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姐姐童芷苓

文化   2024-09-21 00:01   北京  

童芷苓(1922—1995)



  酷爱京剧艺术的姐姐童芷苓,少女学戏时家境贫寒,学戏的经济来源经常以典当支持,有时家中无物可当只得停学。她一是把所学会的戏每日刻苦默练,二是寻机实践,那时无名小卒没有进剧场登台机会,只能与二哥寿苓背着戏包,步行往返几十里到野台子(庙会)等处演出,三是看前辈名角演出学戏,无钱买票只得千方百计混入剧场,一次荀慧生先生演出,芷苓因无票被轰出剧场,她就爬上剧场的栏杆,从窗户外看完。回来凭借记忆背会。就这样一句一句地学下来,靠热爱京剧的赤诚和坚强毅力和刻苦勤奋精神,终于进入剧场登上舞台,且崭露头角,如愿以偿成为荀慧生、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


童芷苓在天津拜师荀慧生


  虽然她拜了两位名师,但并未封闭自己,除了梅、荀两位大师的戏,她也演程砚秋、尚小云先生的戏。在我尚未学戏前,第一次登上京剧舞台就是在她演出《锁麟囊》时扮演小孩。其中有个插曲,因为我看姐姐演戏很入神,到我念台词时脱口而出“我要蓝马”,姐姐用手捏了我一下,方才醒过来,想到错了浑身冒汗地望着她,只见她从容地念道“世上哪里来的绿马呀”,第二天报上登出,小弟念错姐姐救场。姐姐对艺术要求很严,在她演出全部新编历史剧《陈妙嫦》时,其中有一折追舟的戏,我在其中扮演艄翁,为了两人表演船上动作配合得严,每天早晚都要和她练上两遍,而且一起去北海公园租上一条小船,划至湖中,她就站起来让我晃动小船,我怕危险而她毫无惧色地说,这样在台上才有人物真实感受,当时我真是提心吊胆,因为她正在怀孕之中。


【音频】童芷苓《武则天》选段
(1962年)

  在舞台上充满活力,自信,娇媚中隐藏着刚劲的表演是她独特风格,几十年她不仅在京剧舞台,也在电影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才高志远,认为先辈一代一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剧目独特的表演流派,而我们,也应当创造出自己风格的戏留给后人。创出童家流派是她最后的向往,为姐姐精神所动,我们童氏兄弟姐妹才齐聚上海,从整理传统剧《雁门关》《樊梨花》到移植新编历史剧《二度梅》《龙女牧羊》《尤三姐》《武则天》以及现代剧《赵一曼》等等,正当艺术之舟一帆风顺驶向理想航程,却被一阵狂风恶浪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尽管留下了遗憾,由于她积累了各种流派艺术营养,宽广的戏路,加上她个头、扮像、甜润的嗓子,几十年来南北载誉,创造了不少优秀剧目,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姐姐不仅是手牵着手把我领上京剧舞台,也是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和敬爱的老师,在纪念她诞辰85周年之际,我对姐姐无限怀念,大江南北广大观众不会忘记童芷苓这个名字,不会忘记她为京剧发展所做的贡献,在京剧艺术史上永远会记载着她光辉的一页。



【音频】童芷苓《玉堂春》选段
(1980年静场录音)

  芷苓出生于天津,家中很穷困,父亲常失业,母亲是中小学教师。我兄妹共有五人,家里人口多,她的薪水如何能养家糊口呢?我们读书是读不起的,为了改变贫困状况,父亲就让我和芷苓学习京剧。最初请的老师是剧团里跑宫女、演院公武行下手的基层演员,她学的戏如:《花园、彩楼》《六月雪》《女起解》等折子戏。请来的老师问我父母,孩子学戏,是吃戏饭呢,还是只玩玩票呢?父母回答当然是演戏为生了,随即点起香烛,供上翼宿星君,叩头行拜师礼,以后每天由老师教一二小时。老师严肃正规的教念白、唱腔,他念一句我们跟着他念一句,学唱时也是这样,因为旧时艺人识字不多,没有剧本、曲谱,只是口传心授。


