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电子档案袋和诊断评价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文摘   2024-11-06 09:17   河北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多学科情况进行统一评价和细分评价,成为了各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进行跨学科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基于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原理,借助电子档案袋诊断评价两项工作的有效融合,来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评价,从而形成更具应用价值,更具激励性的评价结果。在运用电子档案袋诊断评价开展跨学科教学评价时,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有序展开。

1.逆向设计评价节点

在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始为终的逆向设计原则,明确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制定跨学科教学的任务,找准跨学科教学的关键节点,并指明每一个节点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确定相应的量化标准。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达到这一节点之后,学生就要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果。

2.上传学习成果证据

在学生完成了跨学科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习成果之后,就要通过自主上传跨学科学习成果证据的方式,将学习过程的图片,学习成果的数据学习报告的内容等上传到云端,保存在特定的群组或平台上。这样一来,就能够持续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表现情况进行数据采集,获取详实而全面的学习材料。当然在各个跨学科教学的节点,教师也可以上传教学数据,通过更为详实的教学实录内容,对学生的各项表现情况进行记录。

3.开展过程数据分析

在学生和教师共同上传数据的情况下,就能够形成一个详实的电子档案袋,其中包含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内容此时各学科教师就可以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对这些上传的数字证据进行远程的共同评价按照各自的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形成详实的过程评价结果。

4.给出评价诊断意见

在进行过程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诊断结果,明确具体的改进方案,让学生在明确自身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这种诊断评价的结果既能够反映学生在各学科上学习的问题和不足,也能够从跨学科整体角度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不足,是有效助力其进行学习改进的关键所在。

5.指导学生自主改进

在形成了评价诊断结果之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改进,从而逐步消除自身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显著提高各学科知识的掌握水平,最终达到跨学科整体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在诊断性评价结果的助力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显著的提高,核心素养也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体来看,数字档案袋诊断评价的做法看似简单,却有效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还利用了远程合作评价的创新做法,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激励,切实发挥评价环节的作用,提高跨学科教学的效果,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研宝
教研宝,助您教学提升,教研成功,课题申请一路畅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