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防御机制之“回避”

健康   健康   2024-12-31 21:34   广东  

更完整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Synopsis



01


曾经有一段很炸的脱口秀“逃避之歌”,前面几段按照“我做什么,其实是为了不做什么”的逻辑框架,细数了日常生活的点滴。


例如:

上班时把共享单车让給别人,其实是不想去公司改ppt;

下班后主动留下来加班,其实是不想回家陪女友看偶像剧;

……

面对逃避不了的事情,他表达出的是隐隐的攻击性和不满:

给不吃辣的女友父母订川菜馆,点的是辣子鸡;

……

 

字里行间的作者,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很大众的逃避者。

事实上,当作者能把这些逃避的生活事件变成一个作品并演绎出来,其实他的内在已经经过了一个勇敢面对的心路历程,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回顾、去观察、去整合,并演绎出来。如果本身还处在逃避的状态,是没有办法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的。

 

借由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逃避不可耻,它有它积极的一面,就是让我们在那个当下不那么痛苦并能够存活下来。


02


在心理学中,逃避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相当于我们心理的免疫系统,可以设想,如果人类没有免疫力是什么样子,那便是艾滋病的状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全线崩溃,不能防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将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当我们的心理没有了一道道的防御,其后果也将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就成了心理上的艾滋病人。防御让我们得以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本很通俗易懂的心理学书——布莱克曼的《101种心理防御》,大家可以去读读、对照看看,如果发现自己也占了四五十种甚至六七十种,那么,恭喜,说明你的心理是很健康的。


例1:

我的逃避体现在当我面对新的尝试时可能会想一口回绝或者找各种借口推开。回看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会把这个即将参与的过程或后面发生的事情想象得特别困难,在没参与之前就已经给自己创造了困难,“这个是我不能掌控的,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会让我非常难堪,也许会让我再次体验到我曾经体验到的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和我不想面对的情感,比如我的弱小。”


现代社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去回避的途径,让我们不用体验那些情感,比如刷小视频、旅游……似乎有时候不需要跟别人有关系、有连接,也能获得短暂的快乐。但其实在那之后我们的孤独感就来了,会陷入更深的空虚之中;甚至由于各种伪装,我们无法意识到很容易丢失自己……这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的状况。

 

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害怕成功。举个例子,在很多的比赛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选手最后的决赛表现往往未必有前面往前冲过程中精彩。这也许是因为害怕拥有之后的失去,担心拥有之后将面对的又是什么……

 

也有些时候,当我们不能够面对成功、不能够面对追求成功后又失败所带来的状况,选择把一切都合理化,就像很多年轻人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社会生活后忽然变“佛系”了。他能说出很多很多的理由——我为什么不像当年那样了,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时候的他好像真的是变智慧了、老练了,变得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了。

然而,他还是原来的他吗?如果他真的更适应了,为什么失去了从前的热情?是否那些掩盖在合理化、掩藏在一些非常在理的说法下面的,其实是逃避。


例2: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是特别擅长用这种逃避的防御的。


小时侯,有一段时间上学时我会经常跑到奶奶家去住。当时奶奶家在交通上也确实离学校更近。我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下雨了,太阳太大了,很累了,作业太多了……反正就是每天都想到奶奶家去住。但那时的自己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回想一下,那时候和父母的关系中间有很多我不能去面对的、让我非常不舒服的部分,而我又没办法表达出来,甚至也不是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只是觉得“去奶奶家特别近、不想回家”。


后来,参加工作了,有那么几年我非常热衷旅游,经常会在“磨房”上集结一些小伙伴,去看雪山,看湖泊,看沙漠,把自己打扮得很酷,拍一些很美的风景照到处炫,特别开心。


但等过了几年再回头去看时,发现在本质上自己并不是一个这么爱玩儿的人,其实挺宅的。在经常外出旅行的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很体面,做得也非常轻车熟路,收入也还可以,但那个工作其实并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擅长的,更不是我喜欢的。只不过当时的我同样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觉得这个工作做得太熟了、太久了,所以觉得有些厌倦,包括当时夫妻之间也有一些自己不太能面对的问题,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很潇洒的驴友。


学了心理学以后,随着我越来越多地了解自己,也就越来越多地能待在这个城市和家里,能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想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也就不再经常往外跑。就算出去玩,也只是真的很想放松下,想玩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借着旅行逃离这个城市,抛却现实生活中那些不想应对的烦恼,记得那时每次回深飞机落地,我都觉得深圳的空气是让我非常窒息的,而这其实也是一些无意识的回避。


这说来轻松,但其实直面内心那些难以面对的部分非常的惊心动魄和不容易。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心理防御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是怎样来保护我们的--

当我们还很弱小、不太能够去面对真相时,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逃避;但等我们的内在慢慢越来越强大,就能够去面对自己最真实的这些部分了。而当我们能够带着觉察去回看并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当一个人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我曾经是这么逃避的,并且开始面对自己的逃避,真的是一件让人高兴的和值得获得掌声的事情”。



03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逃避的例子,最常见的就是用躯体化的症状来表达。比如,很多孩子一到考试就肚子痛、发烧,而且是真的痛、真的烧。其背后真实的原因就是害怕面对考试、面对可能的失败。


例3:

小时候的我有个出风团(寻麻疹)的毛病,大片大片的,长大之后也有过,当我特别不想去面对一些人和事的时候,就会突发。


风团虽然是皮肤上的病,但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侵及呼吸系统是会让人窒息的,属于急诊。而且它一发病就很痒,我就不能正常去做事了,就可以成功地逃避一些不想去面对的事情。


