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安踏用三个故事诠释长期主义

体娱   体育   2024-08-16 22:13   北京  

北京时间8月12日,巴黎奥运会在法兰西体育场落幕,也留下了奥运精神的回响。每一次奥运会都是对平凡生活的一次超越,也总能唤起人们对何为奥运精神的思考。

奥运精神总是以一串具体人物和故事的形式存在。在巴黎奥运会上,如果把目光锁定在马拉松项目,一些跑者们无疑是用自己的故事,勾勒出了奥运精神的不同侧面。

贝克勒:放弃这件事,非常的不“贝克勒”

贝克勒跑者生涯的前半程可以说顺风顺水,以至于22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之前他手上就已经有了多个世界冠军头衔。

但2010年前后,贝克勒的腿部肌腱和神经末梢严重受伤,他的场地田径巅峰期戛然而止。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在自己曾经统治的10000米项目只拿到了第四名。

但贝克勒没有下场。2013年,贝克勒从半马开始转战马拉松,2014年,已经32岁的他完成了第一个全马。在首秀年就以2小时05分04秒的成绩在巴黎夺冠,这是一个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开局。

但接下来的一个赛季伤病又找到了他。不过在此之后,贝克勒的马拉松生涯依然辉煌,成绩包括在2016年柏林马拉松冠军和次年伦敦马拉松的亚军,以及在2019年柏林马拉松,以2:01:41的成绩再次夺冠。

但同时贝克勒一直在跟腱、背部、小腿、臀部问题做斗争。随着年龄的增长,痛苦与日俱增。“马拉松训练真的很辛苦。每天你都要进行长距离的艰苦训练,所以当你24岁和40岁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当我24岁时,我没有感到任何疲劳。现在我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他曾说。

但贝克勒的精神却无比强悍,这种精神让贝克勒总能东山再起。在奥运会前贝克勒曾在采访中表示:“坚持15年,甚至20年的跑步生涯,这并不容易。但克服所有这些障碍并重返赛场,这很特别。”放弃这件事,非常的不“贝克勒”。

这种不下场的精神支撑着这匹老马穿越伤病洗礼和低谷,2023年的瓦伦西亚马拉松,贝克勒以2:04:19的成绩完赛,成为首位跑进2:05的40岁以上选手。2024年,伦敦马拉松,贝克勒以2:04:15的成绩夺得亚军。

这一系列精彩的表现让贝克勒在雅典奥运会20年后,又在站了巴黎奥运会的赛道上,而且是以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份,更不要说巴黎奥运会的马拉松赛道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奥运赛道”。

2小时12分24秒,第39名,巴黎奥运会的成绩对这个曾经的天才和在柏林马拉松接近破二的跑者来说稍显平淡。但后来贝克勒表示,在10公里左右,他的大腿后侧突然拉伤了。

“我不想放弃”,贝克勒说,就这样,他又带着“贝克勒”式的坚韧咬牙完赛。

赛后他似乎并不沮丧。43岁的贝克勒已经接受,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高低起伏,波峰波谷组成。在贝克勒的哲学中,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重要的是不轻易放弃。

贝克勒在2024伦敦马拉松


不管是体育还是人生,都需要这种不下场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安踏在2023年选择贝克勒成为跑步代言人的核心原因。

现在,贝克勒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了,但他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在巴黎马拉松赛后,当有人问他“你想继续跑马拉松吗?”时,他直视着对方眼睛说,

“当然。”

谷爱凌:累死了,但我爱挑战

巴黎奥运会是一届开放的奥运会,为了呼应“奥运更开放”的口号。巴黎奥运会首次引入了大众马拉松,这是百年奥运史上首次有马拉松爱好者站上奥运会赛场。

7月27日,冬奥冠军谷爱凌在巴黎宣布要参加巴黎奥运会大众马拉松比赛,此时距离比赛已经只有三周时间,此前她还没有完成过一个正式全马比赛。同时,冬奥冠军、公众人物的身份势必会让她在赛道上接受大众目光的打量。

时间紧迫,谷爱凌还要兼顾学业和滑雪训练,有时只能在深夜为自己的首马做准备。在巴黎的一次采访中,于嘉问她:“这样你不累吗?”

