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命题是否只能依赖于正剧表达

文化   2024-08-17 12:50   浙江  

瀚影强音,在这里遇见视觉!

——  (SMC)视觉融媒体


严肃的命题是否只能依赖于正剧表达


-- --



近年来有关反黑刑侦,反贪法制,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不在少数,其中不乏《狂飙》、《人民的名义》等优秀作品。

      相比于喜剧的幽默诙谐,悲剧的悲惨压抑,这类正剧往往会更加严肃地聚焦在当下的社会问题上,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进一步思考。

      但从近几年的电影看来,严肃命题的表达方式似乎不止正剧一种。


1

单一严肃主题的受众群体少


      有人认为,讲道理需要先端正态度,尤其是事关法律公平的道理。

      所以早期的现实题材电影,往往是压抑的,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叙事讲理的,就像《万箭穿心》、《秋菊打官司》等早期电影作品。这类作品的立意深刻,让观众在观看后会不自觉产生思考,但相对的它们的受众相比于喜剧也会少。

      这并不是在否定正剧,它的市场和价值依旧存在,许多优秀的正剧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远超喜剧的。市场是多元化的,观众也是。但正因为正剧往往需要观众去投入较长时间去理解和感受其中内涵,观看门槛较高,所以常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例如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在河南爆发的一场大旱灾,借一位美国记者之手,讲述那时国民的无力,挣扎,以小见大的反应了中华民族的命途多舛,也让当代人勿忘国耻。

全片苦难二字贯穿其中。

      但在当年贺岁档里,愿意走进影院观看《一九四二》的人数远不如同期的《人囧途之泰囧》。

因为大部分观众去影院只想花钱图一乐的心理,中国电影市场喜剧类型的票房更为卖座,受众也更加广泛。

而严肃的正剧在讲述深刻立意的同时,似乎总难立意和观影人数两全。


2

喜剧和严肃主题的结合


      既是为了契合中国国民的观影需求,也是为了讲理陈情能够真正被普罗大众看见。

喜剧这一类型,开始和严肃主题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2018年由文牧野导演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揽下31亿票房,一举拿下当年18年暑期档票房冠军。这是一部关于白血病患者和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的电影,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将很多患者买不起救命药,国内代理商金钱大于人命的现实剖开在电影之中,既把握了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艰难生活现状,也用喜剧的表达方式,阐述了无力的社会现状。

      让许多观众在愿意走进影院的同时,在电影的笑中带泪中,沉下心来思考,理与法,生与死的关系,在笑过后仍记得思考,这就是喜剧和严肃主题结合的魅力所在。

     但喜剧和严肃主题的结合也并非所有人都看好。

  因为观影门槛更低,有不少人认为,喜剧的所谓深度,不过就是煽情过度。

      诚然,是有部分喜剧片打着深度和有笑有泪的标题,展示的全是毫无深度的低级笑料,但这也并非喜剧的全部。

      诸如早期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着对于当时统治阶级和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

   喜剧的内核,同样也是叙事和揭露现实。


3

严肃的命题不止依赖于正剧表达


严肃是命题的性质,但远不止一种表达形式。

     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正剧作为展现重大事件的方式,的确契合严肃命题的内核,但其他形式同样能够触及人心,关键在于导演想如何表达,演员想如何诠释。

      只有接纳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未来中国的影视作品市场,才会更为枝繁叶茂,百花齐放。




Television

也希望在未来

中国的影视作品市场

能够在传达深刻命题的同时

用中国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在市场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的创作环境

催生出更多的优质作品


 总 编:黄沁珥

 责 编:何欣瑶 陈嘉瑜

 审 稿:俞悦 赵馨瑶 张泽庭

 组 稿:周珺 周欣怡

 2024年8月17日








遇见视觉
瀚影强音,从这里遇见视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