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天津人社”
近年来,天津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天津科教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技能天津”。
培训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实施“海河工匠”建设的通知》,在省级层面出台首部技能培训政府规章,推动技能培训工作迈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73.2万人次,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技能成长通道愈加宽广
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出台天津市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以技能人员为主体的规上企业自主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截至目前,全市评聘首席技师87人、特级技师99人。全市备案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的用人单位87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57家。近五年来,累计组织技能等级认定44.66万人次。
平台载体夯实发展动能
出台天津市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企业中,遴选认定了514家企业培训中心。支持企业、职业院校借助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能竞赛取得累累硕果
形成以“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为带动、行业和区域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财政资金适度保障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连续组织5届“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每届直接参赛选手2万人,带动近10万名劳动者参与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办赛、参赛实现双丰收,竞赛成果转化运用成效明显。我市9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助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工作,培养的中国队选手获得7枚金牌、1个优胜奖。
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积极构建总量规模适度、区域布局合理、办学特色鲜明、专业实力雄厚、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天津高质量技工教育体系。围绕“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行业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安全发展。截至目前,天津市共有技工院校1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8所,省部级重点技工院校2所,在校生规模达到2.24万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人才激励激活“一池春水”
设置天津市技能人才最高奖项——“海河工匠”,面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在生产服务技术技能岗位工作的一线职工中,通过层层选拔、逐级遴选,每年选树10名,给予每人20万元奖励资助。每两年认定100名天津市技术能手,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资助。我市现有7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0名“海河工匠”、240名“全国技术能手”、739名“天津市技术能手”,105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擦亮品牌建设“技能天津”
打造“海河工匠”品牌,不断丰富“海河工匠”品牌内涵。连续4年举办“天津技能周”,集中宣传展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组织“海河工匠”颁奖典礼、“海河工匠”进企业进校园、“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开幕式等活动。认定“海河工匠”培训基地,建设“海河工匠之家”,大力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劳动者技能成长成才,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供稿:市人社局政策研究室、职业能力建设处
审核:柴生培
编校:刘河江 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