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文艺晚会》
荣获北京市文联
和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
“视界之光·2024北京
电视文艺创新推优活动”
匠心作品荣誉
这场由在校师生团队
策划并执行的盛会
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
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
文艺晚会策划筹备的幕后
这场校庆文艺晚会
是校级平台实践课
《典礼策划与执行》的结课作业
更是凝聚了无数心血
与智慧的结晶
晚会的四位主创均来自电视学院
其中,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绍刚老师担任晚会总策划
电视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
李昉老师担任晚会总导演
中国传媒大学专职辅导员、
电视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齐霏和欧阳涵担任副导演
左右滑动查看颁奖现场
晚会的成功举办
不仅是对中国传媒大学
建校70周年的最好献礼
也是对未来传媒教育
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
生动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
对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回信中的殷切期望
更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坚守初心使命
勇于改革创新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
发展作出新贡献
7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星光熠熠
导演组精心为大家埋下70个宝藏“亮点”
下篇,让我们继续一同回顾
探寻晚会中的更多精彩
篇章五
传媒有我,白杨赞歌
七十载栉风沐雨
一代代广院人如同茁壮坚挺的白杨
始终坚守在国家的传媒事业一线
短片《有我》和舞蹈《白杨赞》
展现中传人厚植家国情怀
服务国家战略的身影
短片《有我》的字幕背景
由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形成
水是流动的
暖橙色的灯光如同热烈的火苗
象征着中传人与国家发展脉络的同频共振
▲《有我》标题字幕
《有我》主题片
以校友康辉朗诵国歌歌词为线索
短片中的李大康、张一龙老师
是国歌最新官方录音版本的录音团队
负责人和主录音师
声声朗诵庄严而坚定
充分体现我校建设传媒“国家队”的
责任担当和育人成果
▲ 李大康、张一龙老师接受采访
《有我》中出现的“光明影院”电影片段
来自电影《长安三万里》
呼应着校友于蕾在2023年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
创作中“延续中华文脉”的灵感巧思
▲ “光明影院”《长安三万里》电影片段
短片中,闫东手中的校徽上
写的是“北京广播学院”
这是他当年上学时的校徽
闫东将它和学生证一直保留到现在
每次搬家都要带上
▲ 闫东拿着广院校徽
短片筹备不止有
成片中呈现出的感动和温暖
还有许多拍摄过程中难忘有趣的瞬间
例如,车洪才教授平日里非常和蔼可爱
拍摄《有我》时
车老师自己骑自行车在校园的家中
与拍摄场地间往返
白杨,是中传校园文化的象征之一
优美舒展、充满民族风情的《白杨赞》
由校舞蹈团原创演出
▲《白杨赞》演出现场
《白杨赞》的舞者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校舞蹈团
其中有很多同学已经毕业参加工作
但他们还是回来参加排练和演出
这支舞蹈曾获
北京大学生舞蹈节金奖、优秀创作奖
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舞蹈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等
▲《白杨赞》节目获奖情况
《白杨赞》前后半段的大屏合在一起
生动地展示了
白杨从幼苗逐渐向上延伸的生长过程
象征着中传人的成长与奋进
也寓意着中传精神如同白杨一般
不断向上生长,蓬勃发展
▲《白杨赞》舞蹈动作以生长的白杨为原型
篇章六
桃李真情,正当华年
中传是小白杨汲取知识的沃土
见证了师生温情的代代延续
老中青三代师生齐聚晚会现场
用短片《正当年》以及真挚的现场讲述
将中传的教育理念娓娓道来
短片《正当年》中设计了一个记忆符号
它由左右双手的“7”在左胸前交叉构成
交叉的两个数字“7”构成“十”
由此形成“70”的符号
整体的手势构成“心”形
位置处于左胸心脏前方
表达了中传人对学校的深深 “爱” 意
▲ 老师们在胸前比出”70”符号
跨越时间,短片中的老师们
复刻出自己当年的老照片
回首 70 载,你我正当年
一张张老照片,如同岁月的书签
记录着广院的历史变迁
也见证着每一位中传人的青春岁月
