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口欲阶段(0到3岁)
二
肛欲阶段(1.5到5岁)
三
第一性器阶段(2到6岁)
四
潜伏期(6到11岁)
五
青春期和之后(13到20岁)
六
混合的
小tips
内摄、内化和认同的区别
记住,内摄是指在自己的心中创建另一个人形象的过程。要实现这种机制,需要包括对另一个人的感知(由投射所污染)、对感知的记忆,然后和对这个人的其他感知整合在一起(强调整合这一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就是你为什么会对某个人有错误的印象——你的感知可能并不充分、对这些感知的记忆可能被其他想法污染,或者你可能没有准确地把感知整合起来。
作为防御,将某个人的形象内摄可以避免面对对他的丧失,或者缓解紧张,比如在办公室里放上家庭成员的照片,通过看到另一个人,缓解他们没有在一起的痛苦,加强内摄。
认同,指的是将内摄物整合进自己的自我意象,即成为像你所内摄物的那个样子。
弗洛伊德在《哀伤和抑郁》中指出的一样,很多人在面临丧失的时候很可能会变得像丧失的所爱之人一样来防御哀伤。换句话说,在丧失中,你将内摄的他人形象吸纳进自我表象,然后变得像丧失的那个人。这常常发生在一名父母死后,幸存下来的孩子可能在急性哀伤期里暂时使用失去的那名父母的语言、说法甚至姿态,这被称为“认同于丧失客体”。
认同还有其他类型,但它们都涉及首先创建一个人的形象,即内摄。
而内化通常是一个总括的术语,指上面说的所有这些。然而有些分析师用内化来指心智结构的构建。比如温尼科特描述的“抱持性环境”,这个概念和桑德勒的“内化图式”类似,是基本安全和幸福状态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小孩的感知会经历时间变得整合,影响小孩对世界的内摄物的稳固。例如地震失去父母,可能会搅乱孩子对身边关系的内在安宁感觉,从而破坏安全感,导致严重的焦虑。一名行为不可预测的酗酒的父母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搅乱孩子内心环境的“内化”。
-End-
近期活动预告
海之梦心理咨询
双12特惠及活动:
心理咨询师训练及工作小组:
2025年 A阶训练营 | 海之梦心理咨询师实操训练营 2025年 B阶训练营 | 海之梦心理咨询师实操训练营 2025年 “巴林特”公益网络小组 组员招募
小组(团体咨询、个人成长类) : 零基础“相遇”美术线上小组招募啦 线上“爱娃”自我成长小组新一轮 火热招募中! 2025年“情绪体验觉察”小组
公益个案招募: 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12月份教学个案征集中
常规直播预告、网络课程: 每周二13:00《心事周周聊》,每周五21:00《心理夜话》,周末不定时《心理漫谈》、《周末谈心》。关注视频:海之梦心理咨询→直播回放,即可回听
一对一咨询、家庭咨询: 海之梦心理咨询预约
近期活动预告
海之梦心理咨询
双12特惠及活动:
心理咨询师训练及工作小组:
寻找适合的心理咨询师,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