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01 在期待中成长
你好哇!你现在正在阅读的是我的毕业生分享,它可能会有点长,但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我的成长经历很普通,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我没有传奇般的,丰富曲折的经历,也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从小到大父母师长常常跟我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考好的分数,上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我学着去听话,去好好学习,按时交作业,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相信我和大多数同学的经历没什么不一样,就这样一步步按照父母老师期待的那样,我们按时长大。
我的潦草自画
“所有的树都是树,所有的树都是一棵。”
早些时候读到聂鲁达的《统一》,我就觉得我是一棵树,和千千万万颗旁的树一样,我们迟早会长成一棵。
这是人生的轨道,也许我会按照大人们的期待长大。
02 迷茫与恐惧
上了高中,又是差不多的教室,差不多的挤,一样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自习,日复一日。但是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我马上就要成年了,这是一个特别微妙的阶段。我觉得可能在这个人生阶段,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去思考,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就像师长告诉我的一样,我会继续努力做个好学生,努力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再努力找到好的工作。
然后呢?我觉得我的想象力匮乏了,我发现我自己什么也看不见。我发现我不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当学生有学生的工作,当儿女的有儿女的责任,哪怕做个市民都有可为可不为,从小到大,每一件事,每一次选择,好像都有几双眼睛紧紧的注视着我,他们没有恶意,因为这些注视往往来自我的父母和师长。他们只是期待我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好同学。遗憾的是从没有人告诉我,作为一个个体,我到底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褪下这些⻆色,剥下这些我所扮演的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我,我害怕剥着剥着,我就什么也不剩了。
我是谁?于是我问自己。
坦诚来讲,当时的我,乃至于现在的我,都不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别人期待的总和的我是幸福的,那么为什么我常常是如此小心翼翼,又如此疲惫呢?一个迎合了所有人的我,会不会已经忘记我自己了呢?想到这儿,作为一个将要成年的我,面对一个即将对我敞开大门的,充满机遇的世界,突然就感到非常的迷茫,甚至有点儿恐惧。我害怕终于有一天父母师长放手了,告诉我说“你可以去追求你想要的东西了”的时候,我自己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害怕我没有一点想法。我害怕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真的需要去自己决定生活方式的那一天,我却除了朝着父母师长期待的方向努力之外,就没有别的努力的动机了。我也害怕我除了会考试,成绩好之外,看到我曾经感兴趣的,曾喜爱的东西,却只剩下深深的陌生与迷茫。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随手写下的随笔与诗歌
坐在教室的⻆落里,我就经常对着窗户外面发呆。其实我是一个特别坐不住的人,或者说,关不住的人,我想烂漫的想象会把眼睛带到墙外。树叶的摩挲、鸟的啼鸣、发黄的玻璃、看不见的想象力总为看得见的朋友写些看不见的诗。我喜欢这些阳光照在脸上、雨水撒在身上的感觉,然后就在这些瞬间里,去思考那些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诗歌,关于美的一切。可是坐在教室的⻆落里,我害怕终于有一天我会慢慢地失去这种热情与能力。这种感受随着我的长大变得越来越强烈。
03 选择与尝试
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转学来到小外AP。来之前我觉得我理科特别不好,非常偏科,大家都跟我说,你以后一定是一个文科生。所以我一开始进入到小外,为了逃避不太擅长的科目就选了比较偏文的经济学。但是学着学着发现其实很多AP学科更像是交叉学科,没有完全的文,也没有完全的理。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尤其是我最喜欢的环境科学,其实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理的分界线。我能学好所谓的“文科”,说明我学习能力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我又习惯性的觉得文科理科我总得有一个还不错,所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我更亲近的科目上,以至于另外几门越来越差。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这些学科上取得的成就给了我去尝试探索更多领域的信心,我也认识到一个人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不应该被对课程难度的担忧和个人能力的高低抵消掉。我没必要纠结文理,专业也不一定与选课绑定,与其非得给自己一个文科好理科不好的刻板印象,只要感兴趣,不如都试试。在高二通过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考试之后,我在高三选修了化学,也是我之前最“害怕”的理科之一。我觉得如果我不尝试,我连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都不清楚,或许就埋没了那些“自己都不清楚存不存在的“潜能”。
