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把人的心理防御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

健康   2024-12-22 20:03   广东  


口欲阶段(0到3岁)



1.投射——你将自己的东西归结在别人身上。
2.内摄——你形成一个关于他人的形象。
3.幻觉——你看见或者听见你试图不去思考的东西,愿望、评论、幻想或批评,且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阶段(1.5到5岁)


4.投射性认同——这个术语有三种使用方式:

a.在另一个人身上激起你所具有的不愉快情感(悲惨喜欢拉人垫背)
b.将自身强烈地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以至于你对对方产生巨大的曲解。
c.在另一个人身上激起你所具有的不愉快情感,并按照那个让你如此痛苦的人的方式行动。

5.投射性责备——你不公平地指责他人引起了你的麻烦。
6.否认——假设你感受到了现实(现实感没有问题)。

a.本质否认:即使有海量证据存在,也否认现实。
b.行为否认:行为象征性地说:“那糟糕的现实才不是真的!”
c.幻想否认:你维持着错误的信念,这样就不必看到现实。
d.语言否认:用特定的字眼让自己相信事实不是真实的。

7.失分化——你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8.分裂——你把某些人看成是全然敌对的,把某些人看成是全然可爱的。
9.万物有灵——你将人类属性赋予非人类实体
10.去生灵化——你所见之人不是人类,所以你不必担心。
11.反向形成——你感受到相反的感受,比如你表现地特别友好,你无法知道自己内在非常生气。
12.撤销和仪式——你违背自己的良心(超我),或者你做令你感到内疚的事情,并用另一种象征行动来惩罚自己以赎罪。
13.情感隔离——你没有注意到情感的感受。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但实际上是你觉得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却反而攻击/杀死自己。
16.消极——你拒绝合作,或者屈尊俯就地对待他人。
17.间隔化——你不让自己把事物联系起来。
18.敌意攻击——你进行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感受。


第一性器阶段(2到6岁)


19.置换——你对一个人有一种感受,但将感受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人身上或另外一种处境中。
20.象征化——你将不合理的意义赋予心理功能的某个方面。
21.凝缩——你将迥然不同的几个相邻的想法化合在一起。
22.白日梦——你有意识地想象令人不安或者愉快的画面,并且知道那是幻象。
23.搪塞——出于某种原因,你有意撒谎。
24.虚构——你说了谎却不知道自己在说谎,以缓解自尊受到的打击。
25.压抑——你忘记不想忘记的想法。
26.否定性幻觉——你看不见眼前正令你不安的东西。
27.力比多退行——你害怕性和自我肯定,因此你反过来变得依赖(口欲)或者固执(肛欲)。
28.自我退行——这个术语有三种使用方式:

a.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力量不再管用,这样就无法感受到不愉快的感受。
b.你开始使用较早发展阶段出现的防御机制
c.你的防御没能隔离情感,这种失效惩罚了你而缓解了内疚。

29.时间退行——你把注意力放在较早的时间,不去思考当前的冲突。
30.地形学退行——你通过睡觉做梦来回避痛苦的现实。
31.潜抑——你有意试图忘记。
32.认同于幻想——你像你钟爱的英雄那样行动。
33.认同于父母的无意识或意识中的愿望/幻想——你做你父母禁止做的事情,将他们的败坏愿望付诸行动,并受到惩罚。
34.认同于理想意象或客体——你像你认为很棒的某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35.认同于攻击者——你以虐待的方式对某个人,因为有人在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你,这让你免于感觉愤怒。
36.认同于受害者——通过或者允许别人伤害你或者寻求被伤害,你像另外一个人那样行动。你这样做是因为心里有拯救的愿望或者想要击退你自己的愤怒或内疚。
37.认同于丧失客体——你像自己失去的所爱之人一样行动。如果你保存纪念物,并且不感到悲伤,那么你就有了病理性哀悼。
38.认同于内摄物——你内摄了某些东西成为你的超我。
39.引诱攻击者——你以性或者谄媚引诱某个人,以缓解恐惧。


潜伏期(6到11岁)


