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整个市场环境和前些年有了很明显的变化,那么全民创业的热潮早已褪去,风险投资领域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特别是跨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几乎是全方位退出。那么国字号的一些基金占据投资圈市场主导地位,但是以深创投前段时间起诉上百家创业公司的案例来看,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通过这些平台融资似乎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创业者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与大洋彼岸的硅谷相比,已经彻底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有些年轻人会说,你看,你们这一代人,不过是吃到了时代红利,才有资格在这里倚老卖老,现在不是我们不努力,不聪明,是大环境不给我们机会了么。
嗯,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讲的也对。
最近极越倒闭之后,程苓峰发了一篇文章->不要攒局,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程苓峰这个人,但有一说一,这篇文章我还是蛮认可的,然后基于这篇文章几个互联网老炮昨天还搞了一个公开的视频直播聊天,回忆了一些早期的案例,来讲解创业者和经理人在面对创业这个事情上差异。
其实,创业这件事还能不能谈,要看你怎么理解创业。
第一,创业的方向和范围仍然很宽广。
如果你认为创业就是写个商业计划书,融一笔钱,开个公司,租一个办公室,雇佣一些员工,然后西装革履的做老板,那么这种创业,我认为,确实已经机会非常渺茫。融资环境不佳,融资条件恶劣,低成功概率和高运营成本,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得不偿失。从概率来说,对普通人而言,我不认为有太多机会。
但轻创业的机会,确实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是的,我希望年轻人也看到这一点。
什么是轻创业,开个直播,写个自媒体,搞一个属于自己的付费社群,如果你不是追求规模和所谓的企业家地位,而只是想寻求一份能够完全依赖个人能力自力更生的谋生手段,现在的机会非常好。
足够多的平台选择,微信,抖音,淘宝,小红书,b站,知乎,喜马拉雅,知识星球,有足够多的平台已经提供了完备的生态支持,你所需要的就是开辟属于自己的空间,创业属于自己的业务,赚到很多钱不容易,但开始赚到第一块钱,其实一点都不难。
此外,AI时代拓展了个人的能力边界,一个独立个体做一个完整的应用,网站,漫画,游戏,都是可能的,而且成本是非常低的,这在三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前几天那个案例,一个个人,自己没有写一行代码,完全通过AI开发的产品,登顶了多个国家的付费榜单,刺激不刺激,惊喜不惊喜,做数字游民的学习成本已经是有史以来最低。
再者,互联网时代,业务目标也早就拓宽了,我们知道,国内做很多业务有诸多限制,游戏的版号,各种备案,各种规则和审核制度,对很多小企业,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障碍,但是,没有人拦着你做海外市场啊对吧,如果你找做不成的理由,是的,所有的障碍都存在,但如果你找机会,你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理由。
那么,海外那么多平台和工具,如何在大陆合法有效,无障碍的访问和使用呢,这个话题没办法公开讨论,但我旧文还是很努力的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关于esim应用的一些科普
第二,创业更多的是心态,而不是目的。
2022年,还能创业么?其实旧文也说过的,也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强调的。
不过最近程苓峰他们的讨论,让我想再说点自己的心得,创业的心态,最核心的是什么,我这里给大家一个更清晰的阐述。
一个职业经理人,就算是当上了所谓CEO这样的职位,成为操盘手,他思考的是什么,是怎么向上负责,向董事长负责,向投资人负责,让他人对自己满意,这是打工心态的最高境界,让领导满意,让上级满意。
创业心态是什么,我告诉你们,是优先满足自己!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因为我觉得这个产品会很酷,我先问问自己对自己做的东西是不是满意,我满意了,再说其他。
俞军当年做产品从来不是为了让李彦宏满意,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产品不能让自己满意,那么就算大老板决定的方向他也不会去遵从,也会去硬顶,这种,就是典型的职场创业者心态。
我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比如一个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领导对产品满意,数据满意,觉得达成了预期,对于职业经理人,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成就,可以交差了,可以去做下一个项目了,或者可以基于新的目标努力了。但是如果这个人有创业心态,他会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自己满意了没,这里面还有那么多坨屎一样的东西我还没处理干净,我怎么能对这个结果满意呢,不行,我需要继续优化,调整,完善它,至于领导其他的安排,爱谁谁去。
在他们讨论既往巨头合作孵化项目的失败历程,说很多职业经理人不适合操盘一个项目,但恰恰我知道一些巨头内部孵化的成功案例,恰恰认识一些这里的操盘手,从背景看简单直接,毕业后就在巨头打工,没有创业经历,然后内部创业,然后成果还真不错。那么决定成败的关键,真的就是野生创业者才有机会么?至少我是知道反例的。
但反例背后的故事更有意思,我知道的典型剧情是这样的,不是大领导觉得某个领域特别好,想要立个项目,从小弟里找个看上去聪明的来操盘,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正如那篇文章提到的,确实都失败了,我反思一下,我自己找人做项目也都失败了,确实是这样的。那成功的剧情是什么呢,是这个小弟自己有想法,觉得当前负责的项目没机会了,觉得有个不错的领域值得探索,然后主动去找大老板聊,说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希望得到公司的支持,把老板当作天使投资人,结果这种,我认识的不止一个案例,还真就做成了。