《虹霓关》 

童芷苓(13岁)饰 东方氏、童寿苓 饰 王伯当


  我们初上台开始只在前面唱唱开锣戏,也没有钱拿,不过是借台演戏而已,经过努力戏码渐渐往后捋了,搭班演戏也能挣钱了,家里经济好一些了能到有名气的老师家去学戏了。如跟王云卿学《虹霓关》,跟杜富隆学《穆柯寨》,跟邢鸿声学《武家坡》,跟蒋鑫萍学《得意缘》等。有一时期芷苓姐搭班新中央剧院(中型剧院),主角新艳琴辞班不演了,由芷苓顶替上去,除了演传统戏外,大多是新排的古装戏,如《三妇艳》等,芷苓还参加过“奎德社”,除了演传统戏外,主要演时装戏如《啼笑姻缘》等……芷苓晚上演出,白天黑夜都要“钻锅”读剧本,背戏词非常辛苦!


《大劈棺》 童芷苓 饰 田氏


  从拜了荀慧生老师之后,我们把家迁居到北京,由荀先生介绍经励科组班演出,登记是“苓社”剧团。演出上座率不好,一般只有三、四百人。幸好上海黄金戏院来京接角儿演出,邀得李盛藻老生挂头牌、芷苓挂二牌,结果上座也不佳,老板们很着急,建议芷苓演《大劈棺》《纺棉花》,这两出戏她根本没有见过,只好“钻锅”吧,由李宝奎、韩金奎等给她说戏,又找了曲艺演员教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等。要在很短时间学会许多东西,真难为她了!这二出戏有刘斌昆、韩金奎二位名丑助演,果然一炮而红。从此在上海扎下了根基,以后多次在上海皇后、中国、天蟾等剧场演出,合同起码要一个月,而且一续再续。


【音频】童芷苓《勘玉钏》选段
(1982年录音)

  芷苓学习荀派,并不只是一意刻画模仿,而是发挥自己所长,有所改进,有所创造,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金玉奴》一剧“推江”一折,她就加强了唱腔和表演,“洞房”棒打一折也加重了唱、念。以往这出戏不为观众和演员们所重视,自她演出后就成了热门了。她看荀先生的戏是最多了!我家是在西单,街对面就是长安戏院,只要逢荀先生演出她必定去看,坐在荀家的包厢里。荀先生不会亲自教徒弟的,她是跟荀先生大弟子魏效荀学的。梅先生、程先生都不曾教过她戏,但是梅派《凤还巢》《生死恨》《醉酒》,程派《锁麟囊》《荒山泪》,以及尚派《出塞》她都曾演过。《出塞》她是跟杨荣楼学的,跟班世超学会《金山寺》,跟韩世昌老师学会《刺虎》。总之,她秉性好学,只要看到喜欢的戏,就想学到手。文革后她从牛棚里解放出来,不久又重登舞台,她的表演艺术居然会突飞猛进,问她原由,她说十年的牛棚生活,在斗、批、写检讨的间歇时,她就暗自琢磨戏中的角色,譬如《勘玉钏》,于素秋被骗过程太简单了,她就增加了一些身段和情节。在母亲灵前叹〔反二簧)也增强了悔恨的表演情节。


【音频】童芷苓《红娘》选段
(1980年录音)

  我认为芷苓姐的花旦戏演的最好,念白自然、不拿腔做调,表演生动活泼,还很幽默,过后回味无穷。我觉得学她可不容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朋友们有机会看看她的《铁弓缘》录像,就知晓我言不虚也!


  (摘自 《中国戏剧》2007年02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ddq9999
地址:北京
编辑微信:sunjuefei>
邮箱:sunjuefei@vip.sina.com

咚咚锵
梨园内外大事小情,咨讯快递图文并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