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这笔帐,应该怎么算

科技   2024-12-24 22:32   新加坡  

我以前写过一些关于留学的文章,

浅谈留学

留学申请的一些建议

谈谈留学的话题

那么最近经常听到的一个话题就是,留学的性价比,因为回国求职困难,留学生在国内薪酬没有优势,有不少人会觉得,留学越来越不划算。当然,还有不少自媒体会添油加醋的去渲染一些关于留学生负面的消息,所以这种论调现在很流行。

当然,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情,毕竟,从另一方面来看,留学赛道其实已经非常卷了,中国学生最近几年的留学申请数据非常高,很多以前被看不起当作保底的学校,现在已经越来越高攀不起了。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所以,如果更多普通人都觉得留学性价比不高,觉得留学不是一个好选择,对于剩下的那些人来说,就要抿嘴偷着乐了。

先说一下留学群体的构成和诉求

第一种,学霸进取型。

成绩非常优秀的那一类型,追求的是美国Top20,英国G5,加拿大Top3,部分也会考虑港三新二。很多已经是国内985,211名校,希望继续深造的那种。

必须承认,在尖端科技和顶级师资上,欧美部分名校还是有优势的,如果走学术路线,或者希望能让自己在业内有更好的导师和校友资源,追求欧美名校,无可厚非,顶尖人才的人生规划路径很清晰,比如引进人才路线回国,或者以高级人才身份留在欧美当地发展,当学校背景和学历达到足够高度的时候,很多普通人高不可攀的门槛对他们来说就都很轻松。

当然,必须承认,欧美发达国家直接留下来的难度越来越高了,但曲线方式依然很多,高级人才会有一些其他的路径。

第二种,二代潇洒型。

我身边也有很多案例,父辈比较有成就,基本财务自由,那么不希望孩子在国内卷高考,换个赛道活得轻松一点,英国,香港,新加坡,澳洲,很多都可以选,当然这里也有一些孩子很出色,很争气,和学霸进取型的有重叠,但更多的可能就比如类似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也都挺好。或者去ucl读个社科类(录取门槛远低于计算机类和理工科类)的。校友网络人脉资源有了就够了,人家也没有太多求职的压力,父母资源到位,活得就很潇洒。

我以前讲过,换赛道后你会发现,所谓世界排名前100大学,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能进,比如我闺女就是。

第三种,中产家庭做题家逆袭型。

为啥说逆袭呢,这些孩子可能受限于所在家庭条件和家乡环境,无法从小换赛道,以及天赋有限,虽然很努力,但是在国内,最后也只能去个普通本科,甚至更差的学校,那么这种学历在国内职场是毫无竞争力的,但所幸海外一年硕的成本还算不太高,如果家里咬咬牙愿意支持,自己又肯努力,那么冲击一个世界前100的大学,或者甚至专升硕,拿个硕士学历回来,也算是洗一下学历,让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更强一些。

第四种,共产主义接班人型。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种标题,很多县城和小城市,有所谓“县城婆罗门”一说,前段时间不是还有新闻,年轻中专生提拔为领导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毕竟吃相不好看,容易被各种不开眼的自媒体翻出来说事。所以很多地方有这样资源的家庭,为自己学渣子女准备一条洗白学历的路线,各种东南亚给钱就能上的本硕博(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去上课),而且成本还比欧美低的多,反正他们也不需要去刷排名,有个学历,以后选拔公示的时候学历都很合规,不那么突兀就行了。

那么我们来看,所谓留学的这笔帐。

第一种,能够让自己学业达到足够高度的人,能够进顶尖名校的,学习的成本一定是值得的,更不用说有些学霸可以申请各种奖学金,成本还可以极致压缩。

第二种,人家的成本观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而且根本不存在求职压力,靠人脉资源或者自己的事业都可以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这个成本也肯定是无所谓的。

第四种,咱就不展开说了,反正这种也不存在就业压力。

其实真正谈论所谓留学回国性价比的,其实只是第三种类型,只有他们,对成本会极为敏感,对回报会极为看重。

那,这笔帐该怎么算呢?

