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丨《南诏国大理国通史纲要》

文化   2025-01-12 10:08   安徽  


目  录


导 言

上编  南诏国史

第一章  唐朝大一统国家政权对西南的治理与南诏国的建立

第一节  唐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与唐朝民族关系特点

一、唐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各民族的治理

二、唐前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三、唐前期唐朝的民族政策

第二节  唐朝统一西南的战略与南诏国的建立

一、唐对南宁州的治理

(一)平定南宁州爨氏势力完成国家统一战略

(二)唐朝初年在南宁州设置的羁縻州县

二、南诏国建立

(一)南诏国建立的背景

(二)蒙舍诏灭白子国建立政权及相关的历史传说

(三)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与南诏国建立

(四)南诏国的东扩与爨氏政治集团的灭亡

(五)南诏国建立的原因分析

三、南诏辖境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建立南诏国的主体民族

一、建立南诏国的乌蛮

(一)乌蛮的由来

(二)关于乌蛮民族源流的讨论

二、拓东节度辖境内的乌蛮

三、南诏国都城十赕地区的乌蛮

四、会川都督府的乌蛮

五、南诏国与唐朝边境地区的乌蛮

六、乌蛮的分化与融合问题

(一)蒙舍诏之外各诏的灭亡及其民众的去向

(二)关于两爨蛮的辨析

七、乌蛮的社会与文化特点

第四节  南诏国早期与唐和吐蕃的关系

一、南诏国早期与唐朝的关系

(一)唐朝扶持南诏与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二)唐朝与南诏国的“天宝之战”

二、南诏国与吐蕃的关系

(一)吐蕃的由来与发展

(二)唐代吐蕃的崛起

(三)南诏与吐蕃的关系

第二章  唐朝与南诏国复杂的博弈关系及南诏国辖境内民族的发展

第一节  南诏国与唐朝、吐蕃复杂的博弈关系

一、唐朝与南诏国的贞元会盟

(一)韦皋对唐朝与南诏国关系的调整

(二)贞元会盟

二、异牟寻去世前后南诏国的政治形势及唐朝的政治态度

三、王嵯巅攻入成都与南诏国的西川战役胜利

四、南诏国与其边境地区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南诏国辖境内民族的发展

一、乌蛮系统的相关民族

(一)施蛮、顺蛮

(二)磨些蛮

(三)和蛮

(四)徙莫袛蛮

(五)寻传蛮与裸形蛮

(六)锅锉蛮

二、白蛮

三、百越系统的相关民族

(一)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

(二)茫蛮部落

(三)棠魔蛮(白衣)

三、与苞满、闽濮有源流关系的民族

(一)望蛮

(二)扑子蛮

(三)三濮

四、南诏国的汉族

五、本时期进入南诏国的苗人

六、南诏国的民族迁徙与人口流动

第三章  唐朝后期的衰落与南诏国灭亡

第一节  晚唐时期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

一、南诏国进攻安南

二、唐懿宗咸通年间南诏国围攻成都

三、唐僖宗时代南诏国与唐朝关系的改善

四、晚唐时期唐朝与南诏国一次没有结果的和亲

第二节  南诏国的灭亡

一、南诏国灭亡之前动荡的政治格局

二、大长和国的兴亡

三、大天兴国的兴亡

四、大义宁国的兴亡

第四章  南诏国的经济

第一节  南诏国的农业

一、农业与农作物生产

二、水利

三、畜牧业

第二节  南诏国的制盐业

一、盐井的分布

二、盐的开采

三、盐的销售

四、盐与民族关系

第三节  南诏国的矿冶生产与手工艺生产

一、兵器制作

二、铜铸器物

三、金、银等贵金属的生产

四、纺织业与服饰

(一)纺织业

(二)服饰

五、其他手工艺生产

第四节  南诏国的商业贸易

一、集市贸易

二、货币

三、南诏国的贸易通道

第五节  南诏国经济发展特点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经济结构单一

第五章  南诏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南诏国的国王名号及相关问题

一、国王名号与相关礼仪

二、南诏国国王的世系、谥号、年号

(一)南诏国的建立者细奴罗(亦名龙独罗)考释

(二)罗晟等南诏国国王世系考释

三、关于南诏国国王世系文本书写的讨论

四、关于南诏国国王年号、谥号、庙号文化属性的讨论

第二节  南诏国的官制

一、清平官

二、六曹九爽

三、大军将

四、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南诏政治生活中的礼服与勋章制度

一、礼服

二、南诏的告身

(一)唐与吐蕃的告身制度

(二)南诏告身与唐、吐蕃的告身关系

第四节 南诏的军事制度

一、南诏的军事组织

二、南诏的军事训练

第五节 南诏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

一、大量吸收唐朝政治制度

二、部分借鉴吐蕃政治制度

三、南诏政治制度多元性的构建与南诏对唐蕃关系的调适

四、以佛教高僧为“国师”

