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三农·力行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2024年10月,学院成功举办第三期【卓越三农·力行】劳动教育活动。该活动将农经学科思政与专业相结合、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持续激发学生从不同视角去思考“三农”问题,在劳动实践中筑牢思政立场。劳动教育是学院精心打造的“卓越三农”系列人才培养项目,是学院打造“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相融合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劳动教育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分别在校内与顺义区龙湾屯镇分享收获农场进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与2021级本科的46位同学,在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和副院长钟真等老师带队下,共同参加劳动教育活动。
10月9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模块在校内举行,学院邀请2008级博士校友、“分享收获”农场创始人、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联合主席石嫣博士分享了有机农业创业的历程,“许多人对博士到乡村干农业感到困惑和不解。如今我已在乡村扎根十几年,深知乡村比大学更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乡村生活让我找到了价值感和热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可能性。"
10月18日,学院召开了【卓越三农·力行】劳动教育行前动员会,为后续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块做好充分预热和安全提示。
10月19日至20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4年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模块在顺义区龙湾屯镇分享收获农场的梨园公社和柳庄户基地开展。开营仪式由分享收获农场创始人程存旺博士主持。副院长钟真表示:“劳动教育是学院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学院有幸拥有优秀校友和郊区的广阔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两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创新性、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方案。”开营仪式最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和石嫣博士为劳动教育基地揭牌,标志着学院与分享收获农场在劳动教育上的合作更进一步。
为期两天的实践课程模块活动中,同学们在分享收获农场的田间地头深度体验了种植、养殖、收获、加工、销售等食物生产链条上的各环节,了解分享收获农场的理念、生态系统和运作模式,深度了解农场的一二三产业衔接联动与经营管理,在形式多样、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接受思政教育、吸收专业理论、培养实践能力、开拓眼界视域。
Day1
劳作体验初探
第一站 农夫市集——交流
10月19日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柳庄户村“公平田野”农夫市集,与CSA的生产者们面对面交流,本场市集展出了数十种生态有机食材和有机生活产品,帮助同学了解有机生态农产品的业态与现状。
第二站 梨园基地——学习
随后,农场的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梨园基地,科普了许多有机农业技术知识,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比如,地下土墙在冬季既能供暖又能去菌的生态智慧,小麦壳作为育苗生物基质的创新应用。同学们对生态有机的理念与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站 田间地头——劳动
在劳动环节,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亲身体验。跟着专业人员的示范,同学们亲手参与了施有机肥、挖洋姜、摘山药豆、摘南瓜等劳作,汗水与欢笑交织,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劳动的快乐与满足。
第四站 地图绘制——小结
当晚,同学们根据白天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创意,绘制了柳庄户村地图、梨园基地地图以及农场的生态循环图,对柳庄户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和生态资源有了更加直观与深入的认识。
Day2
分组项目实训
基于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同学们以劳动小组为单位,围绕健康饮食的探究与实践、生态养殖探究与生态肉蛋奶销售、拯救“丑”菜解决方案设计、有机产品的研发与销售、生态农场绿色循环的关键节点设计、共享菜园项目体验与设计这六个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01健康饮食的探究与实践
第一组同学使用传统烹饪技艺与有机食材,为大家制作了三道佳肴。从亲手抓鸡、杀鸡,再到烹饪成美味的炒鸡,经过营养理念合理搭配,炒制出健康有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食物的来之不易,也学习了健康饮食的理念。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小组用心制作了三道菜:清炒鸡、清炒时蔬和锅包肉。从早晨开始的摘菜、抓鸡、捡柴火,到下午生火做饭,整个过程既忙碌又充满乐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环节传递对健康、生态饮食的理解:取材于自然,回馈于人本。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特意挑选了最接近自然的原材料。新鲜的空心菜是在大棚中亲手采摘的;鸡则是在农场里亲自抓的;连做饭用的柴火,都是从梨园公社中拾取的。这一切的用心安排,都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最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
苏阳
02生态养殖探究与生态肉蛋奶销售
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生态养殖产品。同学们对销售产品进行了充分了解和全面调研,精心策划和准备直播环节。直播内容丰富、互动热烈,同学们在宣传生态养殖理念和技术的同时,也成功销售了生态农产品,体验了一把“直播带货”的热度。
“我们组的任务是肉蛋奶直播销售,经过跟农场的老师交流,我们对分享收获出售的鸡肉、鸡蛋、牛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有机养殖的全过程。农业劳动教育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实用的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尊重劳动、珍惜资源、感恩自然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组全体组员
03拯救“丑”菜解决方案设计
第三组同学结合时事热点,设计了两款极具创意的“丑菜”海报和盲盒,为“丑菜”披上趣味形态的外衣。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呼吁大家以新的视角看待“丑菜”,“丑菜”与“好菜”在味道和营养上并无明显差异,希望消除人们对“丑菜”的疑虑与偏见。
“今天我们了解了蔬菜装配的全过程,对于丑菜的产生和利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我也有“丑菜歧视”,今天改造以及自己采摘品尝丑菜之后,我发现原来丑菜也可以有大用途。深刻感受到了丑菜的委屈和价值意识到丑菜竟带来了如此之多的食物浪费,拒绝歧视很重要。今天我们还深入蔬菜大棚细致的观察了有机蔬菜的生长环境,了解了丑菜的长成的原因,真的感触很多!”
