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链上的社会福利分配与PM2.5相关健康损失的错配

文摘   2024-07-17 07:15   英国  

01 研究背景

全球区域间生产网络日趋复杂,位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经济体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参与价值链分工;这不仅提高了生产和供应的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就业机会、收入和税收等社会福利的增长。与此同时,参与价值链分工也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价值链中的收益和损失分配不均。例如,社会福利收益通常在参与价值链的不同地区之间分配不均,不同生产阶段的外部损失(如环境污染和健康损失)程度也不同。然而,目前我们对于基于人的视角的收益和损失的真实分配情况仍然缺乏了解。


这一挑战对中国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拥有众多省级地区的大国,各地区的发展阶段、工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竞争性市场。因此,中国国内价值链在产品和服务流动、以及社会福利、环境污染和健康损害流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跨区域特性。在共同富裕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下,中国正在努力实现提高人民社会福利、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健康负担的共赢目标。因此,如何解决地区间贸易和生产分工空间分化引发的社会福利分配不均和污染转移引发的健康损失之间的两难困境是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的重要挑战。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量化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获得的社会福利收益和相关健康损害,并解析生产分工如何引发社会福利收益与健康损失的不平等问题。本文融合价值链理论、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CMAQ/2D-VBS模型和暴露—响应模型,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社会福利分配与污染转移带来的健康损失量化分析框架。以中国为例,核算并对比了省级地区以不同形式参与价值链分工获得的社会福利收益与引发的健康损失,解析了参与价值链分工引发的社会福利分配与健康损失的部门特点和地区间流动特点,为理解各地区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社会福利分配与健康损失错配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提高地区间生产分工与贸易的效率和促进地区间公平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03 主要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各地区健康损失和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影响。2017年,国内价值链分工贡献了中国大陆34%~41%的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在所有排放源中,跨区域贸易是导致各省份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具体来说,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贡献了35%的PM2.5相关死亡率和37%的PM2.5相关患病率。2017年,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引发的PM2.5暴露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总医疗支出的24%。与此同时,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还贡献了35%的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以及40%的税收收入。


社会福利分配和健康损失存在显著的空间错配现象。中国各省级地区参与价值链分工带来的就业率和人均社会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8和0.32。具体来说,人均社会福利前10%的地区仅占全国6% 的人口,但其人均社会收入和就业机会分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和2.1倍。来自三个沿海地区(即京津、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大部分省级地区均享受了更高的就业率和来自价值链的社会收入,约为中部和南部地区的1.5~1.7倍,但其人均健康损失只有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一半左右。


除了价值链上伴随地区间贸易产生的虚拟流转移外,地区间大气物理化学传输过程重新分配了53.0%的健康损害。大气传输过程分别减少了中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1.6%和25.5%的健康损失。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健康损失则平均增加了20.3%。尽管这使得健康损失的基尼系数大幅下降,但也加剧了部分地区的不公平性。尤其是,约10%的低社会福利省级地区,也经历了大气传输带来的健康损失显著增加问题。


图1 社会福利和健康影响分配. a. 社会收入分配. b. 就业分配. c. 引发的健康影响分配. d. 承受的健康影响分配.

我们进一步从社会收入、就业和健康损失的地区间流动来解释上述不平等的潜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上呈现两个重要的驱动特征。一是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健康损失驱动。三大沿海经济区是国内价值链的主要受益者,驱动了中国大陆38.3%的健康影响。其中,位于沿海的广东、浙江和江苏驱动了中国内陆地区中南部、西南部和中北部22.8%~33.5%的健康影响。二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相邻省份之间的驱动,例如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北京、江苏)通过国内价值链推动了其邻省(如河北、安徽)的污染物排放,尽管大气传输作用可能将后者产生的污染物飘至前者并产生健康影响。同时,在沿海和邻省的双重驱动下,北部内陆地区受到的健康影响进一步加剧。上述两大驱动因素的联合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北方地区的健康风险。