针对“Scientific Aids”项目做做社区调查和采访,
结合课堂物理、化学知识,帮助社区老人辨别“伪科学”
物理课堂上结合AP Physics 2的知识作图
这个过程需要我从头开始学习自己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的课程体系。虽然父母还有老师特别关心标化考试语言考试,我觉得考得差不多就得了。我还是喜欢去做我喜欢的事,去维护我心里那颗“洋葱芯”的健康。
这里说点浪漫的话,我更乐意花大把的时间去追逐一阵二月的寒风,看它拂过冬天里雾蒙蒙的滩涂,拂过一只孤独伫立在滩涂上的白腰杓鹬;乐意去到六月炙热的山林,去追逐一只黑卷尾,等待它回头的那一瞬间,就这样对着它这双明亮的眼睛按下快门;走在金秋夕阳沉陷的河堤上,抬着头追逐一只金腰燕,看着它飞入树冠,再看着它成群的种族反射着金光掠过同样金色的河面。我也学会耐心的等待,等待一只鸥嘴噪鸥,看它在水面上飞旋着,跳跃着,去想象它的轻盈,它的雀跃;我去耐心地等待着,还是等待一阵风,等待那阵吹过它翅膀的春风,在那一刻也曾吻过我的脸庞。
我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比起漂亮的考试成绩,反而这些经历才是我真正所拥有的。到最后申请的环节,我把他们写进了我的文书。
04 诉说真正的自己
文书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文书在申请过程中扮演着一种跟大学展示个人特质的媒介。通过文书大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事件认识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这个环节其实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问,那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吗?什么样的文书才是能决定你录取与否的“好”文书呢?
每个学校, 乃至于每一个招生官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偏好。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也是我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分歧点—我写的文书和大学期待看到的文书不一样了,怎么办?我的文书既没有写领导力,也没有写社群活动,没有写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甚至没有去描写我的性格。这些常常被大家青睐的主题,我通通没有提到。升学老师也非常着急,一遍一遍和我讨论文书的更改。是啊,老师比我更有经验,也比我看过更多的成功案例,更知道大学招生官想要看到什么。
但是我这头倔驴,最后还是提交了自己的初稿。我就是不想故意去迎合别人的喜好,有一句俗话在讲,强扭的瓜不甜嘛。如果我想表达的东⻄,和大学所期待听到我表达的东⻄不一样的话,这说明我们可能不合适。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不应该是一件让自己感到委屈别扭的事。大学申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就像它的多元化一样,大学选择我,我同样也在选择大学。如果我在人生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个阶段都没有办法向外界诉说真正的我自己,那么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些努力,也无非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合适的地方,不合适的座席, 继续当一个不合适的访客。
那么还需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才能真正地去表达我自己呢?我觉得,就现在,就听自己的。
我不用按部就班地成为一个包装漂亮的礼物盒儿,我不必一层一层地穿上各种⻆色,穿上各种期待,最后任由这些包装将我的内里挤占,我不必把我的芯子一点点磨掉,而那些对生活的期待,那些喜爱的活动,感兴趣的知识,或许才是我真正能带给父母老师的礼物。
这是我们都要面临的岔路口,最后也希望大家在下一次站在向左或是向右的岔路口时,可以留下自己所有的遗憾,最后不带遗憾地走。
“所有的树都是树,所有的树都是一棵”,我终有一天长成一片森林,我是其中的一棵,也是任何一棵。
✦
•
✦
史同学
AP国际课程中心 2024届毕业生
即将赴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就读生态和生物保护专业
部分录取结果: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SNews #28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SNews #35 QS全球#64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USNews #40 QS全球#63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USNews #47
来源 | AP国际课程中⼼
撰稿 | 史昊语
图片来源 | 网络、史昊语
编辑 | 陶姝彤
内容审核 | 魏华 ⻢国军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