第一,被忽视的时间成本。

我前几年苦劝读者不要去读研,早点找工作,很多读者说我不懂,很多岗位只要研究生,等他们研究生毕业出来一看,当年本科生都能去的岗位,现在研究生都不招了,当年本科生能拿到的薪酬,现在研究生也拿不到了,为什么。

我前几年讲996底层逻辑被各种骂,这些人只顾讲正确,他们理解逻辑了没,关键是供需博弈啊,什么供需,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岗位的需求。

我们现在就业率也不算很差,说真的,比起很多国家来说,不算很差,但是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好工作少了,高薪工作少了,看政府统计年鉴啊,前几年每年多少应届生,人力资源市场上,供给持续增加有没有。需求为什么少,几个原因,资本跑路了,这个我文章也提到了,很多人觉得我危言耸听,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是靠大量风险投资的疯狂涌入,企业的竞争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企业为了更好的获得高水平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待遇,甚至要用千金买马骨的策略来吸纳人才,让很多平庸的人也获得了产业发展的溢价。但现在资本撤出,巨头也不开战了,大家各安其事,自然对人才的热情也就下降了。另一个原因也是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降本增效的热潮,从美国到中国,个体利用AI可以有更多产出,那么对人才规模的诉求自然也随之下降。所以高薪工作的下降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那我说这些什么意思,时间成本不只是你少赚了几年的钱,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时间成本,也是你错失了产业急需人才的时间窗口,你以为你成熟了,但机会已经没有了。

中国考研,读研,要三年,英国呢,一年,省下来两年时间,这两年的时间成本是多少,真的不只是两年工资多少这么简单。

第二,简历提升。

在我列举的这类常见案例里,一个普通本科,在国内考研,大概率还是一个普通大学的研究生,毫无职场竞争力,出去虽然说海外硕士竞争力下降,好歹刷一个世界前100,很多地方政策还在的,落户也好,进入hr的简历关也好,其实还是有提升的,当然,这种提升没过去那么明显了是真的。

这里话说回来,如果国内已经是不错的985大学,然后申请的是英国G5后面的学校,或者澳洲的大学的硕士,说真的,我觉得确实不能算作是简历提升。

第三,额外机会。

其实旧文也说过,出国留学,多少也有留在海外的机会,而且海外没有996,没有35岁危机,如果能扛过最开始的身份关,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但这些年确实,留在当地的难度越来越高,无论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留下来的难度都在提升。这是真的。(还是需要啰嗦一句,顶尖学霸,顶尖人才,仍然会有搞定身份的快车道,这里说的是针对前面第三种类型)

但我们也讲过人生是场概率游戏,这个概率,你出国之后,会出现,但如果想要提高概率,需要自己更多努力。

中国学生在海外留学最常见的特征是不爱社交,不参加学校活动,不重视当地社交媒体资源,甚至绝大部分连linkedin都不注册,大量的额外机会是要自己争取的,不是说你拿个学位,然后投递个简历,就叫做争取了。争取导师推荐,争取学长内推,争取学生社团认识一些有资源的同学,争取更多实习机会,等等等等。很多事情,你不试过,觉得很难,但有不少机会,其实就是你多试试就会出现的。

额外机会还包括什么,我们知道中国国内产能过剩,内循环根本无法消化国内的制造业,那么全球化是中国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甚至互联网行业出海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积极。另外,很多国外企业也希望发展中国业务,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消费者和获取中国的客户,打入中国市场也是很多海外品牌的诉求。当下什么人最吃香你们知道么?一种是在中国能理解海外市场的,一种是在海外能理解中国用户的。

说真的,很多留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自己心态不开放,传统做题家思维,以为拿到成绩单和毕业证书就是最大的收获,这种,很多留学生真的是,既无法理解中国的用户,也无法理解西方的市场和文化,所以职场求职就特别尴尬,确实看不到额外机会。但如果你真的能理解我前面提到的,更多的让自己去社交,去体会当地市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让自己有更多的认知,这才能获得真正的,信息差的机会。