在考虑社会福利的流动时,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凸显。通过参与价值链分工,沿海地区仅拉动了内陆地区不到四分之一的社会福利(社会收入的23.3%,就业的24.3%),但它们却引发了内陆地区更高的健康损失(31.4%)。相反,内陆地区不仅承担了价值链上的高污染活动和较高的健康损失,还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社会福利。



      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价值链角色如何影响不平等。结果表明,跨地区的中间产品流动在国内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收入(59.5%)、就业(59.1%)和健康损失(71.1%)的贡献显著。具体来说,资源能源型中间产品的流动虽然只贡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社会福利,但却引发了一半的健康损失。相比之下,最终产品的流动仅导致了28.9%的健康损失,但却贡献了约40%的社会福利。这以结果突显了某一地区的“价值链角色”对其社会福利收益和健康损失影响的重要贡献。

各地区在价值链角色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地区间生产分工的结果。内陆地区主要位于价值链的中游和上游,其中,中北部地区是资源能源型中间产品的最大供给者也是重要需求者。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存在相互但不同方向的驱动。沿海地区主要位于价值链的下游,拉动了内陆地区的资源产品并为之提供制造、服务等后端产品,而内陆地区则拉动了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然而,相比制造、服务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地区生产和供应资源能源型中间产品往往导致本地遭受了更高比例的健康损失和较低的社会福利水平。例如,位于中北部地区的山西、山东、河北和河南在向外输出矿产品与资源加工产品时,使得88.7%~98.9% 的健康损失由本地承担;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在输出制造和服务型产品时仅承担了29.9%~70.1%的健康影响。此外,不同类型的资源中间产品之间存在社会福利的较大差异。不同于金属和非金属加工产品,矿产和石油加工虽然污染严重,但利润率也较高。山西和山东在流出煤炭和石油、炼焦和核燃料加工等中间产品时,获得了约90.3%~97.6%的社会福利,而河北和河南在向其他地区提供冶炼和加工金属产品和非金属矿物产品时,获得了66.9%~81.0%的社会福利。


图2. 参与国内价值链的角色. a. 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三种方式的占比. 气泡大小反映了人均GDP大小. b. 部门贡献占比


图3. 本地和上游社会福利与健康影响占比. 左侧圈图表示最大的10个直接流入地区,右侧表示该地区流出中间或最终产品时在本地和上游产生的社会收入、就业和健康影响


04 结论

社会福利和健康是可持续发展议题下的两个重要内容。研究追溯了中国各省级地区间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对社会收入、就业和大气污染排放引发的健康损失影响,并从价值链视角解析了其背后的影响机制,为在国家层面上构建跨区域的社会福利分配和健康损失调节和补偿机制、推动价值链安全、绿色、协调、公平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论文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联合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等多个研究团队在中国国内价值链的社会福利与人体健康影响评估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国价值链上的社会福利分配与PM2.5相关健康损失的错配》(The mismatched social welfare allocation and PM2.5-related health damage along value chains within China)为题,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北京师范大学田欣、伦敦大学学院米志付和清华大学赵斌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信息

  • 标题:

    Mismatched Social Welfare Allocation and PM2.5-Related Health Damage along Value Chains within China


  • 作者:

    Xin Tian, Yiling Xiong, Zhifu Mi, Qianzhi Zhang, Kailan Tian, Bin Zhao, Zhaoxin Dong, Shuxiao Wang, Dian Ding, Jia Xing, Yun Zhu, Shicheng Long, and Pingdan Zhang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34), 12689-12700


  • DOI: 10.1021/acs.est.3c00181


  •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0181


往期精选

《自然》: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

气候变化背景下将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纳入生态干旱检测与评估

气候距离与双边贸易




我们建立了微信群:

气候变化经济学

感兴趣的伙伴请加微信号:

climate_economics

备注“姓名-单位-职称/职位/学生”


气候变化经济学
公众号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气候变化经济学与低碳转型”科研团队创建的公益性学术平台,旨在促进气候变化经济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和全球实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曾入选“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每周三晚上8:00组织线上论坛,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