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中日关系,平抑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文摘
2024-12-26 21:49
湖北
纵观中日、中美建交以来的时间线,如果用波动曲线来描述的话,可以发现两者大致是重叠的。因为总体上可以说,中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锚。但在部分时间段会有一些小的背离,这个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不仅对改善中日关系很重要,也对影响和牵制美国对华政策非常重要。1979年-20世纪80年代末,是建交与初步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美国在美苏冷战对峙中处于守势,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随后的80年代,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展开。中美经贸合作开始起步,双方贸易额逐年增长,投资规模也逐渐扩大,美国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也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美国无中生有指控中国货轮携带化学武器原材料并扣押。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多名中国使馆工作人员伤亡。2001年美国一架EP3侦察机非法进入中国领空并与中国战机相撞,造成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这一时期,中美经贸关系在摩擦与合作中交织发展。美国多次以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为由,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制裁和反倾销调查,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2009年4月1日,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再平衡”战略,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经济影响力,试图牵制中国的发展,在网络安全、南海问题等方面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特朗普上台后,以贸易逆差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贸易摩擦,加征高额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和技术合作等,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和打压,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和技术转让,试图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在国际舆论、外交等领域,美国也不断抹黑中国,试图孤立中国。
2022年至今,是调整与修复期。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巴厘岛同拜登举行会晤,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会晤。双方在经贸、气候、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有所增加,部分贸易关税得到调整或暂停,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一定的积极氛围。但美国在一些问题上仍未改变对华战略竞争的基本态势。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同时日本国内也有改善对华关系的呼声,田中角荣组阁后积极推动与中国建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期间,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投资,众多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大量的日本影视作品、动漫等被引进中国,中国也掀起了学习日语的热潮,两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交流活动,1984年日本安排了三千名青年抵达中国访问参观。
20世纪90年代初-2012年,摩擦与波动期1996年,中日之间就钓鱼岛的主权争议升温,中国不满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划入“专属经济区”,以及日本右翼组织在钓鱼岛新建灯塔等行为,引发了中国国内的反日游行和集会。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任日本首相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抵制日货活动。此外,日本还出现了篡改历史教科书等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2012年-2022年,紧张与冷淡期2012年,时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以实现钓鱼岛国有化的活动,中日关系再次迅速紧张。中国多座城市爆发了反日示威,许多地方抗议演变为暴力打砸活动。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任日相。八年执政期间,安倍政府在国防和对华关系上变得强硬,并参拜了靖国神社,积极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加强日本军事能力,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强化日美同盟,导致中日关系持续冷淡。
2022年至今,缓和与修复期2023年7月,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与中方就改善中日关系等进行了交流。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这一系列互动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积极氛围。随着疫情的缓解,中日民间交流逐渐恢复,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有所增加,为两国关系的修复奠定了一定的民意基础。一是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中日关系就很难实质性改善,9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后,中日关系也明显更加复杂,甚至比中美关系还要恶劣,毕竟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头号马前卒。二是中日关系相较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993年“银河号”事件爆发后,1996年钓鱼岛争端开启;2022年、2023年中美元首两次会晤后,中日关系也开始缓和。三是在大势趋同中也有小的走势背离,比如特朗普执政时期,日本表现出了一定的纠结,一方面要积极配合美国对抗中国,另一方面又想从中美贸易争端中扩大美国失去的在华市场份额。按照以上的三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做个推断。1.长期来看,中美的关系会越来越复杂,即便合作,也是竞争性合作,因此中日关系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再交织一些历史和民族情感,或者出现比较激进的日本首相,中日关系某些时间段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比中美关系更恶劣的情形。2.目前石破茂政府延续的政策,还是2023年以来的对华关系修复政策,也算是拜登竞争性缓和关系的延续,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日本外相访华,发表的言论是相对比较温和友好的。但这很难保持长久,因为很快特朗普就要上台了。假如特朗普的对话政策又转为强硬,那么中日关系也不容乐观。毕竟在日本眼里,日美关系肯定要优先于日中关系的,日本到时候如果不换政策就得换首相。当然,日本新的应对特朗普政策也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这个时间尽可能延后,减少日美对话遏制政策的共振期,降低对我国的负面影响,等待下一个关系周期。3.任何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在危机和困难中寻找机遇。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并不单独针对中国,日本也有应对美国剥削的诉求。人和经济组织都是逐利的,美国与中国贸易摩擦,定然会给日本带来利益空间,利用好这个条件也会有效减轻贸易摩擦对我们造成的冲击。4.该竞争的外交、军事、经济利益就去竞争,战略利益、核心利益一寸都不能让,一味的妥协和忍让带不来和平,也得不到尊重。但是也不必刻意或者主动将问题扩大化,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两国关系不会一直友好,但也不会长期恶化。友好相处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谁不想过舒坦日子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日本友好因素,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随着我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们对局势的掌控能力也就越强,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也就会越主动。以往那么困难的日都熬过来了,所以不要着急,历史在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