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经济增长这么快,物质生活也在快速改善,为什么我们的快乐没有同步增长呢?
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能沦为口号和空话,而是要用具体的目标、标准和举措来实现。
要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迸发出不一样的活力,社会才是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活着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我认为当前应该重点解决好以下这些重点问题。
第一,就业问题。
放在任何国家,就业都是头等大事,只有充分的就业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个人收入增加、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当然不可能例外。当前经济环境下行,需要更加注重搞活松绑、推动民营经济和服务业这些社会就业主力军的发展。建议政府适当放宽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当前社会运行的包容性。
比如地摊经济,这个时候损失点市容市貌总比损失就业和收入更强一些,而且还能促进消费,里子归根结底还是要比面子重要吧。比如为了就业生存而产生的轻微违规事件,尽量减轻或者免于处罚,让社会更有温度。
第二,住房问题。
目前房地产市场下行,有很多空房待售。政府也有专项债券支持政府平台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这个进度要加快,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同级别收入群体可及的房屋供给体系,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而且要完善制度漏洞,千万不能让有权者、有钱者侵占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
归根结底就是两件事,医疗和养老。医疗是最基础的,很多家庭都对医疗保障缺乏足够的信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最终不得不放弃对家人的治疗。
反而养老体系相对要好一些,当今社会出现老无所依没饭吃饿死人的现象还是比较小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家庭不孝子女,或者说一些基层组织不作为。
更多主要还是生活质量的差异。但这个也急不得,毕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还没有达到高福利的时候。政府要时刻有这个心就是了。
第四,教育问题。
这两年,中央花了很大力气推动“双减”改革。但大家“卷”的力度丝毫没有减轻,而且因为公开型教培机构大幅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具备资格的地下教培组织,不仅降低了教育自愿的可及性,还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成本,加大了教育不公平。
“双减”不仅治不了根,甚至连标治起来来都成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消除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即以中考、高考升学为绝对核心的教育路线,只要中考、高考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查内容不改变,就不大可能改变当前的教育问题。
第五,劳动者保护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很早就制定了劳动保护法,建立了八小时工作制,而且政府也有相应的劳动保护机构和仲裁机制。但不用去做社会调研,别说能严格落实的,能做到法律规定目标70%效果的都阿弥陀佛了。
有多少企业“996”、“007”、“白加黑”,有多少企业强制或者变相要求加班,有多少企业支付加班费,有多少企业搞职场PUA?
这种情况你指望行业和企业自律基本不可能,你让员工去争取、仲裁、诉讼那更是天方夜谭,除非你不想干了,第二天就有可能会因为左脚先进公司门而被开除。
而且中国的工会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工会体制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政府来弥补和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功能了。
比如政府应该建立匿名举报机制,如果出现一定数量的企业举报,应该根据情况严重对企业予以相应的惩治。建立定期督查机制,深入企业直达员工开展随机性调研,对企业开展年度劳动保护评价,作为对企业违法违规问责、评优评先、政策优惠的重要依据。
第六,社会文化。
我们现在弘扬的文化比如敬业、奉献、遵从等中华传统美德都没有问题。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文化的正反馈,是不是在号召大家敬业奉献的同时,也号召管理者分享、保护、尊重被管理者呢?过于强调单方面不求回报的付出不仅不公平,也很容易打破关系平衡,难以持久。
当然,这些政策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把握好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的平衡点。但只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哪怕时间会很久,社会总会越来越好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社会治理需要用绣花的功夫才能管好。我们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不是组织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利益最大化。
我们只有真正地去想办法去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不断往前进步,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点赞、转发、在看、关注,创作不易,感谢您的宝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