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 | 固收:债市短期迎接赎回挑战

财富   2024-10-11 07:25   上海  

节后首日,股市开盘高开后低走,债市随之调整,理财、债基均迎来不小赎回压力。与历史相比,本轮理财赎回持续时间和规模可能介于2022年底和之后的几波小赎回之间,二永债及长久期、弱资质信用债预计成为表现较弱的债券类型。建议继续关注股市表现、财政政策、央行行动、资金面等。

点击小程序查看研报原文



核心观点

债市短期迎接赎回挑战。10月8日节后开盘首日,股市开盘高开后低走,债市随之调整。不过,截至收盘利率调整幅度有限,其中10、30年国债分别上行4bp、2.5bp,但信用债、尤其是二永债调整幅度较大,5年AAA-银行二级、永续债分别上行11、13bp,5年AAA中票上行7bp。10月9日资金偏紧、股市回调,长期利率债有所企稳,短端和信用债继续大幅调整。从理财破净数据来看,近期理财破净数量增加,但仍少于2023年9-10月。

我们在10月6日的报告《节后债市面临的挑战与机会》中曾提示节后债市的风险点:财政加码超预期、理财赎回、资金面以及融资需求回暖。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尚未公布,周六召开的财政部央行联合会议是下一个关注点;理财赎回昨日再度被触发,后续关注赎回强度;资金面在节后有所收紧,继续关注;融资需求回暖迹象尚未明显。

那么,理财-债基为何又被赎回?为何是节后?
一是,从过往赎回发生的条件来看,基本面或政策面等决定行情的根本因素出现拐点,加上市场韧性不足、净值下跌等同时具备时,往往会发生较大规模赎回反馈。目前来看,这些条件或都处于临界状态。

二是,从理财低波和积累浮盈能抵御的债市调整幅度来看,20-30BP可能是分水岭。主要考虑与历史相比,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当利率调整超10bp后,赎回出现。当前与2022年底相比,无论是浮盈还是低波角度都有优势,或能在更大程度上抵御市场波动。而且,从8月下旬的小赎回风波来看,信用债的调整幅度在十几bp时,市场开始对赎回反馈有所担忧。当然实际中,不同理财的低波保护不同,承受的市场波动也不同,但20-30bp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阈值”。节前10年国债较2%的低点已上行20bp,接近“阈值”,节后债市的再度调整可能引发赎回反馈。

三是,股市分流理财资金也是重要原因。节前股市热度较高,仅9个交易日,上证从2700点附近攀升至3300点上方,涨幅超20%。经过长假期间的情绪发酵,节后首日A股开盘上涨。这一因素也促使不少资金赎回理财后转战股市,理财收益率“不够好”也可能成为赎回的理由。

赎回可能持续的时间和规模?历史上看,每一轮理财赎回持续时间不一,大规模的理财赎回如2022年11-12月,理财赎回大约从11月中持续至12月中,大概一个月。当然若更细致划分,此轮赎回又包含两小波,中间11月下旬曾有过一周左右的停歇。小规模的赎回,如2023年9月、2024年8月上旬、2024年8月下旬,赎回仅持续一周左右。那么本轮赎回可能的持续时间怎么看?我们认为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与2022年底相比,理财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明显增强;与2023年、2024年8月的赎回相比,当前基本面和政策面、市场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债更不利。

从理财和债基规模变化来看过往的赎回规模。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中,理财规模从2022年10月的30.9万亿下降至年底的27.3万亿,减少3.6万亿。跨年后的2023年理财赎回冲击虽结束,但理财规模持续下降至3月的24.2万亿,较规模巅峰期减少21%。债基规模也从2022年11月的8.46万亿下降至12月的7.66万亿,减少0.8万亿。不过此后23年、24年8月的赎回中,理财规模未出现明显下降,相反债基规模下降较多。我们认为,本轮理财赎回规模减少可能介于两者之间。鉴于近年理财更多将债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使用,债基可能将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规模下降可能较多。