这种无意识的很原始的防御方式,小时候的我其实用了很多。比如我还有个莫名晕倒的毛病,这个毛病后来让我成功地争取到了每天早上爸爸陪我起来跑步锻炼身体的机会。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我作为最小的孩子,没有别的方式争取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于是无意识地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我病了,我很弱,我需要你们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这些防御对于当时对我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我可以避免去面对那份难受--想要得到更多的陪伴和支持但又说不出来。而且即使说出来也根本不可能得到,但我生病了就可以了——你们就不得不要来关注和陪伴我,否则我就有生命危险。

但与此同时,因为这个突然晕倒的毛病也让我小时候没能有机会去学骑自行车,我的哥哥姐姐就都会。似乎我得到了更多保护,但某种程度上能力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其实它也是个双刃剑。



例4:

女儿上小学时,我基本上每学期都要去学校接她好几次,她会打电话给我说她头疼肚子疼。刚开始我以为她是真疼,因为她有时会真的发烧,但后来我发现每次接她回家后她就好了。好了之后我会去跟她了解情况,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慢慢地她就会告诉我,在学校里老师同学怎么怎么让她难受了,她就想回来了。


一直到四五年级我还有去学校接过她。当然,我也明白这其实是她的一种防御,因为在学校里受挫了她觉得妈妈这里是安全的,需要回到妈妈这里来修复一下受挫的感觉。慢慢地,当我允许她这么做之后,女儿这样的发病也越来越少了,就算发病也开始主动地跟我说今天在学校怎么了、其实就是想回家了什么的……


例5:

有一位来访者,她小时候非常独立,小学开始就一个人在外读书,学习成绩也非常好,这样的状态一直到高中。突然有一天,到了校门口就开始胃痉挛,完全没法去上学,就只好休学在家了。

那时候发生了什么呢?咨询中,我们了解到其实这是她第一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她发现父母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于是特别担心。一方面,她觉得妈妈负担太重、爸爸太不能干;另一方面,在无意识里又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当过孩子,因而特别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


但妈妈工作太忙,根本无暇顾及她,而且,家里经济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妈妈。这时候,孩子就被这个表面现象迷惑了。于是,她采用了一种分裂的方式,把好的部分全部投给妈妈,把不好的部分全部投给爸爸……


但实际上,很多家里的事包括送她上学都是爸爸在做。那天,刚好爸爸要去办一件事于是急急忙忙地先离开了,但在她看来,爸爸非常粗暴地把她丢在了校门口,于是她就发病了,再也不能上学了。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孩子在用一系列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或者说在用这样的方式呼吁“我们需要回归,需要去关注内在的种种需求”。这时候的回避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它是能够帮助我们去面对和消化内在的难以面对的部分,也让家人有机会更理解自己的处境。不至于等到最后突然爆发,造成现实中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且,虽然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回避”,但防御机制的方式很多时候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层套一层,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高级与初级。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去理解防御在保护着什么、讲述着什么,又有怎样的需求没能被看见。

防御的方式千千万,可能我们一辈子都数不完,不同的人在用着不同的防御方式,但防御的后面也许都是相似的。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自身比较弱小,在面对无助、困境、挫败、羞耻或尴尬的很多场景时,可能都没有能力像大人一样灵活地、有弹性地去应对,一旦这些情绪又没办法表达时,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传递出来。如果父母能带着觉察和理解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而不是责备和嫌弃,那么,我想,就算我们并没有真的解决孩子的困惑,就算我们也并没有真的观察到孩子的问题所在,这份想要关心他、在乎他的心情一旦被孩子读到,对他也是有帮助的。


04


逃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我们不去直接面对痛苦,逃避的背后是我们未能被表达的需求。但是,一味地逃避也是不行的,防御过于僵化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如何在面对这些防御时更加富有弹性呢?


1)首先要觉察到我们在回避


我做这件事情是在回避什么?我常常这么做吗?还是遇到某种情况时会这样做?多一些对重复行为背后的思考,多一些观察和反思。

2)其次,有了觉察之后,我们就有了选择权,可以选择继续这样做或者在某些时刻不这样做。

也就是说,不在于我们采用了什么样的防御,也许当我们有觉察时会继续使用这种“防御”,但这就已经不再是一个那么僵化的防御,而变成了主动选择。我们就不再是无意识的、无知无觉的,用被动的、唯一的方式去应对。

这时,不管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处于不被束缚的状态,自然也将更容易符合最佳利益。

3)再次,如果我们还有更多的力量,就可以直面自己真实的感受。


直面感受是需要勇气也非常痛苦的。可以找闺蜜或心理咨询师,或进入一个体验性的、治疗性的团体,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谈论自己的心声,直面在别人看来可能是龌蹉的、痛苦的、失败的,嫉妒的、开心的……各种感受,看到那些不能承载的、不能面对的痛苦到底是什么,之后,就可以发展出一些新的方式来。

3)最后,当我们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时,也就能够做出不回避的选择。


而当我们所做的选择都是有意识的时,这个“有意识”的后面,就意味着我们愿意为自己所做的选择承担责任和后果,可以自我负责了。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你就能够接受。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你也一样有能力继续去探索你想要的人生。



 主讲人:张红云、龙江玲、李艳、戚卓



推荐阅读:

爱情和幻想,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
“姐姐”从来都不应该只是姐姐
重要的是:先做一个人,再做一个女人
亲爱的,咱能好好说话吗?|亲密关系中的沟通
“双11”狂奏曲:你要做鳌拜(all buy)还是要做东方不败(buy)?
你的心理“健康”吗?快来比对一下




海之梦【心事周周聊】栏目

每周二13:00-14:00进行

聊电影、聊生活、聊你想了解的一切

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视频号,或公众号海之梦心理咨询→菜单栏《活动课程》→《心事周周聊》

即可回听往期内容!!!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用爱心呵护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专业突破障碍,用效果赢得信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