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地理团队,依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等人主编《道地药材标准汇编》,将道地药材地理信息,按照省级行政区划逐一进行标记,绘制出中国道地药材分布图。
要了解一方的物产丰富与好坏,通常的判定标准就是数量与质量,道地药材也不例外。而按照省级行政区划,从统计的数据来看,≥15味道地药材的只有3个,四川(32)、浙江(16)、广东(15)。其出产的道地药材在传统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声名在外。
川药
川贝枇杷膏,两种四川特产的经典组合。适宜枇杷生长的海拔通常不超过1500m,而道地的川贝母长在高海拔地区。可以说,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一款“止咳神药”。
历史上,川药通常指四川、重庆两地产的药材。
如果在网络中搜索“某某省药材之乡”,四川、重庆是无法找不到的。只有类似于“黄柏之乡”“黄连之乡”“麦冬之乡”……可见其优质药材之多,分布之广,整个巴蜀地区就是个药材库。
从数量上看,四川省所产的道地药材雄踞榜首,甚至超过了第二、第三名的总和。将四川、重庆这两个有特殊历史渊源的省级行政区合并统计,川药数量更可谓遥遥领先。
而从分布区域上看,这些以“川”字开头的道地药材,不仅仅在川、渝,还辐射到陕、甘、青、藏、云、贵、鄂、湘等地,这是其独有的现象。
广药是指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出产的道地药材。广药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就是南岭。其大体上的区位为,湖南、江西两省的南部与广东、广西两省群山相连的区域。这里不仅是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道地药材产区划分的依据。南岭之南,称为岭南。南岭以南出产的药材可称之为广药。同川药一样,今天的人们,即使没有用过也听说过广药。熟知的如广东出产的陈皮、化橘红、广藿香,广西出产的罗汉果。还有如广西蛤蚧、广西莪术(é zhú)、合浦珍珠,海南的广槟榔、广益智、海南沉香都是知名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的杭白菊,鲜花状态。地处太湖以南,钱塘江以北,杭嘉湖平原的桐乡所产为道地。
浙江作为一个资源禀赋大省,中药材资源丰富。
其所产的很多药材有“狭域分布”的特点,即所产的道地药材仅在本省域内分布,也就是所谓药材的“一源一道地”。
浙药中最有名的当属“浙八味”。浙贝母、浙元胡、浙玄参、浙麦冬、杭白菊、杭白芍、杭白术(zhú)、温郁金。这几味药材这么有名,说明其品质疗效确实是好。譬如,菊花种类就非常之多,分布极广,而能称之为道地药材,或者能排得上名号的只有少数几种。浙药的分布集中在杭州、金华、淳安等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有着“浙药之乡”美誉的,金华市下辖的磐安县。
从中国道地药材分布图的统计数据,结合数量、质量、知名度以及空间集中度来综合考量。还有三个知名的特色道地药材产区。道地滇三七,产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县及周边地区。
就商品属性而言,消费者教育做得最好的可能就属云南药了。从《道地药材标准汇编》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滇西北、滇东南、滇东北是其重要的产区。早在1952年,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王药雨先生(霍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等诸多耳熟能详良方的研制者),在对云南药材资源进行统计的时候就发现,滇西北的大理、丽江,滇东南的保山,滇东北的曲靖、武定等地,药产密度殆为各地罕见。“九大仙草之首”——安徽六(lù)安霍山石斛。中国最北野生石斛(北纬31°),多生长在海拔1000-1500m山区。据说野生霍山石斛年产量已不足1公斤,极度稀缺。
淮河、长江把安徽截成了三段,“不南不北”的“散装”安徽也是个中药材大省。两条河流不仅分出了饮食、口音、文化、还分出道地药材产区。淮河以北的淮北平原以亳州(bó)为代表:亳菊、亳白芍、亳桑皮、亳紫菀……中部,江淮间的丘陵地区以霍山、滁州为代表:安苓、石斛、滁菊、滁州白头翁……长江以南皖南山区黄山、宣城为代表:贡菊、宣木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处皖西北的亳州,其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以及全国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黑色的六位地黄丸里用的就是炮制后黑色的熟地黄。焦作市下辖的温县、博爱、武陟(zhì)等地为道地产区。