第六章  南诏国的思想文化及其交流

第一节  南诏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其交流

一、南诏国法律文化中的唐律因素

二、南诏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第二节  南诏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一、书法绘画艺术交流

(一)南诏国的书法

(二)文字的交流

(三)绘画艺术的交流

二、文学艺术交流

三、科学技术交流

四、音乐艺术的交流

五、石窟艺术的交流

第三节  南诏国与南部、西南部境外国家和民族的交流

一、弥诺国、弥臣国

二、骠国

三、昆仑国

四、真腊国

五、大秦婆罗门国、小婆罗门国等

第七章  南诏国的宗教

第一节  传统民间信仰

一、铁柱崇拜

二、民间“巫鬼教”信仰

第二节  佛教信仰

一、密宗与南诏国的阿吒力教派

(一)密宗与阿吒力

(二)阿吒力教传入南诏国

(三)阿吒力教在南诏国的发展

二、南诏国时期的寺庙、佛教造像与佛塔

(一)寺庙

(二)佛教造像

(三)佛塔

三、南诏国时期的观音崇拜

四、汉传佛教

五、藏传佛教

六、南传上座部佛教

第三节  南诏国时期著名的佛教僧人

一、阿吒力教僧人

(一)赞陀崛多

(二)杨法律、段道超等密教初传僧人

(三)阁皮和尚与莫诃罗嵯隆舜

(四)妙香国老僧、观音长者、莲冠老僧、持锡老僧

(五)道安大士、宗保禅师、道清和尚、无言和尚

(六)谷女高氏、白伽师、寿海法师、摩矣太后、大理无言和尚、白当法师

二、汉传佛教僧人

(一)荆州张惟忠禅师

(二)圣师李成眉及相关僧人

(三)禅陀子(纯陁、施头陀)、智照法师、小澄尊者、北院通禅师

(四)道南和尚、㱔岛法师、普瑞禅师、张建成、杨波远大士

第四节  道教与其他宗教

一、道教

(一)南诏国道教源流

(二)南诏国道教与内地道教的交往

二、景教

三、伊斯兰教

第八章  南诏国的城镇

第一节  汉晋时期的城镇建设与南诏国城镇格局

一、两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主要城镇

二、魏晋至隋代云南的主要城镇

第二节  南诏国前期的“内地”与“边疆”观念及其行政区设置

一、南诏国的“内地”与“边疆”观念

二、南诏国洱海地区的赕

三、南诏国洱海地区以外的节度

四、南诏国前期的城镇

(一)唐代边州都督府的城镇和各民族的聚落

(二)唐初云南城镇的类型

(三)南诏国建立初期的城镇格局

(四)南诏国建立初期的城镇类型

五、南诏国前期的政区治理与城镇发展特点

第二节  南诏国中后期的城镇

一、南诏国城镇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南诏国王城的修筑与变动

三、南诏国王城的主要建筑

四、南诏国行政区设置制度

五、考古发掘中的南诏国主要城镇

(一)太和城

(二)拓东城

(三)龙口城

(四)阳苴咩城

(五)龙于山城

(六)古城村城

(七)邓川城

(八)白崖城

六、南诏国王城的城防体系

下编  大理国史

第一章 大一统中国的短暂分裂与大理国的建立

第一节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分立

一、五代概述

二、辽、宋、夏、金的分立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大理国的建立

一、大理国建立者段思平的相关传说

二、大理国的建立

三、“大中国”与“后理国”