——第三组全体组员
04有机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第四组同学就地取材,以农场刚刚成熟的山楂为原材料,研发了一款酸甜可口、口感绵密的山楂糕。同学们在产品研发制作的过程中对农产品加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精细加工,山楂有了更多的附加值,也更受消费者欢迎。
“今天体验了做山楂糕的全过程,从自己采山楂到处理山楂再到成为山楂糕,经历了重重困难。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到榨山楂的榨汁机不好用,大到没有炒山楂的锅、山楂一直凝不成块,山楂糕的制作几乎陷入瓶颈。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一个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自己制作食物的乐趣,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小组共同为一件事情努力时的团结的凝聚力。感谢指导我们做山楂糕的老师,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将山楂糕凝成型,但我们至少努力尝试过,并且学会了‘精益求精’。”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1级本科生
赵钰漩
05生态农场绿色循环的关键节点设计
第五组同学聚焦了农场循环中的有机肥料制作环节,亲自动手进行堆肥制作。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如何将粪便与枯叶“变废为宝”,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组的主题是学习如何制作一个较为成型的堆肥。制作有机堆肥是绿色生态农业中推动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小组成员大多数是首次实际接触到从零开始制作堆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很较高的新鲜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同时在准备物料、制作堆肥的过程中,通过指导老师的堆肥理论讲解和自身的实际操作,小组成员表示对堆肥工艺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并且理解到了科学的堆肥方法对于有机肥料质量的重要性;指导老师还从基本国情等角度就土壤肥力、生态农业等方面在宏观层面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讲解,让组员对生态农业的理解更加深入。”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
赵添予
06共享菜园项目体验与设计
第六组同学在秋收后的菜园中忙碌,不仅完成了菜地规整,还与劳动份额项目的客户进行了直接交流。同学们从运营、客户、管护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劳动份额项目的优化方案,为共享菜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议,并设计出一套更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
“在这次劳动教育中,我们小组负责设计分享收获农场“劳动份额”的年度计划书。早上,我们来到劳动份额用地,在大姐的带领下给院子做秋后的清理工作。我们把用竹竿搭成的生长架一一拆除,再将上面已经枯萎死亡或不再需要的作物铲掉,运送至指定位置以备堆肥。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土地劳作的不易。即便是带上了手套,我依旧感觉手被枯草和作物枝叶扎疼或者勒疼。使用铁锨挖走枯苗时,虎口附近的肌肉逐渐变得酸酸麻麻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温度只有个位数的摄氏温度。但是干了一会儿活之后我热得不得不把上衣脱了一件。最后我和我的朋友的手套都变得黑乎乎的,衣服也沾了很多灰和泥巴,腰酸背痛的同时又有点爽。”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
魏宝怡
结营仪式上,各小组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带队老师们和分享收获农场石嫣博士汇报了当天的丰硕成果。石嫣博士肯定了同学们两天来的辛勤劳动,并表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一定是源自于基层那些鲜活、充满生命力的实践。带队老师张曼也赞扬了同学们的劳动付出和丰硕成果,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够更深入理解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此次劳动教育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平台,不仅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更引发了其专业上的思考与追问。正如学院副院长钟真所总结的那样:“总书记讲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为乡村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劳动教育的收获与感悟,将持续启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激励大家在劳动中肩负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任。
学生感悟
“劳动教育的两天,是我从学校这个小象牙塔里出来,真正体会生活的两天。
我一早知道劳动教育需要我们在农场劳作,但我没有想到是以自己手拿铁锹刨坑的形式,看着肥料被混进泥土中,滋养着旁边的桃树。而这也是我第一次拿起铁锹,翻出一铲铲的土,正视这片也是滋养着我的土地。
“记录耕耘是大地的诗。”人类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收获土地长出的果实,然后就这么繁衍生息,一代一代。
路边的野山楂极不起眼,但在今天做山楂泥时却实实在在带给我惊喜。滚圆滚圆的一颗颗山楂被我们剔除果核,留下口感绵密的山楂酱。我们最终没能做出先前定好的山楂糕,但在看到小朋友吃到山楂泥的笑容时,我又突然觉得做出什么并不重要。
分享与收获,本就带给人喜悦与幸福。”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
郝烁
“在周末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深刻体会到了农业劳动的复杂性与价值。施肥于果树,我感受到了土地对生命的滋养,以及农民对每一寸土地的精心呵护。采摘山药豆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收获的满足感,同时也认识到了每一份收获背后所蕴含的辛勤与汗水。
在制作山楂泥的实践中,我进一步理解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化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的工艺和耐心的打磨。这次体验不仅让我对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我学会了更加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认识到了每一份成果背后的辛勤付出。我相信,这种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成果的珍惜,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劳动,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2级本科生
田苗苗
“卓越三农·力行”劳动教育项目,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掌握必要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作为单独实施劳动教育的试点学院,学院已成功举办三期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并荣获“202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教育工作优秀集体” ,现已成为人大劳动教育的特色品牌项目。学院将继续优化劳动教育方案,努力推动思政教育、国情教育、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衔接,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关链接
1 | |
2 | |
3 |
我们把我们脚下的土地当做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把身边的邻居、
生产者与消费者当成一家人看待;
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对大地母亲负责;
为了共同的生活,从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