河南省焦作市,古为怀庆府属地。然而,怀药不仅仅是指焦作地区所产道地药材,广义上的怀药是指河南出产的药材。河南药材有两大重要产地,焦作和禹州。在地理位置上,这两地刚好由黄河分开。黄河以北为焦作,黄河以南为禹州,河南省的省会郑州位于其间。相较而言,地处中东部地区的河南省,自然环境相对简单。从地貌上来看,豫西自北向南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豫东则是平原。在河南省北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区域就是“四大怀药”
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的产地焦作地区,以及明清以来的重要的药材集散地禹州。按照传统,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道地药材还可以分为关、西、南、北四大产区。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三宝里面两个都是道地药材。
“关”字很好理解,山海关。“关外”东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道地药材为关药。
东北在地理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纬度偏北、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而再进一步,在对关药地理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后会出现一个关键词——山地林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等都是药用资源的宝库。很长一段时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广为流传,但在中医药行业里可能并不适用。肥沃的黑土地,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是道地药材的一片“热土”。
西药
内蒙古阿拉善戈壁滩,图中为两味西药特产,锁阳(前)、肉苁蓉(后)。
西安以西,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道地药材。西药,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不是长在沙漠里就是长在黄土中,这当然和地理区位有关。按照常见的道地药材区域划分,枸杞、锁阳、秦艽(jiāo)、岷当归、肉苁蓉、西甘草等都可归为西药。而这样划分就囊括了国土空间的一大片区域。进而就解释了西药“广域分布”的特点,除陕西潼关地区特产潼沙苑、宁夏中宁的枸杞、甘肃特产岷县当归以外,其它西药很多都属于“一源多道地”。产区范围较大,分布在各省间。南药中的特殊代表,福建泉州所产的建神曲。与大部分药材不同,神曲是由麦粉、麸皮混合各种草药发酵而成,类似白酒酿造中用到的曲(qū)。南方,江西、福建、江苏、上海、湖北、湖南等地的道地药材,可称之为南药,有的也叫做“江南药”。乍一看,从空间格局上来理解,南药显得比较散装,没有什么规律。而换一种表述方式,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都可以称之为南药。这样以横向的纬度来观察,对南药地理区位的理解就一目了然,很好解释了。南药著名的产地包括,“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由江西宜春代管的樟树市;闽西北的南平建瓯,靠近海边的莆田、泉州;江苏苏州周边等地。北药知名道地药材山东东阿阿胶。阿胶用东阿当地的地下水,采用传统的炮制工艺熬制。由此可以看到,“道地”二字的内涵和外延,绝不仅仅是产地。
北药,北方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中部等地的道地药材。有部分研究者,在对中国药材区域划分时,会将秦岭-淮河以北,乌鞘岭以东,作为一整个北方药材大区,再在其中划分为小区进行研究。此时的“北药”就变成了“华北暖温带中药区”。河北、山东、山西则是其中三个重点地区。知名的就有山东的阿胶、青州蝎、莱阳沙参、齐州半夏,河北的祁薏米、祁紫菀、西陵知母,山西的连翘、远志、潞党参。
——————后记——————
道地二字,“道”常指区域划分,而“地”常指地形、地貌、地理。任何标准没有一成不变的,初略归纳的10大产区,某味药材的分布规律亦是如此。在以地理的视角,从空间维度结合百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医临床应用,实际上,能看到的是中药材资源分布、品种、丰富程度的变迁。
参考文献:
[1]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北京科技出版社,2020
[2]秦松云,肖小河等.道地药材分布特点的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13(6)
[3]陆兆华,叶万辉等.我国道地药材的产区分布和区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1)
[4]田硕,苗明三.中药道地药材及演变.中医学报,2014(4)
[5]王药雨.云南药材出产初步分析(续完).江西中医药,1956(10)
本文创作
策划:Joey 撰稿:刘青桥 制图:李雅琼 部分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