▲《正当年》短片中再现场景
晚会现场,三位校友分享了
自己和恩师之间的故事
朱羽君老师进行发言时
没有事先准备稿子
所说的全部都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心里话
▲ 朱羽君老师现场分享
大屏上李杨薇获金声奖的照片
是她的老师喻梅拍摄的
李杨薇手里拿着的纪念册
也是由喻老师一笔一画书写后赠送的
▲ 李杨薇的讲述
接到校庆晚会邀请之初
王雷老师自谦“太年轻”
但在学生雷薇婷的眼中
王雷老师几十年如一日
在动画马拉松里奔跑向前
他是同学们动画生涯的引路人
更是探索未来的同行者
▲ 王雷老师上台分享
对老师们怀抱着深厚感情的
不只有已经踏出校园的小白杨
在校生们也想为老师
和母校送上真挚的祝福
斯斯与帆组合中有两位中传的在校生
她们是2021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电子音乐方向)的刘雨斯和尹语桐
▲ 斯斯与帆组合演唱《哢春声》
《哢春声》表演时
侧屏上播放的素材是
同学们写给老师的祝福
这些祝福也展现着中传学子
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以及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 屏幕上来自同学们的手写祝福
篇章七
七秩回声,校歌新唱
晚会最后,《七秩回声》
将校史和传媒史“两史交织”
回顾中传因广播而起、因电视而兴、
因网络而盛、因AI而强的发展历程
老式收音机、包着红布的话筒、搪瓷茶缸……
《七秩回声》的舞台小道具
体现出满满的复古感
▲《七秩回声》节目舞台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
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七秩回声》的讲述人正是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
充满磁性的旁白
也是同学们口中的
“中传声音”——
李立宏老师
▲《七秩回声》的讲述人李立宏老师
在讲述时,李立宏老师
手里的红书是一本校史
他身后的屏幕背景以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为原型
该校报是学校唯一拥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809/(G))的校园媒体
▲以校报为原型的背景屏幕
《七秩回声》的每一位讲述嘉宾
都在晚会的讲述或短片中出现过
他们都是对应时期学校发展的亲历者
▲《七秩回声》的讲述嘉宾
每位嘉宾都参与了
《七秩回声》稿件的创作
在稿件中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校园回忆
“明年广院杯,我们赛场见!”
校友白岩松现场即兴发挥
把广院杯的内容融进了讲稿
▲《七秩回声》讲述嘉宾白岩松
《七秩回声》讲述了关于校徽的小故事
校徽的设计原型最早
由一位名叫钟诚的同学投稿
他将钢笔尖、快门、发射塔
这三种最能代表学校的元素
浓缩在了一个圆圈之中
▲ 大屏上展示的校徽原型手稿
回溯学校七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之后
熟悉的旋律再次在会场中响起
晚会中的校歌联唱
是新版校歌MV的首发
▲ 新版校歌MV封面
新版校歌MV还原了
许多历史影像资料
和老版校歌MV中的场景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仿佛一扇扇时光之门
带领观众穿越岁月
重温中传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
▲ 新版校歌MV中还原的中传历史场景
校歌联唱的演员
由参与新版校歌录制的
2021级音乐剧专业同学和
电视学院合唱团共同组成
从影像走到现实,他们来到晚会舞台
演绎小白杨们最熟悉的旋律
▲ 同学们在台上倾情献唱
合唱时,场内挥舞的旗帜
是各学院的院旗
彩旗招展,将其乐融融的欢庆氛围推向高潮
▲ 校庆晚会现场
揭秘
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
大屏上的两版主视觉
一版以年轮为元素
用一圈圈向外延伸的年轮
象征一代代中传人传承的传媒精神
▲ 以年轮为原型的主视觉
另一版取材于
白杨树叶的弧度和纹理
用扩散的曲线象征七十年间
学校立德树人的累累硕果
▲ 以白杨树叶为原型的主视觉
短片《爱的回答》《有我》
《正当年》的导演
都毕业于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专业
70年
我们用70个亮点回忆七秩芳华
用7个篇章讲述校庆背后的感人故事
从“起始”走来,赓续传媒基因
怀揣着爱与家国情怀
向下一个七十走去
续写新的白杨篇章
猜你喜欢
供 稿、供 图/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文艺晚会导演组
编 辑/郭苗苗 许煜韵
校 对/王欣杨 初玲羽
主 编/韩 飞 董华茜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