40.升华——你投身于象征性地代表某个幻想的活动。
41.挑衅——你使他人与你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两者都发生。
42.合理化——你为缓解紧张而寻找借口,通常是在否认某种现实之后。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并“绞尽脑汁”,试图解决问题。
44.反恐惧行为——你做那些真正吓坏你的事。
45.智能化——对于行为,你钻研某种特定的理论。
46.社交化——你用你的社交能力,将自己从痛苦的想法上转移分散出去。
47。本能化——你将象征意义附加在一种自我功能上(比如,“洗碗是女人的工作”,将一种特定类型的工作等同于性别)。
48.抑制一种自我功能——你被本能化的自我功能与内疚发生冲突,因此你封闭了那项功能(例如,因为阅读被等同于被禁止的性活动,于是你变得不能阅读)。
49.理想化——你过分看重某人,由于:
a.自恋:以缓解对自己不足的羞耻感。
b.自恋:你将那个人与你高估的自我意象融合在一起(自体客体)。
c.爱:为了不体验失望。
d.移情:他们像你小时候出色的父母。

50.贬低——你看不起某人,以保护你的自尊。


青春期和之后(13到20岁)


51.幽默——你用随处开玩笑来回避痛苦情感。如果你极度气恼,你就变得轻度躁狂。
52.具体化——你不再使用抽象思维(这是你具备的能力);你责备某种“化学失衡”或者找个病毒来回避思考令你不安的关系。
53.去认同——你努力不要像你父母中的某一个。
54.团体形成——你让自己被包围,以防御性冲动。
55.禁欲苦行——你回避与人类的接触。
56.同一性别客体选择——你同性的伙伴减轻了对异性恋刺激的恐惧。


混合的


57.一种情感针对另一种——你关注一种情绪以回避另一种。
58.高度抽象——你滥用理论。如果你也否认和重构现实,你很可能有精神病性问题。
59.缄默——你不再说话,以免被发现。
60.喋喋不休——你说的太多,但并非赘述,也没有离题。
61.回避——你远离某些处境,为了避免与它们产生的冲突。
62.被动——面对攻击性时,你自动采用抱怨或者顺从的态度。
63.自大/全能——你是上帝给人间的礼物,有特殊的力量。
64.变被动为主动——“你不能解雇我!我辞职!”你控制自己受到的伤害。
65.躯体化——你关注自己的身体以回避口欲、性欲或敌意冲动的冲突。(依赖、性欲、攻击性)
66.正常化——你说服自己相信你是正常的,尽管有显而易见的病理。
67.戏剧化——你将情绪注入自己的言语,以缓解对被注意到的冲突。
68.冲动——你用性、吃东西或敌意来缓解紧张或不愉快的情感。
69.物质滥用——你用调配的药物镇静不愉快的情感。
70.黏附——紧紧抓住一个拒绝你的人。
71.哀怨——你抱怨,并不看到自己想要被照顾的愿望中的婴儿式特质。
72.假性独立——你变成独行侠,并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你。
73.病理性利他——实际是投射加上认同于受害者;你否认口欲冲动(被照顾),将它们投射到贪婪的人身上,然后间接地感受到被抚养
74.恐吓——你致使别人精神错乱,或者使别人相信他们精神错乱。
75.最小化——你意识到了痛苦的现实,却不重视现实。
76.夸张——你对某事过于小题大做。
77.普遍化——你为了不恨某个人,将他或她视为某个邪恶群体的一部分。
78.现实重构——你在否认现实之后,彻底改造了某个处境。
79.移情——你将对过去处境和关系的记忆转移到当前的人身上。随后,你用旧的防御忘记过去,或者通过象征性地再次经历它或改变结局来掌控它。
80.解离——两种:
a.你忘记你自己的一整个方面。如果你叫它巴奇,你很可能有精神病性问题。
b.你让别人来定义你,之后排斥那个人的想法。

