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邮件,掀起了汽车行业“生死之战”的序幕。
邮件截图的传播揭示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也让供应商面临生死考验。
在车企拼市场份额的降价潮中,供应商如何应对这一危机?
供应商们每年都要经历“年降”谈判,大型、知名供应商在产业链中拥有一定话语权,而小供应商为保持市场份额往往不得不接受降价。尽管多数受访的车企供应商目前处于盈利状态,且部分供应商如乘用车座椅供应商业务正蓬勃发展,客户订单量持续增长,但车企间的价格战日益激烈,已让许多供应商逼近盈亏平衡点,生存状况堪忧。
为了赢得大型自主车企订单,一家模具供应商高管历经十多轮激烈价格竞标,竞标时间从30分钟延长至近十小时。竞标中,供应商需实时调整报价以争取更高排名,过程极为紧张。高管透露,为中标不断削减利润,直至报价远低于初始水平。此类竞标每年需参与四次,降价压力巨大。
为降低成本,车企还引入多家供应商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同时,车企通过寄售制等制度减轻库存压力,却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和风险。供应商为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接受降价要求,否则可能面临失去大客户和股价大跌的风险。
并非所有供应商都有议价空间。技术能力较强且难以替代的公司拥有更多话语权,而纯制造和加工型供应商则几乎无议价能力和利润可言。供应商降价主要通过节约运输成本、替换便宜原材料和降低人工成本等方式实现。
车企还通过延长账期来缓解现金流压力,给供应商带来更大应收账款压力。许多传统零部件企业已接近降价极限,但车企仍认为供应商有降价空间。比亚迪、长城等车企账期较长,给供应商带来巨大财务压力。
回顾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邮件显示,已经开始为2025年的价格大战做准备。
随着车企间价格战的升级,供应商们明年的生存形势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