赎回发生后如何有效阻断?
1、“外力”往往是阻断较大规模赎回反馈的关键因素。例如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的平息离不开监管助力。流动性方面,22年11月以来资金持续偏松, 11月23日,央行官宣降准25bp。银保监会也第一时间摸牌短债和理财赎回情况。12月央行召集银行开会,允许银行表内资金承接调整幅度较大的二永债,并给予一定的指标宽限期。这一举措对阻断赎回负反馈起到了关键作用。再如8月下旬的小赎回风波中,央行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资金面放松、指导做市商正常做市等),防止反馈循环强化。节前,央行还要求部分理财报送净值回撤情况。

因此,当前监管行为被市场密切关注。10月9日早盘央行逆回购继续缩量续作,资金持续偏紧,对债市造成一定冲击,短端利率调整。后续继续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行或货币当局公开市场买卖债操作、资金面以及监管的其他动向。这些举措可能对阻断赎回反馈有重要意义。

2、另外,新媒体缩短了情绪和信息传导的链条,股市和债市都是如此。在此背景下,行情切换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反而降低了反馈的烈度。若后续股市表现不佳,那么债市调整和赎回压力将减轻。但若股市经历调整后走出更为健康的“慢牛”行情,那么债市的赎回压力可能将更大。

3、市场自身也有调节机制。当市场调整到一定程度后,欠配机构如险资将入场配置,抑制市场调整。此外如2022年,摊余成本类理财产品可能也会出现,有助于稳定行情。

如何看待本轮赎回的市场影响?
1、理财赎回在所难免,债市可能超调。目前来看,理财、债基进一步赎回在所难免,尤其是理财净值公布有滞后性,居民看到理财净值回撤后可能将继续赎回理财。这可能是引发超调的关键因素,且幅度难测。财政发力情况落地,股市反弹歇脚期可能带来转机。

2、对于其他类型债券而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大体相似。过往每轮赎回潮中,各类债券总是表现出相似的规律:(1)信用债表现弱于利率;(2)二永债往往波动最大,银行永续表现弱于二级资本债;(3)信用债资质越弱表现越差;(4)永续债表现不及普通债;(5)长债表现不及短债。

本轮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尽管长期利率债较为拥挤,但本轮调整中利率债的表现远比预期要好,二永表现依旧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二永债承担了过往赎回反馈中利率债的角色,机构可能倾向于抛售二永,筹集流动性。
第二,10月9日不少城投、产业债出现抛售,+50/60bp甚至更多成交,尤其是弱区域、期限较长或可能退平台的城投债等。

3、信用利差得到进一步修复。截至10月8日,1年/3年/5年AAA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修复至47bp/48bp/47bp,位于2014年以来的历史54%/72%/56%分位数。1年/3年/5年AAA-银行二级资本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54bp/51bp/55bp,位于历史82%/53%/29%分位数。1年/3年/5年AAA-银行永续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56bp/55bp/61bp,位于历史92%/51%/53%分位数。伴随赎回深入,信用利差有望得到更好的修复,各类债券比价也有望更加合理。

4、对配置盘而言,10年国债2.2-2.3%左右可以转为积极,建议选择左侧逢调整布局。主要考虑:一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融资需求、支持性货币政策、配置压力仍大并未改变的情况下,恐慌情绪在中期更容易提供的是机会。二是,从性价比角度来看,2.3%左右的10年国债已经不错。与历史相比,去年下半年,10年国债反复在2.5%-2.6%“磨底”,当前政策利率较去年已经下调了30BP,LPR和存款利率降幅更大。从存贷款比价看,甚至属于偏高水平。如果10年国债利率调整至2.3-2.4%,可以忽略股市和政策等因素积极介入。时点上,12日关注财政政策,未来1-2周仍要提防理财赎回,资金面大概率在未来一两周后有所缓解。当然,股市表现的不确定仍大,可能至少影响理财赎回的程度,是后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提示:股市表现超预期,财政政策加码超预期。








相关研报

研报:《债市短期迎接赎回挑战》 2024年10月9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 SCF AMB145    研究员  

仇文竹    S0570521050002   研究员   

吴宇航    S0570521090004   研究员

朱逸敏    S0570124070133    联系人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睿思
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研究服务0距离,投资决策1点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