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新书首发式在我院隆重举行

文摘   2024-11-18 20:30   天津  

11月8日至11月10日,“丝路文明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新书首发式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数十所国内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参与了这一盛会。


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和新书首发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图书馆二层报告厅举行,历史学院副院长付成双教授主持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梁琪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学界同仁对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他在致辞中提到,近20年来南开的世界史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显著,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两度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他强调,本次丝路文明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校党委副书记梁琪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代表中华书局向总主编杨巨平教授及其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中华书局与南开大学长期的合作,并介绍了本次新书出版的情况。该书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被列入中华书局“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出版项目,中华书局对此高度重视并精心编辑。他特别强调,中华书局已与德国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签订协议,即将推出本书的英文版。


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黄洋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南开大学在世界古代史领域影响深远,人才辈出,成果卓著。杨巨平教授多年来在希腊化研究的领域卓有建树,而且注重与国际学者的交流,开创了国际学术合作的新模式。


复旦大学黄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历史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他指出,杨巨平教授及其团队在丝路文明研究中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并再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展示了南开史学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天津市社科联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校党委原书记薛进文、校党委副书记梁琪、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为新书揭幕。



六卷本《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基于2015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由杨巨平教授领衔,历经近十年完成。该项目集结了来自中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50余位学者的合作,其中三分之一为国外著名学者。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涵盖了历史、考古、艺术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备受瞩目


中华书局与德国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的签约仪式


历史学院教授、总主编杨巨平简要回顾了该团队十年的艰难探索,介绍了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他指出,该书从世界古代史、全球史的视角,展现了希腊化文明遗产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东传、融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明的漫长历程。本书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详细探讨了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希腊化艺术向丝路艺术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


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介绍新书


项目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先生、南开大学王敦书先生和国外参撰者牛津大学的彼得·斯图尔特教授、休斯敦大学的弗兰克·霍尔特教授通过视频发言,表达了对本成果的肯定与支持,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全球视野和学术创新性的巨作


在新书研讨环节,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该书的学术意义与方法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指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世界史研究新领域的开拓,特别是在东方与西方学术结合方面的创新。他认为此书将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地中海文化联系起来,具有里程碑意义。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从中外关系史学科的角度评价此书突破了传统的中西交通史研究范式,打通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为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复旦大学李剑鸣教授表达了对杨巨平教授治学精神的敬佩,指出该书在文献材料极为缺乏的不利条件下利用考古资料对这段复杂的历史做了新的、系统的建构,为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郭小凌教授认为该书具有填补丝绸之路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杨共乐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认为,该书视野广阔,超越传统,是对国际希腊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华东师范大学沐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于殿利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世界历史》副主编徐再荣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张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巩固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蔡丽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永斌教授、南开大学陈志强教授等10多名专家学者依次发言,对该书在学术观点、学科交叉、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创新做了充分肯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书不仅拓展了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的研究深度,也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本次新书发布会汇聚了近70位学界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嘉宾,他们共同见证了《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发布,这一著作标志着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交融研究的崭新篇章


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在新书研讨会上发言

复旦大学李剑鸣教授在新书研讨会上发言


9日下午至10日上午,“丝路文明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历史学院举行。


荣新江教授从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与胡文文献入手,介绍了包括摩尼教文献在内的珍贵文献史料,特别指出新发现的景教等不同宗教文献为研究丝绸之路上民族与宗教的交融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王建新教授结合拉巴特墓地和谢尔哈拉卡特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贵霜文化的起源并非月氏分支,而是源于希腊—巴克特里亚遗民。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的葛承雍教授深入分析了敦煌天王像中胸甲护镜的艺术细节,追踪了罗马胸甲艺术的影响。通过对敦煌绢画、壁画以及天王俑的造型研究,指出天王形象中的人脸、鹰隼等装饰元素来源于希腊—罗马艺术。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沙武田教授以牛进达石墓门上的胡人图像为切入点,分析了胡人形象在唐代升仙题材中的特殊表现。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的刘进宝教授强调了丝路研究的基础性建设。他指出,优秀的译著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能力,还需具备专业知识。他以向达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为例,提醒学者们在文本引用时需保持严谨,这不仅是对研究成果负责,也是推动丝路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沈爱凤教授指出,青金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左)、陕西师范大学葛承雍教授(右)在学术研讨会上先后发言


四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丝路历史”“丝路艺术”“丝路文化交流”和“古代文明与丝绸之路”。与会学者既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对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做了展望。


大会闭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见民教授主持,由杨巨平教授做大会总结,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致闭幕辞。杨巨平强调在希腊化文明和丝绸之路的研究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深学术研究的深度。余新忠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通过各领域学者的深入交流,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得以加强。他对每一位参与的学者、领导、嘉宾致以感谢,并指出,研讨会不仅展示了丝路文明研究的前沿进展,更体现了古代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丁见民副院长最后指出,此次研讨会是学术探索的一个新起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基础,继续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希腊化和丝绸之路文明的研究不断深入,为推动人类文明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中华书局1912”公众号、南开大学新闻网

供稿:王彧之

编辑:钟琪

审校:段晨萱 姚霄霄

南开史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官微,主要内容为权威信息发布、思想价值引领、学术交流活动、校园文化传播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