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物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简称 GIC )珠宝鉴定合作单位,与权威机构联手,为大家保障正品和品质。
GIC 成立于1993年,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级珠宝玉石和贵金属检验检测机构,在珠宝检测领域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GIC 主任杨明星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院长,是从事宝石学教学、研究和检测工作 30 多年的行业知名权威专家。这次实地考察了得物查验鉴别之后,杨教授对得物查验鉴别的标准流程印象深刻:
“得物鉴别有一套标准体系,通过外观鉴别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不仅检测珠宝的材质、贵金属含量等,还会对制作工艺、外观包装等仔细比对,确保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正品。这些鉴别标准通过系统的总结,在今后可以上升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甚至成为国家标准。”
今后得物将与 GIC 在珠宝鉴别、实验室技术创新、标准制定、鉴别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大家在得物放心买到货真价实的珠宝。
比国标更细致的“得物标准”,
严格保障正品和品质
在得物超级品质保障中心的珠宝玉石鉴别区,各式各样的翡翠、和田玉、玛瑙、绿松石、珍珠、琥珀、水晶等珠宝,不论价格高低,都要经过多重查验鉴别。在品质查验环节,一件珠宝玉石商品需要经过三大工序、7 个环节、16 个步骤、70 多项近 200 个质检点,大到包装、产品款式,小到玉石手串每个单珠甚至连接鱼线。
在质检通过后,鉴别师会用高倍放大镜、玉石手电、紫外荧光灯等仪器,比对观察表面特征、内部结构、荧光反应、贵金属印记及对应证书等,对商品严格鉴别。例如对某品牌的翡翠手镯做初步鉴别时,手镯外观看起来晶莹剔透,颜值很高,但并不符合天然宝石学特征,于是使用宝石专用显微镜下放大 20 倍之后,发现表面有沟渠状酸蚀纹及荧光反应等明显异常,结合红外测试结果,鉴别师判断这批手镯均为漂白充填翡翠,于是把同一批次的 200 多件手镯都做了退货处理,并对商家进行了严厉处罚,坚决为用户拦截“假冒伪劣”。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好物,我们在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有更细致的“得物标准”。比如和田玉和翡翠,我们不仅要鉴别是否是天然材质,还会细致到玉色、种水等指标。如果一件翡翠样品,卖家宣称的是冰种,但鉴别师发现是糯冰种,虽然种水很相似,鉴别师也会进行退货;一件和田玉,卖家宣称商品是青玉,但实际鉴别发现是青白玉,即使两个玉色很相似,也同样无法过关。
国家认证的“科研级”鉴别,
“以假乱真”都能被看穿
为了进一步提升正品保障能力,得物还投入千万建成的国家认证的鉴别实验室。肉眼无法判断的商品会被送进实验室,接受 10 余种科研级设备的“考核”,从宝石显微镜到无损 X-Ray 透视设备,从外观样式到内部成分,光泽度到折射率都要逐一查验,有的商品甚至需要放大到 1011 倍观察,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和疑问。商品材质的“偷梁换柱”、肉眼无法识别的注胶、灌蜡等人工处理,在仪器下都能被一眼看穿。
比如,我们对一件“绿松石”首饰做鉴别,它的外观看起来很像天然绿松石,可以说“毫无破绽”了,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对它进一步做了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显示材质为进行过染色和填充处理的非天然绿松石,虽然它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都与天然绿松石很相似,但单价低很多,于是立即拦截了这件商品。
除了高精尖设备支持,实验室还有“硬核”的鉴别团队。得物珠宝鉴别师大多有多年珠宝、古玩专业、典当行从业经验,拥有国家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验员、国家钻石检验员、国家彩宝检验员、国家珠宝首饰评估师、 NGTC 翡翠鉴定师、英国皇家珠宝协会 (FGA) 珠宝鉴定师等各类专业认证,实验室研究团队半数拥有相关专业中高级职称,且具有 10 年以上从业经验,以专业能力和资深经验为大家把好关。
权威机构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鼓励,我们将与权威机构联手,把查验鉴别工作做得更扎实,保障每一位家人得到正品好物和优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