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命题评价与备考学习感悟
3E英语工作室 玄兆娟
2024年6月22日至29日,《教学考试》杂志举办了2024年高考命题评价与备考公益研讨会。英语学科专场被安排在了6月23日上午,来自广东华南师大的刘晓斌老师、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新忠老师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孔彬老师先后做了主题讲座。三人对于今年高考真题的解读各有侧重,并给出了实用而中肯的教学建议。
刘晓斌老师讲座
第一位发言的刘晓斌老师年轻有为,早在几年前我就听过他的讲座,也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技术与教育》,里面的资源与信息都位于科技与教学的前沿,非常值得一线教师借用和普及。
在这次讲座中,他针对2024年的高考真题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命题特点分析。他指出命题人在选材方面关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比较,强调文化自信;在语言运用方面重视语篇中恰当语言形式的判断能力,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知识,同时注重词汇活用,多处使用熟词生义(如语法填空中对walk一词的考查),而且强调科学掌握词汇,特别是构词法;在应用文写作部分体现创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公园上美术课),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交际、学习、思辨);读后续写的主旨由近几年的关注青少年成长转为弘扬公民美德(暖心的出租车司机),考查的写作内容更具开放性,即情节可能性更多。
此外,刘教授总结了一些阅读命题规律,对于学生在答题方面很有指导性,如题目顺序与阅读顺序相关,通常的设题顺序为细节-推断-主旨大意(写作意图),几乎所有题目的设问都与主旨大意相关,细节理解或推理判断题都指向中心思想。
对于写作,尤其是读后续写部分,刘教授的建议是写作时不要用力过猛,即不要使用过多的高级、华丽的表达,以免造成前后文的不协同。
陈新忠老师讲座
第二位发言的陈新忠老师是我多年来崇拜的业界大咖。自从在唐山一中听过他的一次讲座后,我便被他圈粉。在2019年前往成都参加中国基础教育英语大会时,我还有幸与其见面并合影。在这次活动前的发言人建议征集时,我更是不假思索地填上了他的名字。看到线上直播时不少人在听到陈教授的声音时就激动地留言,我瞬间也感到一股热流在心中涌动。
陈老师发言的题目是《2024年高考重点题型分析与教学实施》,具体包括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典型试题分析及启示和教学实施建议三部分。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的评析有:聚焦立德树人,强化高考育人功能(凸显文明互鉴、注重以文化人、提倡五育并举);助力人才选拔培养,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
以对全国卷I的阅读A篇中一些语句的详细分析为例,陈老师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理解需要识字,但认字不等于理解,翻译也不等于理解。我们需要在其基础上学会追问。此外,陈教授还介绍了阅读理解题常见的开篇hook的四种形式:故事型、设问型、引用数据及名人名言,并提醒一线老师重视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关于读后续写,陈老师建议大家带着文学欣赏的眼光引导学生去读前文,进而将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语言风格贯穿下去,最终圆满收尾。
最后,陈教授给出的教学实施建议如下:1. 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真实阅读,即为学生提供真实语篇,让其聚焦内容本身进行真实的阅读;2. 教师要从学生的做题情况中引导学生找差距,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干预;3. 教师要懂高考,要有每天都在备考的意识。
孔彬老师讲座
第三位发言的孔彬老师来自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他的发言包括新高考题命题变化及启示、高三复习教学重点及规划和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及建议三部分。
孔老师首先提到了听力题。针对今年高考的听力语速快、声音低沉等问题,孔老师认为平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熟悉不同的语音腔调,通过口语训练去熟悉外国人发音的特点和规律;关于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他认为这两道题型的挑战一直以来都是词汇、语言结构的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很重要;语法填空的难度提升是意料之内,其中非谓语动词、从句等用法是学生一定要提前掌握的;对于应用文写作,学生要注重交际与情感、学习与分享和思辨与立意,而不应只有其中个别方面的展示;对于读后续写,复习中必须要建立读写结合的思维,养成读后续写的解题思路。
据此分析,孔老师给出了具体的高三复习建议,如词汇方面词缀的“学一带四”专项训练、场景型词汇的归纳,阅读篇章结构的系统介绍,谓语非谓语以及各种从句句法的“会一带四”训练,此外还有写作质量提高的法宝,增添相关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及背景渲染等内容以展示思维的层次,增加相关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手段等内容以展示思维的完整性。
说实话,高考结束后,我在张文学老师的带领下,也对今年的高考题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是可能经验和水平有限,我只做到了具体的试题分析,却没能跳出来总结高考对于日常教学的方向引领。三位专家在更高站位上的点拨让我对于接下来开展的基础年级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我特别感谢杂志社能邀请这几位专家来为我们一线教师做指导,也感谢前辈们的不吝赐教!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来让我们获得知识的浸润与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