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降准?

财富   2024-09-26 15:08   北京  

报告标题:何时降准?——2024年9月26日利率债观察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9月26日

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1、何时降准?

在本周二(9月24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潘功胜行长宣布“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宽泛地讲,10月底之前都可视为“近期”,目前(9月26日)降准的“承诺”暂未兑现。显然这0.5个百分点肯定是要降的,此刻市场颇为关注的是,降准这个重要政策会在何时公告?在何时实施?
九月末为季度末,十月初有国庆长假,因此市场对于央行跨季跨节资金的需求旺盛。近期央行已通过14D逆回购投放了大量跨节资金,其将于10月上半月密集到期。例如,在今日的操作后,10月8至10日将有1.02万亿元的OMO资金到期,其中8日有0.53万亿元。我们预计明日及下周一(9月30日)仍可能有14D或7D跨节资金投放,这将进一步提高10月上半月的OMO到期量。因此,于10月8日实施降准具有对冲OMO资金到期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对于央行资金的需求具有“月末高,月初低”的规律,且受到跨季跨节双重作用的影响,该特征在9月末及10月初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往年10月上半月央行OMO通常保持着较低的操作规模。例如在2021至2023年这三年中,10月上半月OMO逆回购的操作量分别占全月操作量的5.0%、3.0%和10.7%。资金利率的走势也反映出市场对于央行资金的需求集中于下半月。在2021至2023年,DR007于10月下半月的均值明显高于10月上半月。所以,于10月15日实施降准会更为“解渴”。

今年与往年的一点不同是MLF操作正处于过渡期,本阶段MLF大体于每月15日到期,而该月的操作通常要待25日,这使得中期基础货币的回笼和投放时间错位,期间有可能形成10日左右的空窗期。去年10月操作的MLF将于今年10月16日到期,且规模偏大,有7890亿元。如果能于10月15日实施降准,其释放的约一万亿元流动性可以与MLF到期资金形成合理接续。

当然,以上皆是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角度进行的分析,而货币政策决策者所需要考量因素明显更多例如如若从提振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的角度考虑,有可能是越早降准效果越好。再如倘若近期还有增量的财政政策,那么选择在政府债券加速发行阶段实施降准可以更好地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见效。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潘行长于新闻会上的表述,当前至年底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有可能降准0.75-1.0个百分点(注:近期将降0.5个百分点,年内还可能再降0.25-0.5个百分点)。当前银行体系的中长期流动性已颇为充裕,还要通过降准释放大量资金,这仅仅是为了置换MLF?还是有为增量财政政策(例如政府债券发行)进行协同配合的考量?此时我们大可多留几分期待。
历史上降准政策的公告日与实施日通常是不同的,其时间间隔也可长可短。例如2016年2月29日,人民银行公告于3月1日实施降准,实施日与公告日之间相差1天。再如今年1月24日,人民银行公告于2月5日实施降准,两者相距12个自然日。显然,即使本次降准是在10月中下旬实施,也可能于近期公告。总体上看,当前已进入降准公告概率较高的阶段,每日皆有可能宣布降准,特别是重要会议召开之后、周五、节前等“传统”公告降准的时间点。
另外,历史上降准实施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有单次降准公告分两次实施的。2020年4月3日,人民银行公告将定向降准,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再如,有通过降准置换MLF的。2018年4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于4月25日实施定向降准,其释放出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MLF。我们预计,无论本次降准在何时公告、在何时实施、采取何种方式,维持银行体系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个根本是不会丢的。

2、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债券人
唯有进行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方能行稳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