81.畏光——你回避光线,以回避你的窥视(窥淫癖)冲动。
82.冷淡——你对投身某一活动没有特别的兴趣。
83.恐吓让人——你让他人警惕起来,以缓和你自己的焦虑。
84.补偿不足——你排斥那些比你更整合的人。
85.心因性抽搐——抽搐以缓解紧张或愤怒。
86.内省——你让自己全新沉浸于内在沉思中,以缓解紧张或躲开外在现实。
87.有保留的同意——你部分同意,以回避反叛心。
88.自我不足的本能化——你对自己情感容忍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性别含义(男性化或女性化)。
89.不真实——你假装,很可能是习惯性的。
90.高度理性化——你用次级思维回避情感。
91.含糊——你隐藏细节。
92.高度唯美——你陷入美和真理,回避现实或情感。
93.油腔滑调——你谈吐机敏,却没有什么含义。
94.躯体暴力——你“废除了客体”,中止了你的仇恨。
95.认同于受伤客体——你按照你所认识的受伤小鸟来塑造自己。
96.形式退行——你不再使用逻辑、有时间维度的思维。
97.高度警觉——你随时警惕着,即使是完全没必要的时候。
98.现在置换到将来——你想象着“只要……就好了”或者“有一天……”
99.疲劳——你感觉很累,但身体没有生病。
100.坦率——你诚实且直言不讳,但这掩盖了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101.将自我批评转向他人——你批评别人而不是斥责自己。


小tips

内摄、内化和认同的区别


记住,内摄是指在自己的心中创建另一个人形象的过程。要实现这种机制,需要包括对另一个人的感知(由投射所污染)、对感知的记忆,然后和对这个人的其他感知整合在一起(强调整合这一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就是你为什么会对某个人有错误的印象——你的感知可能并不充分、对这些感知的记忆可能被其他想法污染,或者你可能没有准确地把感知整合起来。


作为防御,将某个人的形象内摄可以避免面对对他的丧失,或者缓解紧张,比如在办公室里放上家庭成员的照片,通过看到另一个人,缓解他们没有在一起的痛苦,加强内摄。


认同,指的是将内摄物整合进自己的自我意象,即成为像你所内摄物的那个样子。


弗洛伊德在《哀伤和抑郁》中指出的一样,很多人在面临丧失的时候很可能会变得像丧失的所爱之人一样来防御哀伤。换句话说,在丧失中,你将内摄的他人形象吸纳进自我表象,然后变得像丧失的那个人。这常常发生在一名父母死后,幸存下来的孩子可能在急性哀伤期里暂时使用失去的那名父母的语言、说法甚至姿态,这被称为“认同于丧失客体”。


认同还有其他类型,但它们都涉及首先创建一个人的形象,即内摄。


而内化通常是一个总括的术语,指上面说的所有这些。然而有些分析师用内化来指心智结构的构建。比如温尼科特描述的“抱持性环境”,这个概念和桑德勒的“内化图式”类似,是基本安全和幸福状态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小孩的感知会经历时间变得整合,影响小孩对世界的内摄物的稳固。例如地震失去父母,可能会搅乱孩子对身边关系的内在安宁感觉,从而破坏安全感,导致严重的焦虑。一名行为不可预测的酗酒的父母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搅乱孩子内心环境的“内化”。

-End-

近期活动预告

海之梦心理咨询


双12特惠及活动:

12.12元 体验一次专业心理咨询

12月29日!线上“巴林特”体验式沙龙开始啦!


心理咨询师训练及工作小组:

2025年 A阶训练营 | 海之梦心理咨询师实操训练营
2025年 B阶训练营 | 海之梦心理咨询师实操训练营
2025年 “巴林特”公益网络小组 组员招募

小组(团体咨询、个人成长类) :
零基础“相遇”美术线上小组招募啦
线上“爱娃”自我成长小组新一轮 火热招募中!
2025年“情绪体验觉察”小组

公益个案招募:
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12月份教学个案征集中

常规直播预告、网络课程:
每周二13:00《心事周周聊》,每周五21:00《心理夜话》,周末不定时《心理漫谈》、《周末谈心》。关注视频:海之梦心理咨询→直播回放,即可回听

一对一咨询、家庭咨询:
海之梦心理咨询预约


寻找适合的心理咨询师,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约方式:
电话:0755-83334992
客服微信号:hzmpsy120-2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用爱心呵护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专业突破障碍,用效果赢得信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