敏锐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出国转转商场,超市,上网看看当地论坛,就能知道什么产品,什么生意可以做的,你说这是天性么,真有这样的人。我记得以前分享过,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做生意赚钱的逻辑,利用国内成本巨大优势的供货商资源,和对当地特定细分市场的深入理解,建立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有案例的,同样是留学生,有些人算计回来怎么收回成本,有些人一边读着书一边就赚了很多钱,差异太大了。

第四,国际视野。

顺便分享个词,旧词新解,背井离乡。

啥意思呢,就是井底之蛙,就算离开了故乡,还背着故乡的井,在故乡的井里看世界,这样的人其实特别多,到哪里都是用老家的标准来衡量世界,用自己熟悉的价值观来评估世界,好像是看世界了,但是其实还是沉浸在简中的世界里。

用包容,开放的心态看世界,放下故乡的井,理解世界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的社会规则,价值观,不是非要追求认同,但至少要真正理解,并且能做到足够的包容。

中国仍然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国际视野仍然具有长久的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交流依然会被广泛鼓励和支持,我们也看到了政府最近两年各种免签政策的推进,拥有国际视野的回报,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那么,最后,说说一些留学家长和学生的思维误区,以及什么人不建议来留学。

1、国外大学硕士很水,都是学渣来混学历的。

这个思维不能有,人家学校录取门槛确实不高,但是淘汰率其实也不低,而且课业压缩的时间很短,结合语言关压力非常大,学业压力通常会大于国内的985,211的同等硕士学历课程。

2、成绩好就行,其他的不重要。

成绩只是你留学价值的很小部分,如果希望留学成本能够价值最大化,社交资源,文化观察,实习,社会活动,尽量参加,当然,很多人说,一年硕怎么顾得过来,这个因人而异,如有可能,多待一年也是可以的。

3、孩子只要肯读书就行。

说真的,有些孩子不适合留学,而且当下中国环境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家长往往把孩子管的太好了,全力以赴应付读书,缺乏社交能力,甚至缺乏自我生活能力,出国留学,很重要的一条是,孩子必须有成年人的心态,必须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预算,自己的时间,评估自己的行为风险,巨婴孩子可能会陷入灾难境地,不开玩笑,很多案例触目惊心。

在出国留学之前,一定要确保孩子心智成年,能够独立应对生活和学业挑战,有健康足以承受压力的心态,这一点如果做不到,出国留学也许是个非常危险的选择。

当然,有些特别有钱的家长,用金钱开路,给孩子找陪读,找家教,找生活导师,那是另一个故事。

4、孩子想法太多,不专注。

年轻人有无限可能,多一点想法,多一点尝试不是坏事,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早点试错是成长很重要的步骤,不要求全责备,不要约束太多,但可以给孩子提供基本的风险常识,不过很可惜,很多家长根本没这个能力。

以上,希望对考虑过留学,有兴趣留学的年轻人,或者家长,有所帮助。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留学没有性价比,不具备竞争优势,你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也无需来说服我,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估。

最后,这个知识星球,是大刀同学创建的,我也会在里面解答问题和分享有关信息。大刀同学当年高考只有300多分,上的大专,然后专升本,绩点其实也一般,在我的建议和鼓励下,她连续申到了几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包括爱尔兰科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然后选择了利兹大学,当然也是非常执着和努力的跨越了录取条件中的英语关,目前已经顺利毕业并在曼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机会。

她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我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和她背景相似,或者背景更好的同学,寻求逆袭翻身的机会。同时,也会帮大家了解和规避国内一些留学中介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的问题(非常普遍,难以尽述)。

我也会不断强调,其实学习一般,背景一般的孩子,只要愿意过英语关,很多高排名大学真的很容易申请,与其在国内考研然后熬三年,为什么不试试另一条路,而且,学英文这件事终身受益,考研的部分内容,说真的,在我眼里是负价值。

caoz的梦呓
caoz的心得与分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