“累死了!”谷爱凌大声回答。

虽然嘴上说“太难”、“太累”,但显然谷爱凌十分享受挑战。

谷爱凌在奥运会大众马拉松完赛。


一个网友曾在社交媒体上问谷爱凌:“我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十公里感觉要死了,你是怎么激励自己跑步的?”谷爱凌给出了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回答:“关于跑步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跑步一定是痛苦的,事实上我们何其有幸能选择在户外奔跑,用我们的身体来挑战自我。”

未知经常让我们手足无措,但是谷爱凌似乎不惧怕挑战,因为选择挑战本身就是自由的证明。

她甚至主动寻找挑战。探索和未知,已经是谷爱凌的人生常态,至于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此前谷爱凌在社交媒体透露,最近她还正在学习篮球、国际象棋还有哲学,“我喜欢做新手,学习新东西让我更快地进步。”

而奥运会,本质上就是一连串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在一次次挑战下,人类身体能力的边界被不断拓宽。

巴黎奥运会,谷爱凌最终不但完成了人生首马,还跑出了3小时24分36秒,连她自己也说没有想到第一次就能跑进3小时25分。对敢于主动挑战未知的人,命运总是不吝啬给她一个彩蛋。

于嘉:每次一小步

主持人于嘉可能是奥运会历史上,唯一在同一天扮演马拉松解说和参赛者两个角色的人。8月10日,白天刚刚解说完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的于嘉,晚上又站在了大众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

2小时58分,在这条“史上最难奥运赛道”,于嘉第一次在正式马拉松比赛破三。

于嘉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破三


看到头发花白的于嘉冲过终点,常听他解说的球迷感慨,“于嘉怎么这么老了?”

但这位从解说NBA开始被人们熟悉的主持人,却认为自己更年轻了。“别看我现在43岁,但那个时候(6年前)比现在(水平)差远了。”在备赛巴黎奥运会时于嘉曾说。跑步生命和内在生命的“逆生长”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因为他踏踏实实的又练了6年。

很少有人比于嘉的跑步起点更低,在跑步前他还是一个200斤的“胖子”。一次打球之后,于嘉因为超重,在球场虚脱了,这让他决心要过一种不同的生活。

2012年,于嘉开始跑步。他先是从5公里距离开始,上瘾之后,他开始用跑步完成单程15公里的通勤,随着开车的频率越来越低,后来于嘉索性卖掉了车。

他不断地跑,不断地想,成绩一点点地提高,改变也在一点点发生。

2012年北京马拉松,于嘉用4小时36分48秒跑完了自己的第一个全马。
2013布拉格马拉松,第一次跑进4小时。
2015年厦马,跑进3小时10分,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2015年英国伦敦马拉松,以3:05:56完赛,至此集齐了六大满贯马拉松的完赛纪录。
2020年,在一次自测中,他的全马成绩竟然达到了2:38:14,逼近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从0基础到“最能跑的主持人”,于嘉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

于嘉跑步出了名的勤奋,以至于身边的人一开始不知道他着了什么魔。于嘉相信“渐”的力量,他经常告诉“嘉友跑”(于嘉自己创立的跑团)的新手跑者,不要着急,只要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一点一点去跑,该来的总会来。“不是说跑了马拉松才叫去跑步,跑3公里、5公里,甚至跑1公里都叫跑步。”

备战巴黎奥运会,于嘉早早做了筹划,像此前的12年一样,按计划做了认真的备战训练。以前大跑量的训练方式,让他的身体有很多劳损的伤病,今年5月腿部还经历了这些年最严重的伤病。他只能一边理疗恢复一边训练,但伤病没有冲垮他的计划,于嘉硬是一点点把自己调整到了赛时状态。

在巴黎,于嘉终于正式破三,完赛后,面对镜头于嘉哭了。从32岁开始跑步,到完赛这一刻,一共是12年,几乎没有人想到12年前的“胖子”于嘉,能走这么远。赛后的泪水,也许是因为走得太远,太累,当然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肯定——不管目标多大,只要别停,每次一小步,就能到达。

这就是于嘉的奥运精神。

永不止步的安踏

这次巴黎奥运会,贝克勒、谷爱凌和于嘉的背后都有运动品牌安踏的支持。

这种支持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装备。

作为世界级顶尖跑者,贝克勒选择了安踏的顶级碳板竞速跑鞋“前掌之王”C10 PRO 。在2023年和安踏牵手后,这双针对全马成绩220以内顶级运动员的跑鞋,就成了贝克勒的主力跑鞋,贝克勒也把这双鞋带上了伦敦马拉松领奖台,成就一段佳话。

