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我们AP课程中心高一年级同学们有机会前往拾欢农场“探索自然、传承非遗”劳动实践基地,游览并参与非遗制作、农事体验、食育课堂等项目。
在这一天里,我们用双手感受劳动的乐趣,用心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非遗制作——螺钿。
在正式开始前,基地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螺钿的历史以及它的工艺: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
美丽的螺钿艺术品
制作时,老师和同学们仔细地粘螺壳,刷亮油,聚精会神。
看看老师和同学们的螺钿成品吧!
室内活动结束等待午餐的期间,我们有机会在室外进行一些团队活动。无论是荡秋千、踩摇摆桥、玩滑行索道还是接力乒乓球...... 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通过简单的游戏,我们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在大自然中活动,身心都舒畅
午餐,我们品尝到基地自己种植的纯天然无公害美食。每一道菜品都色香味俱全,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农场的用心良苦。
下午,我们迎来了最期待的食育课堂学习环节: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古法”烤红薯,再亲手把一个个红薯用锡纸包好,由基地老师们生火,将包好的红薯埋入专用的烤红薯火坑中。
围在老师身边,听讲什么是真正的“古法”烤红薯
把包好的红薯放进预先挖好的烤红薯专用坑内
在等待红薯烤熟的时间里,我们转换场地,进行农事体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翻土、种地、搭架子等农活,每项农活看起来都很简单,做起来,真的有点难。
学习耕地、架秧等基础农业知识
当美味的烤红薯出炉时,我们都被那红润的色泽所吸引。或许是因为亲手劳作的缘故,今天的红薯格外软糯香甜,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
烤红薯大 party
随着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每个人都手捧着亲自挖出来的红薯、白菜和青萝卜,收获满满,乘车返校。
在这短短的一天活动中,我们通过农耕、采摘等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劳动,我们学会了珍借劳动成果,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变强。
我们明白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TFLSAP 编审团队
来源|AP国际课程中心
撰稿| 高一2班 杨立萌
撰稿指导| 高二2班 陶姝彤
图片来源|丁璐、石苏楠等
内容审核|魏华 马国军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