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如果你是一个假女权主义,只会叫嚣着女性的艰难,反复吐槽着男性的优越,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你;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对自己,对男性,对这个世界有多一些的认识,这篇文章会很适合你。
全文分为两部分,这是上篇,主要涉及:
对父亲幻想的破灭;对父亲的期待;父爱无声;父亲的托举。
这是一篇看起来为男性,为父亲发声的文章,但其实是想从一个鲜活的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制度和文化的角度去推崇我们要去真正理解男性。我自己也正走在真正理解他们的过程中。在如此男权社会,并不需要我一个弱女子去“力挺”男性,毕竟文化对男性已有太多的宠溺,而是从一个从小被男尊女卑的传统桎梏的女性角度,尽量以一个温和的态度,力趋全面一些的视角来解读男性和父亲的不易。如此这番,说到底也是在救赎自己吧,把自己从一个受害和嫉妒的位置升华到一个和男性平等的位置来对话。
就像破地狱那般,虽也是为了亡者在超度,但同时也破了生者的狱,生死两茫茫,生者亡者都要破自己的狱而获得往生。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哪个时空,都一直孜孜不倦的追寻着自己,走在往生的路上。
话说这是一个普通周四的晚上,下班路上已是灯火阑珊,车流如织,人们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城市洪流,在放学的时候接娃,在回家的时刻回家, 在车上收拾疲惫的心情。这其中很多是男性,或许还有更多的男性需要奔波至深夜,为了工作,生活,和家庭。
这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周四晚上,因为这天我要和深圳海之梦心理咨询机构的另三位老师探讨“何以为父”。其中,有两位老师作为父亲身份给我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父亲的大门,特别感谢他们,改变了我以往对父亲这个角色非常局限的认知。
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
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个布匹商人,他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父亲,因此我们记住了他。某个星期六,他戴着一顶皮礼帽,在街道下散步。刚拐进一个转角时,有一个男人挡住了他的去路。当时情形很尴尬,那时的人行道通常是一条狭窄的小径,以使步行者能避开大街上的泥泞。雅各布.弗洛伊德其实挺想继续维护他的优越感,但对方速度更快,他把雅各布.弗洛伊德头上的帽子击落到烂泥中,吼道 :从人行道上滚下去,你这个犹太人。讲到这里时,雅各布.弗洛伊德停了下来,儿子此时正是兴趣深厚的时候,便问:后来呢?你是怎么做的?
父亲十分平静地回答道:我走下人行道,然后捡起帽子。
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曾提到,这件事是他性格形成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父亲当时在孩子心中是完美的榜样,但此时,英雄主义完全缺失,这件事就像一个大棒砸落在他心上,从而也决定了他未来的道路,影响了精神分析的发展方式:有了这件事,弗洛伊德才想到把儿子当作父亲必然的对手。但在那之前,小西格蒙德显然不能理解父亲的软弱。
直到后来,弗洛伊德通过读《埃涅伊德》后最终理解到,他的父亲当时站在了和埃涅阿斯所面临的相同分岔口上。《埃涅伊德》是关于外邦人与本族人相遇(特洛伊战争),作战并最后与之融合的故事。它与《伊利亚特》《奥德塞》齐称为西方世界史诗的基础。
这个埃涅阿斯是爱神维纳斯与特洛伊王子的儿子,而埃涅阿斯家族被描述为贵族,表现出领导性的号召力,在孩子及市民中发挥了父亲的作用。这个分岔口就是——在与敌人遭遇时要做一个决定:是冒着死亡的风险为个人荣誉而战?还是,将思路转到未来与自己的民众,或家人继续生活?但后者会丢掉在孩子心中英雄的位置。显然,他们都选择了后者。这使得埃涅阿斯和雅各布.弗洛伊德看起来和强大无关,甚至懦弱。
作为孩子,这里遭遇的是对父亲英雄幻想的破灭,而父亲好像也要在这一刻走下神坛,他不再是孩子眼里那个blingbling发着光的父亲。事实证明,这种“损失”是值得的,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在整个精神分析领域,我们都在不断探讨这种丧失带来的成长与意义。
我想到我的父亲,年幼时我们一起旅游,当时导游多收了费用,我很生气,想去要回来,并说明我们并不蠢,但父亲拦下了我,他说:人家的生活比我们艰难,要理解,而且,我们蠢不蠢无需向他证明。因为父亲平时就是一个强势的人,所以,父亲这个沉默的行为在我幼年的心里掷地有声,原来,沉默并不代表软弱,他的沉默倒使他更加像一个英雄。
但另一个孩子,却是通过另一番路径才回到了父亲身边,他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匹诺曹本来是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经由他的木匠父亲泽配德雕成了木偶,并把他当成了儿子,这个木匠非常诚实和受人尊敬,但匹诺曹抛弃了这样一个父亲,去跟随鲁西格鲁鲁这位傲慢自大,离经叛道的同学。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老木匠相逢,经过这次历险,匹诺曹终于长大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其实,匹诺曹知道父亲是对的,却与野性十足的鲁西格鲁鲁离家出走,因为他觉得只有后者能带他有新的体验和新的玩乐方式,他不能跳过这个阶段,他必须先抛弃父亲。
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还不过时,甚至带着点泥土的气息,说明它在说着一些重要的意义:孩子不仅希望父亲能表现出爱与关怀,这种东西与他们从母亲身上得到的相类似,但同时他们对父亲的要求更多:要爱,要公正,还要强大。
孩子对父亲的期待远不止对母亲的期待那般简单纯粹。
首先,我们希望父亲能真诚的爱着自己,这是人类共通/同的;
其次,我们还希望父亲是正直的,他代表着正义与公正;
最后,他还要代表着不屈与强大。
要把这三点聚合在一个人身上,还是有点难为父亲的。
