空公司如何应对政治动荡和多方博弈这一问题展开,认为欧亚航空公司在西安事变后虽面临诸多方面的限制,但其通过调整航线,最终得以成功调整并继续运营。评议人范雯晓认为,文章史料类型全面,爬梳细致,视角独特,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篇幅差异较大,建议对各个章节以及结语部分进行调整和凝练,同时在摘要中增补对于欧亚航空公司的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的马腾报告了论文《国民政府阻止吴佩孚出任傀儡“元首”事件研究(1938-1939)》。文章重点关注1938-1939年间国民政府为阻止吴佩孚出任傀儡“元首”所采取的策略与举措,认为吴佩孚在国民政府和日伪之间摇摆,其政治立场具有极大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而国民政府的拉拢与防制是其最终未“出山”的主要原因。评议人雷海楠认为,文章史料扎实,逻辑严密,但吴佩孚的决策可能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且国、日两方与吴佩孚的联系及其内部的分歧仍值得深入探讨。




任耀星老师首先肯定了五篇论文在选题和史料方面的价值,但同时也指出了本组文章在研究时段、学术梳理、问题意识等方面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具体而言,范雯晓的文章在论证逻辑上有所错位,建议文章就“特权”问题进行拓展;胡志华的文章在对话对象上存在前后矛盾,建议文章聚焦于核心的买办问题;蒋雨泽的文章学术史梳理篇幅较大,建议增加针对性评述及观点的引入;雷海楠的文章在落脚点和研究领域上相对较“窄”,建议将欧亚航空公司作为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马腾的文章在学术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未来在资料解读问题上继续深入。


 

李少兵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查阅史料的能力,但也指出大家在打通不同时期的史料和历史脉络方面存在不足,如未能将晚清史、民国史等领域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导致论文的结语部分缺乏深度。同时,李老师强调,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应丢弃基础、越学越“窄”,而应始终保持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就范雯晓的文章而言,李老师建议搜集更多有关三清渠以及黑河流域水利整体的材料,明确其是否具备通航和运输能力。随后,李老师又就马腾的文章进行了一定延申,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以及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分论坛六-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组


地点:历史学院352室

主持:毕宜政

会务:马文欣

评议老师:

张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孙晓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


东北师范大学的欧阳婕进行了以《强制绝育案件中美国墨西哥裔女性的政治影响》为题的汇报。论文以马德里加尔诉奎利甘案为切入事件,介绍反种族主义社会背景,具体描述法庭内外的平权努力。评议人马啸宇肯定了本片论文在微观史、政治史等多视角分析,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篇幅结构稍显不合理,以及在具体结论上还有深化的空间。




华中师范大学的谢响响进行了题目为《18世纪90年代伦敦码头改建的立法探析》的汇报。论文从伦敦码头改建前的运行困境来解释改建的动因,到伦敦市政有关码头改建立法的讨论与争议,最后探讨码头改建成功的历史条件与其反映的利益与政治目的。评议人肖丽认为本篇论文的结构清晰,内容较为完整,问题意识明确。同时建议可以扩充史料种类,论文的具体内容还有可以进一步阐明的历史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玠池汇报论文《痘术之争:幕末日本对牛痘接种的认知与争议》。文章从天花病毒的疫苗发明与在日本的传播开始,叙述到牛痘技术被引入后在日本引发了多方面的医学论争,以及日本社会对该技术的态度演变。王予汐同学进行了评议,肯定该片论文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为具体历史内容的解读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同时提出意见,建议补充更多牛痘接种制度化的论述,以及注意日文翻译的准确性。



南开大学的王予汐进行以《无奈的个体与无力的国家:日本强占东三省海关事件中的外籍关员与英美外交活动》为题的汇报。论文叙述了外籍税务司尝试利用日本在东北的复杂权力格局缝隙进行对抗,但在日本强权下终究失败。体现了宏观历史背景下人性差异和个体多元化。评议人李玠池认为本篇论文在大历史背景下关注到具体人物的活动与反应,建议本文可以添加内容用以解释各人物间的交互关系。




清华大学的肖丽汇报论文《“帝国之眼”:丹尼尔叔侄的视觉艺术与英帝国的东方战略(1784-1816年)》。论文结合全球微观史、图像证史的历史研究方法,考察丹尼尔叔侄的视觉艺术如何与18世纪后期塑造“负面的中国”的时代潮流汇合,管窥英帝国知识生产模式下中国形象的转变。评议人谢响响赞扬本篇文章参考资料多样且详实,成功运用了多种史学方法。同时提出修改建议,即丹尼尔叔侄与马嘎尔尼使团的交汇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还需要进一步说明。




南开大学的马啸宇进行了《联邦作家计划“美国指南系列”与美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关联》为题的汇报。论文关注了19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作家计划”中的“美国指南系列”与美国文化民族主义。分析“美国指南系列”如何向美国人们宣示国家文化形象与骄傲感。评议人欧阳婕赞赏了论文史料丰富,认可其从具体道宏观的思路。并提出建议将美国指南系列的插图等图像材料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文本分析的范畴中。




孙晓斌老师肯定了大家论文书写的丰富性与史料的发掘意识,但指出普遍存在史实叙述与论文主题不够相关的问题。老师认为,欧阳婕的文章可以考虑将女性群体与人物讨论前的大量内容进行简化或转为注释。谢响响的文章最后突然将主视角转向英国议会建设,使文章有些割裂感。建议李玠池的文章适当增加有关东方人对于免疫学认知与接受的历史内容。王予汐的文章中三位历史人物占的篇幅分配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肖丽的文章中,丹尼尔叔侄的画作在英国社会的影响力需要更直接的材料证明。马啸宇的文章可以增加联邦作家计划中的具体文学参与者与美国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



张展老师认为同学们论文的整体水平优秀,但也指出大家写作的清晰性与干练性存在不足。大家的选题背景与方向差别明显,但都应当追求明确的历史写作价值与简洁的文章逻辑结构,写作的内容应当言而有物。老师认为同学们的论文能够展现对宏观叙述的思考与追求,但是与这种核心关怀与宏大思考相关的主题内容往往在最后阶段集中体现,论文许多内容或是与核心论点关联不足,或是又在旁支方向提出了其他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导致在某些方面显得论述松散。老师提到,各位参会同学的文章分别基于中国近现代史、日本史与欧美史等不同的历史写作法,每种历史写作法都有自己的追求与特点,同时应当考虑如何让自己的论文面向知识背景多样的读者。



供稿:第三届“天挺研究生史学论坛”会务组

编辑:朱津桥

审校:段晨萱 段怡帆

南开史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官微,主要内容为权威信息发布、思想价值引领、学术交流活动、校园文化传播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