理解区别了么,看的不是背景的差异,看的是心态的差异,是我要做和要我做的差异。
那么继续来说,也有不少人咨询我,创业适合做什么,哪些方向有机会,我说句难听的话就是,凡是到处这么咨询的,什么都不适合,老实打工吧。
为什么,你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你来问我,对不起,你根本没有创业心态。
有人说,哪有那么多创业心态,我怎么看不到。生财有术的线下活动随便去看看,全都是,真的,现在很多新人跟我闺女差不多大,已经非常有成果了,自驱力,行动力都让人羡慕。时代没有给机会?不是的,每个时代都有机会,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我有句话放在这里,一句万试万灵的咒语,十年后回看今天,遍地黄金。你信不信,不信你十年后来看,这句话几乎适合任何时间(除非是超级动荡和混乱的年代)。除非你认为十年后整个世界会陷入最糟糕的状况,至少我没这么绝望。
但什么是十年后的黄金,你需要自己挖掘,我没这么厉害,我要是真知道,我干嘛要告诉你对吧。
当然,创业并不容易成功,就算是轻创业,也是如此,但是,我要告诉你,成功不是靠一瞬间的天才想法,而是不断的摸索和迭代。成功者在摸索的时期也是犯过无数愚蠢的错误,积攒了无数个刻骨铭心的教训,才一步一步打造出成功案例,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但这个摸索和迭代的过程,是需要持续的行动力和分析整理的能力。
下面讲讲那些难以成功的问题都会在哪里。
我这两天还在不可说的平台分享了一下很多普通人的创业心态,他们会觉得,做个比喻吧,我也做视频,李子柒也做视频,四舍五入我和李子柒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四舍五入我和李子柒的投入自然也是一样的,然后她火了,我没火,那一定是她运气比较好/平台偏向她/平台歧视我/她的天然条件我比不了等等,很多这样的创业者,对每个领域都是浅尝辄止,然后觉得别人做成了,自己没做成,就是运气不好,或者平台策略不对,总之,和自己没关系,然后心安理得的说,创业故事都是骗人的。
找理由胜过找原因,自我安慰胜过自我解剖,对操作难度和深度不理解,也不试图去理解,浅尝辄止,没有迭代意识,或者本能拒绝迭代,自然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只要我够努力就能成功,别人一天写1000字,我写3000字,别人直播2个小时,我4个小时,行动力确实很好,但是用这种廉价的努力掩盖思维的慵懒,不思考,人家的文章为什么能火,不思考,直播中哪些细节可以提高转化和传播。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深度,缺乏有价值的自我迭代。AI时代来了,仍然拒绝改变,自己很努力,却从没考虑利用更好的工具和产品来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让自己更多的去学习和思考,然后最后仍然会被时代抛弃。
这种人也很常见,包括一些追求所谓学习成绩的人,有些学生成绩看上去很好,真正的思维能力其实反而是被约束在很狭窄的范围里,思维不开阔,主动意识几乎没有,对自己前途没有任何有效规划,误以为成绩可以带来一切。而且更可悲的是,当他们换了一种环境,比如到科研领域,或者一些需要创新能力的职场岗位上,他们曾经的好成绩变得一文不值,落差之大,难以形容。
我前几天在我的核心读者群里说了一下,一个人一辈子能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有说服力的产品就很不错了,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产品,并且让这个产品被更多人了解,使用,这应该是非常值得去投入的事情。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对个人成长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创业者心态,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先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好,需要一个迭代的过程,确实很少有人能走到最后成功的那一步,但是如果不开始,就永远到不了。
属于自己的产品,建立创业者心态,并不一定是要创建自己的企业,要成立自己的公司,要当上老板,不是的,就算在职场,这种心态也可以让你有更多机会,而且,我们也知道现在就业环境的艰难,能够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也会给自己多留一些可能性,不至于把自己的前途全部掌握在别人手里。
那么罗嗦这么多,当然也要夹带私货。
今年我知识星球的年终福利课是 如何打造可纠错的反馈闭环,其实就是试图去讲述一个如何实现迭代优化的逻辑,里面会有一些个人成长中的案例。其实贝叶斯方法本身也是这个话题的经典体现,以前我推荐过一篇文章,关于成功者都是贝叶斯主义者的文章,机器学习的算法很多核心也是基于贝叶斯公式。希望对大家的成长,发展有所帮助。
课程内容还在准备中,那么开课时间大约在1月下旬,1月初会在我的知识星球置顶帖进行发布课程报名。此外通知一下,今年的年中福利课会在12月底下线,我的知识星球用户还没有浏览过的,可以在我的知识星球置顶帖免费进入课程。
👇 我的知识星球,三天内自行退出免费100%退款承诺。
最后,有一个有些尴尬,需要公开喊话的事情,我有个读者叫做宁馨,她私信反馈说她几年前购买的体检卡没有使用,当年希望退款得到了客服同意但没有后续,想问我如何处理,我当时就答应去跟对方沟通一下,然后供货商表示是后续没有办法联系她,让我询问一下她的联系方式,我跟你们讲一个事情,就是微信平台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我是没办法看到你们的微信号的,只有读者联系我的时候,我才能回复,而且必须是在48小时内(我是个人号认证,如果是企业认证,可以宽松一些),而且还只能回复一条,当时我回复了一次,帮她问问,然后就无法继续回复了,然后只能等她再次私信,遗憾的是,我又不是每天都看私信,最近看到她又在询问,可是我看到的时候又超过48小时了,真的是完全没办法回复任何消息给她。
如果看到的话,请私信给我你的具体微信id,我会安排供货商和你直接联系后续问题。另外,对其他读者,如果有类似问题,也请在给我留私信的时候,告知你的微信id,我才能进一步和你沟通,我并不是每天都会查阅私信,也无法保证能在48小时内看到你的信息。
我也希望你们理解一下,由于隐私保护的法规,很多平台不允许上面的商家,或者自媒体直接拿到客户或者读者的联系方式。而且也不允许骚扰性的打扰客户或者读者,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是真的希望能圆满解决,负责到底,但是不知道具体的联系方式,又无法回复,就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