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敲响,寒音彻骨
今天,是第11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城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
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多万军民同胞惨遭杀戮
金陵之殇,民族之痛
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已从城市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扫码赏福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国之耻·不灭印记
南京大屠杀,如一道深不见底的黑暗渊薮,吞噬了无数鲜活的灵魂。自1937年12月13日起至次年1月,短短六周时间,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这场暴行还充斥着奸淫、掠夺、纵火与毁灭。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勿忘这组数字!
30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意味着如若30万人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至杭州……
国之殇·警钟长鸣
1978年,旅日华侨林伯耀呼吁在南京建立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应人民呼声开始筹建纪念馆,由建筑大师齐康院士免费设计,并于1985年建成。此后,纪念馆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扩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致力于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现已成为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的地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都会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时间的证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凋零。据统计,截至目前,由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位,平均年龄超过94岁。
▲幸存者在“哭墙”前祭奠遇难的亲人同胞
今年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启动。三位幸存者偕家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祭奠遇难的亲人和同胞。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幸存者们紧握传承的接力棒,向更多人传递着历史的真相。
国之愿·和平永存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中国申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广泛关注和对侵华日军的强烈谴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时移世异,山河巨变。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牢记战争带来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
▲纪念馆前的鲜花与千纸鹤
2022新年伊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推出“每日一福”系列融媒体视听产品。“每日一福”系列融媒体产品覆盖一年365天,将日历、节气、祝福语等样态与各地特色物候、人文习俗相结合,在传递温暖祝福的同时,更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系列融媒体视听产品通过受众参与式互动的崭新形式,打造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新形态。
愿悲恸化作力量的源泉
让和平的白鸽永远翱翔于蓝天之上
让公理与正义的阳光遍洒每一寸土地
永不落幕
猜你喜欢
图 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编 辑/刘 喆 马凝珂
校 对/刘雪茹 赵宏笙
主 编/韩 飞 董华茜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