第三节  大理国的民族

一、白蛮

二、大理国境内的乌蛮诸部

三、大理国边境地区的民族群体

四、大理国境内氐羌系统的其他民族群体

五、大理国境内及边境地区的百越系统民族

第四节  大理国的民族关系

一、大理国内部的民族关系

二、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

三、大理国边境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

(一)大理国边境地区各民族与宋朝的关系

(二)大理国与罗氏鬼国、罗殿国、自杞国、广源州侬氏政权等的关系

四、大理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关系

五、大理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空间构架

第二章  大理国的经济

第一节  大理国的农业

一、农业与农作物生产

二、水利

三、畜牧业

第二节  大理国的矿冶生产与纺织业

一、兵器制作与矿冶业

二、纺织业

第四节  大理国的商业贸易

一、大理国境内的集市贸易

二、大理国的对外贸易

(一)大理国与宋朝的朝贡贸易

(二)大理国与南宋的马匹交换贸易

(三)大理国与南宋的其他贸易

(四)大理国与东南亚的贸易

三、大理国的货币

第三章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大理国国王名号及相关问题

一、国王名号

二、大理国国王的世系及相关文化

(一)大理国国王世系考释

(二)关于大理国国王禅位出家为僧问题的讨论

(三)关于大理国国王年号、谥号及联名制度的讨论

第二节 大理国的官制

一、南诏国大理国职官之比较

二、大理国节度、都督的变化

三、僧官制度

四、大理国的军事制度

第四章  大理国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大理国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交流 

一、大理国文化与儒学交流的途径

二、儒学交流对大理国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其他的文化交流

一、佛教文化的交流

二、文化艺术交流

(一)文学艺术的交流

(二)绘画书法艺术的交流

三、石窟艺术的交流

第五章  大理国的宗教

第一节  佛教阿吒力教派

一、大理国时期阿吒力教的信仰

二、观音崇拜

三、大黑天神崇拜

四、阿吒力教僧人的行为特征

(一)按照密教仪轨行事

(二)持咒

五、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寺庙

(一)筇竹寺

(二)曹溪寺

(三)昆明地藏寺

(四)佛塔

六、大理国佛教与内地佛教的交流

七、大理国时期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第二节  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僧人

一、阿吒力教僧人

(一)杨才照、杨俊升

(二)赵实、董伽罗、觉印、慈济和尚

(三)杨都师、赵迦罗师、阿阇黎、罗岷大师、清牓法师

二、汉传佛教僧人

(一)净妙澄禅师、皎渊禅师

(二)清凉弘修大师、普济庆光禅师、普慧禅师、无住禅师

(三)玄凝、释富畔、阿标头陀

三、大理国时期佛教僧人的特点

(一)部分僧人是在家修行的密教教师

(二)儒学与佛教相结合

第三节  大理国时期的道教

一、大理国时期的道教与宋朝的关系

二、大理国时期道教信仰特征

第六章  大理国的政区设置与城镇

第一节大理国前期的政区设置与城镇

一、大理国王畿

二、善阐节度

三、统矢逻节度

四、会川节度

五、剑川节度

六、永昌节度

七、软化节度

八、银生节度

九、通海节度

第二节 大理国后期的政区设置

一、王畿区域

二、八府

(一)永昌府

(二)腾冲府

(三)谋统府

(四)建昌府

(五)会川府

(六)弄栋府

(七)威楚府

(八)善阐府

三、四郡

(一)石城郡

(二)河阳郡

(三)秀山郡

(四)东川郡

四、四镇

(一)最宁镇

(二)成纪镇

(三)金齿镇

(四)蒙舍镇

第三节 大理国后期的城镇

一、“双中心”城镇格局

二、大理国的次级中心城镇

第四节  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视域下大理国城镇发展的历史因素与地域特色

一、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与大理国城镇

二、具有大理国特色的民族聚落与城镇

第七章  大理国的灭亡与原大理国辖境重新回归大一统中国

第一节  蒙古帝国消灭南宋的战略与大理国的灭亡

一、蒙古帝国消灭南宋的战略

二、大理国的灭亡

第二节  大理总管段氏家族与朝廷的政治博弈及大理国历史的最后终结

一、大理总管段氏家族与朝廷的政治博弈

二、大理总管段氏家族的衰亡与大理国历史的最后终结

第三节  云南行省的建立与元朝对原大理国辖境的治理

一、云南行省的建立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云南行省建立的背景

(二)万户府的设置与云南行省的正式建立

(三)路、府、州、县的设置

(四)宣慰司体系的设置

(五)元代云南行省土官的设置

二、云南行省部分政区调整与民族交融

三、在云南行省建立站赤与发展经济

四、推动儒学教育与加强云南行省的文化建设

后记


定价:198元/套

包邮:198元/套

(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除外

联系微信:wz101003

民族史
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汇聚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资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