于嘉和谷爱凌都选择了C202 5GT,前者上脚的是为精英跑者破PB准备的C202 5GT PRO,而陪伴谷爱凌拿下超预期首马成绩的,则是更偏向大众跑者的C202 5GT。三位跑者,三双不同跑鞋,也显示了现在安踏跑鞋矩阵的厚度以及对不同水平跑者需求的深度洞察。

虽然三位跑者各有身份,但也展现了某种共性——都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各自的真实故事又正契合了安踏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2023年,贝克勒成为安踏跑步代言人。从年龄上看,当时贝克勒已经年过四十。这也可见安踏牵手贝克勒并不只是为了让他把自家跑鞋带上国际赛事,否则安踏应该会选择一位更年轻的代言人。安踏签约贝克勒有更多考量,不仅希望通过和他的合作提升跑步产品实力,也期待能帮助提升中国运动员的水平。一个佐证是,在官宣代言人的同时安踏还宣布开启高原C计划——安踏将持续把中国跑步运动员输送到贝克勒创办的高海拔专业跑步训练基地,帮助中国中长跑项目储备更多人才。

2021年,谷爱凌成为安踏品牌代言人,双方的缘分可以说始于滑雪和北京冬奥会。但安踏押注谷爱凌,也是看重她的个人特质。谷爱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她解锁了一个又一个新领域,这次超预期完成首马就是一个证明。安踏三年前在滑雪和冬季运动上埋下的种子,今年在跑步上也结了果,这不能不说是安踏长期主义投资的成功。

提到这次安踏对央视主持人于嘉冲击巴黎奥运会马拉松的帮助,不得不提到安踏与央视的合作,从最早的孔令辉代言投放,再到协助于嘉完成奥运破3,安踏一直在央视这个平台上持续投入与坚持。而于嘉本人,不但自己把跑步这件事勤勤勉勉坚持了12年,而且用创办跑团,做跑步公益等方式帮助影响了一大批跑者,可以说于嘉作为长期主义者和安踏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不管是不放弃的贝克勒,还是挑战自我的谷爱凌,抑或是每次一小步的于嘉,都极好地传达了何为奥林匹克精神,也给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主张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这次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自然又是一次兵家必争的营销战场,在其他品牌注重短期占领和曝光,继续买脚KOL的时候,安踏则已用长期主义的策略埋好了线。


回顾安踏跑步的历史可以发现,安踏跑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摸索,其中不乏挫折。但正因为安踏抱定长期主义策略,让这些探索和挫折转化成了发展的养料,最终让安踏跑步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这次奥运会马拉松贝克勒上脚的C10 PRO为例,这双鞋从2017年的概念提出到2022年面市,经历了马拉松式的研发。立项后,团队开始论证如果鞋的力量倾向前掌,会不会造成运动员跟腱损伤?经历了多个专家的论证,和数不清的测试研究,才通过了论证。紧接着是材料关,什么材料能匹配这样一双让世界级跑者破PB的跑鞋?在反复的尝试中,三四年一晃而过。

最后团队索性回归了轻和弹两个基本性能要求,找到了一种既是弹性体,又具备发泡产生高性能条件的材料——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在解决了材料和发泡问题之后,中底氮科技诞生,C10 PRO的产品才有了眉目。

在这双鞋漫长的研发周期中,竞争对手们的竞速跑鞋一个接一个发布,但安踏始终不打算放低要求,因为长期主义的这个指针始终悬在团队心里。安踏的坚持获得了回报,C10 PRO面世后,在国内国际各大马拉松比赛不断登上领奖台。

从C10 PRO的诞生也能看出,在创新和营销背后,安踏已经蓄力已久。长期主义也是安踏跑步在此前相对沉寂后,这两年突然起速的核心原因。

而回到这次巴黎奥运会马拉松,安踏的动作对体育营销也有所启示。

体育活动带有强烈的精神属性,运动品牌的品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运动精神,而具象化运动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故事和人物。因此运动品牌的营销之争也是人和故事之争。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通过买脚等短期行为在一朝一夕完成这一过程,做长期考量,找到真正能体现品牌精神的合作伙伴,用他们的故事来体现品牌精神,是更能持久的要义。

从这个角度看,安踏可以称得上是巴黎奥运会的赢家。它也再次提醒我们,如何挖掘人和故事,将一直是运动品牌的长期课题。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懒熊体育
懒熊体育专注从商业视角和产业格局来解读体育,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版权、品牌、赛事、营销等,我们致力于让体育产业高效连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