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 | 千年石窟有多潮?带你解码云冈背后的文化密码!

文摘   2024-12-21 21:28   北京  


面相方圆,鼻梁挺直

大耳垂肩,嘴角含笑

人类用微笑赋予佛像生命力

镌刻出一部文化交融的传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团队

共创《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系列短视频

快来和学部君一起欣赏

《云冈石窟:胡风汉韵中,

一种从未缺席的力量》



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赓续中华民族血脉基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积极开展《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项目,围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风采,编创系列融视频。系列融视频以“Z世代”青年视角出发,深入日常生活,讲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编创过程中,传统的皮影元素被广泛应用,且在脚本设计、分层设计与风格转移等制作流程中与AIGC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了内容与技术的双重创新。系列融视频一经播发,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为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升级国际传播矩阵、提升海内外青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进行实践创新。


▲ 《云冈石窟:胡风汉韵中,一种从未缺席的力量》主视觉


▲点击欣赏作品


01

凿壁开山,勇拓先河

来自凉州僧匠的历史传奇


昙耀——北魏时期的佛教高僧与卓越的文化使者,他的一生与云冈石窟紧密相连,共同铸就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篇章。作为云冈石窟的开山鼻祖,昙耀在北魏文成帝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深厚的佛学造诣与对佛教艺术的独到理解,主持云冈石窟的开凿工作。


▲昙耀在研究如何建造云冈石窟


▲建造任务艰巨,却依旧矢志不渝


昙耀以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将西域佛影窟的体制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皇家气派的“昙曜五窟”,这些石窟不仅展现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宗教信仰,更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与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昙耀的功绩不仅在于他开创了云冈石窟这一佛教艺术宝库,更在于他通过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与互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02

戮力同心,文化共荣

沉默的石头上诞生了佛国天堂


云冈石窟的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其佛像具有浓郁的文化交融痕迹。佛像身穿的袈裟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的服制,第18窟的胁侍菩萨和十大弟子像则俱为西域人特征。第18窟窟门西侧有造像题记《大茹茹造像记》,是北魏正光四年柔然可汗南侵平城时,柔然族皇后前来游览武州山石窟寺所留。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沉默的石像上,凝聚了工匠们的巧思和中外文化的碰撞。佛像或提瓶静立,或拈花微笑,或闭目倾听,或若有所悟,或喜从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叹绝,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云冈石窟成为中外文化交融的舞台


03

岁月流转,沉默守护

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传承


在风沙与岁月中,云冈石窟静静伫立,见证着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而对它的保护与研究,从未因为沉默而停止脚步。以宿白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考古学家,致力于挖掘和守护这座文化瑰宝。从野外测绘到学术研究,从实物保护到数字化存档,他们以匠心与热忱为云冈石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 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研究


2019年,《云冈石窟全集》的出版,更为这座石窟群构建了最完整、权威的影像谱系,奠定了云冈学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云冈石窟全集》的出版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的生命力,源于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与兼收并蓄的胸怀。从昙曜的初凿到学者的守护,从历史的风雨到当下的传承,云冈石窟展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它不仅是静默的石窟,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向世界诉说着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不朽。


▲中华文脉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


04

编创过程


《云冈石窟》的创作融合了前沿的AIGC技术与古老的皮影艺术,精心打造了一部既具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创意融视频,实现了内容与技术的双重创新。


在项目策划的初期,制作团队深入挖掘《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以此为基础设计动画脚本。在这一阶段,团队运用AIGC技术构建了动画的初步框架和角色人物,确保画面内容既富有趣味性又忠实于历史,再通过AI的辅助,快速迭代和优化脚本,使其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编创过程



▲ 脚本截图


▲MAYA工程文件截图


▲PS工程文件截图


▲AE工程文件截图


▲SUNO AI音乐创作网站截图


▲奇域AI网站截图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不仅运用传统的视频编创软件,如AE、PS、MAYA等,完成了素材处理、3D建模、动画合成、剪辑包装等关键流程,还积极拥抱前沿AIGC技术,大量引入AIGC生图、图生视频以及AI续写音乐等创新技术。在使用AI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算法的差异,许多素材呈现出浓厚的西方色彩。因此,团队不断探索合适的关键词和指令,反复生成与调整,并通过抠图、拼合、重塑等手段,确定了符合视频调性且具有中国风的人物与场景,最终实现了文生图大模型视觉风格的“去西方化”,真正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AIGC赋能中华美学呈现与创新。


《云冈石窟》的编创过程不仅是一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之旅,也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现,团队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更在文化表达上坚持了本土化和原创性。通过精心的策划和不懈的技术探索,团队成功地将云冈石窟的千年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界,让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次现代化诠释,也是AIGC赋能融视频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出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巨大潜力。

05

编创感悟

来看看编创团队成员都有哪些感悟吧~



21国新 张皓琦:

作为团队中的大四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编创经验,但这次也是我第一次随团队参与融视频全流程制作中,从脚本设计到最终呈现,以及AIGC的探索与应用,每一步都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历。每每遇到天马行空但实现困难的想法时,我们向老师、哥姐们请教,从零开始学习,虽然过程有些枯燥乏味,但我们乐在其中。我很庆幸,能在最后一年,点燃自己的热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诠释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为祖国文化事业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23数版 王馨跃: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融视频编创。镜头设计、AI生成、PS和AE使用,对我来说都是几乎全新的领域。感谢师哥师姐和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也感谢自己能坚持走过路上的一道道坎坷。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被认可,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这份对编创的热情、心系国家与中华文化的赤诚,可以永远保留下去。

23编版 蒋昕翰: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与完整的融视频创作流程,包括脚本的修改、实拍的选择、特效的制作,每一点于我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作为一位技术新人,我很庆幸能在师哥师姐以及老师的帮助下,为作品的编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品的每一个阅读量,每一个点赞,都是我们的付出的最好诠释。这份对于融视频创作的热情与信心将永远伴随着我在未来每一部作品中,每一份努力中。

23数版 王昭融: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现代技术的无限可能。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化史诗,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同时AIGC技术与传统工具的协同运用是我们此次创作着重的创新尝试。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希望不仅展现其艺术与文化魅力,更唤起更多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热爱。这段历程让我们更加明白文化传承的意义,也坚定了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信念。




▲ 上下滑动查看编创团队成员感悟


昙曜五窟、千年石像、文化交融……
北魏匠人精雕细琢
在云冈石窟中镌刻出不朽的时代记忆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系列融视频
持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电视学院探索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之道
让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资料来源/《解码中华文化第二季》编创团队

编  辑/赵宏笙   许煜韵

校  对/李昱慧   刘湘琪

主  编/韩   飞   董华茜

监  制/丰   瑞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