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里的医保

文摘   2024-10-28 07:03   湖南  
(建议边听音乐边阅读此文)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完美的存在。作为医保人,时常在想:别人眼里的“医保”是个什么样子?

但现实告诉自己还是不去想的好,因为情况似乎很明朗:医院提到医保会想到是不是医保又要来检查了?企业提到医保想着我的某个产品是不是要被集采了?老百姓听到的也是“医保要求住院不能超过15天”、“医保不让进口原研药进医院”……

前几天看到同事在说《沉默就会挨骂》,好像在这个谁都可以制造话题、带节奏的时代,医保真的是经常被骂。

前段时间国家医保局对江苏无锡某医院飞行检查并进行处罚,竟有一股力量将网络舆论引向医院关闭、多少人员失业…,真不知这是个多坏的逻辑,难道是要继续留着这样的医院和坏蛋挖全体参保人的“墙角”吗?

不同的立场都可以放大自己的立场,带动汹涌的舆情,有时面对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医保真是百口难辩。我们在不断进行抽丝剥茧宣传解读政策的同时,不妨也来点宏观整体分析。

在卫生健康保障事业中的各个角色:群众的诉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及其管理部门的追求,管理运营好医院,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并尽可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价值收入;医药企业的目标,以创收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医保部门想的更多的,是管好用好群众的医保基金,它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从信息发布和宣传上看,以上角色,客观地讲:医药企业和医院从业人员相对固定,是精英群体,话语权大;群众基数最大(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但因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且患者的体验容易情绪化,往往不是完全相信医生的引导就是反向引发医患矛盾;而医保部门作为2018年后新成立的单位,体量小、人员少,势单力薄,虽一直为群众鼓与呼,但不一定被理解。

在本轮医改中,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是清晰的:通过医药集采挤压药品和医用耗材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水分,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收入,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控制过度医疗带来不合理费用增长,通过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防止跑冒滴漏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一项事业的推进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医保部门有时是循序渐进,也有时会猛药去疴。改革中没有绝对完美的政策,只有尽可能最优地选择,但改革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在改革面临利益调整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反应不尽相同。有的能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改革;有的却固步自封不能自拔,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不断制造话题,宣泄情绪;还有媒体或自媒体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博取流量。

兼听则明,改革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也需要听到不同声音。但希望多一些客观公正的评论和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片面的利益诉求和情绪的裹挟,更不要无端的让医保成为“背锅侠”。

世界是矛盾的,通过改革或斗争不断进步,实现螺旋式的向上发展。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定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医保任重而道远。

湘无恙
这里有最新鲜的医保科普,最通俗的医保辨析。欢迎关注,欢迎投稿∶xwy2024@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