还是和母亲比较,如果母亲屈服于屈辱行为,孩子的反应可能是完全负面的,但母亲似乎并不会因此而被孩子抛弃,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但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到父亲身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一个父亲很轻易就忍受了冒犯,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谴责他不像一个父亲。
没有一个孩子会谴责为了维护他而在外人面前表现强硬的父亲,即使父亲的立场当时不一定正确,但孩子仍会为此自豪。当孩子被欺负时,如果父亲站出来为孩子发声,孩子会深刻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并看到父亲的强大。不仅孩子会看到父亲的勇敢,妻子也会因此而感觉腰杆挺直了。
父爱如山,山也无声。我小时候生活在山区,山是我成长中最熟悉也最不熟悉的事物了。熟悉到厌倦,以至于我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爬山,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谁会在意和珍惜这默默的背景呢?就如同我对于山,我对于父亲。
不熟悉,是因为他们从不言说,包括山和父亲。可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在父亲带着我和弟弟走在山里的时候,那个时候往往是在黄昏,下了班的父亲带着放了学的我们一起回山里的家。在这样的时刻,我能感受到山的寂静,以及,你经过它们时的艰难,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爬不完的山,走不完的山坡,大山深处的家可真远啊,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讲。
对于父亲的不熟悉,是因为他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坚强、霸气、睿智、优秀的样子,记忆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我能感受到他在表露情感。
现如今的父亲,早已不在家庭和关系中发声,他们对纷争保持沉默,不管是他自己与他人的还是其他成员之间的,他就像空气一样的存在又不存在着,这导致了妻子的愤怒。
父亲被谴责,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有做什么,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没有说什么。
父亲的沉默招致了家人的愤怒,但同时他自己并没有因此获益。至少,他对家庭的贡献会因此打折,因为他从不声张。父亲不像母亲那般叽里呱啦,絮絮叨叨,他们的爱往往藏得更深,深到孩子们轻易看不见。为什么会有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那么多的诗歌作品对父亲的讴歌都如此庄严肃穆?只是因为这份深沉啦。
试问,有多少人是在成年后才真正懂得了父亲?又有多少人一生也没能完全理解父亲呢?所以,父亲因为他的沉默,是背了锅吃了亏的。而母亲在这一点上,还是稍有占了点便宜的嫌疑,分工不同,一个台前,一个幕后,演员比制作更早更容易出名,因为多数观众只能看到表象。
心理咨询室就是一个在现实与幻想中存在的一个过渡空间。在这里,我们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象征,在这里的每分每秒的主观发生都无一不在讲述着无所不在的客观现实,所以有趣。父亲的缺席和沉默也在这里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父亲在咨询中很少说话,一如他们在家庭中那样;有很多父亲根本不出现在咨询室,一如他们总是逃离家庭和养育那样;还有的父亲把咨询师当成要夺取他权威的敌人,一如他和妻子的战争那样。
那么多的少年来到心理咨询室,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曾拥有一个真正的父亲,于是,他们彷徨。于是,咨询师被移情为父亲,咨询设置被专业人士定义为父亲。我们致力给少年们内化一个功能正常的父亲,让父亲住进他们的心里(以各种方式),让少年们心中从此有一个爹,有一个框架,有一个规则制度,让他们不再天马行空,不再因为不知道边界而惊慌失措,当然也更不会因为被一种像父亲但其实不是父亲发出的东西所禁锢规制,咨询师真是既当爹又当妈的把少年们往上托举。
对,就是托举,这让我想起父亲的举高。父亲把儿子举到空中,这揭示了父亲的身份。这个做法成型于赫克托耳(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凡人英雄,特洛伊第一勇士),不断被重复和继续着。它存在于时间之外,高于一切制度。我们可以从既往的影视和小说作品中无数次看到这个场景:父亲往上托举孩子的动作。那意味着一种自然的幸福,一种理所当然。这个动作长盛不衰,也是因为它饱含了多层含义,它实现了我们人类的共性需求。
把孩子举高的身体意味着将孩子提升到更高的社会和道德层面,永久性的,从生到死。父亲有权选择是否给予孩子社会生活或道德生活,这和母亲给予孩子的最初礼物,即孩子的肉体生命,是完全不同的。
为了当一个父亲,血缘关系还不够,这只是参与了一个自然事件,他得采取一个特定的行动,积极主动宣告自己愿意成为这个孩子的父亲。
作为一介凡人,我想到了现如今的拼爹,这不就是赫克托耳托举意象的具象化吗?有多少孩子希望他们的父亲是强大的赫克托耳?只有父亲站得更高,他们才能把孩子举得更高,他们的孩子才能看得更远。
再回来看一下可怜的父亲们的仓惶。有的父亲能够在孩子出生后忙前忙后,不过也仅局限于这个“忙“了。但也有父亲在孩子出生后不知所措,甚至站在和孩子竞争爱的行列中去。其实,这并不能怪父亲们不懂事,我们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对父亲们的手足无措去一探究竟。
图|Time traveler
【参考文献】
【意】鲁格.肇嘉(Luigi Zoia),父性.张敏,王锦霞,米卫文译.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8.9.
【希腊】莫奈劳斯.斯蒂芬尼德斯,希腊神话全书(归家记--奥德修斯之旅),张尉帅,赵青译.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希腊】莫奈劳斯.斯蒂芬尼德斯,希腊神话全书(人神记--众神与人),屈扬铭,朱桀译.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希腊】莫奈劳斯.斯蒂芬尼德斯,希腊神话全书(诸神记--十二主神),李艳萍,刘婷婷,王紫雯译.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未完待续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