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战胜肺癌的人,做对了什么

健康   2024-11-10 14:11   广东  


在很多人看来,确诊癌症等同于被判了死刑,被称为“头号杀手”的肺癌尤甚。


这种恐惧显然是空穴来风。在我国,肺癌已连续多年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



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有2人被确诊为肺癌、1人死于肺癌。


但肺癌并非不可战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开发,实现临床治愈的肺癌患者数量同样以可观的速度增长着。即使无法根治,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在合理治疗后长期生存。


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我们将镜头对准那些重新走向广阔人生的癌症康复者,记录他们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在关键时刻作出抉择,以及最终走向一条向阳而生的道路,理解他们到底经历什么,做对了什么。


一场毫无预兆的灾难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肺癌往往与高龄、男性和吸烟史相关联。《中国肺癌低剂量CT筛查指南(2023年版)》指出,肺癌高危人群年龄为50~80岁,且至少兼具重度吸烟、长期接触致癌物或有肺癌家族史的其中一项。


因此,在确诊之前,37岁的李婷(化名)一直认为肺癌离自己很遥远。



2021年5月末,李婷像往常一样晨跑5公里,回家路上,想起最近一直咳嗽,顺道去了附近的三甲医院。咳嗽并不剧烈,比感冒时还轻,但持续了一个月都不见好,她主动要求做一次全身检查。


拿到结果,医生的神色凝重起来。CT检查单上赫然写着:右肺中叶发现一个直径超过7公分的肿瘤,锁骨、气管、肺门处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更糟糕的是,肝部也出现了病灶,这意味着癌细胞转移,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马上去广州。”看着脸色煞白的李婷,医生给出建议。


几天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直坚信是误诊的李婷被彻底击垮,肺癌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是右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即肺鳞癌,已经局部晚期了。



肺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比30%~35%,大多发生在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与吸烟的关系较为密切,患者多为老年男性。早期容易引发支气管狭窄、阻塞性肺炎,导致咳嗽、胸痛、咯血、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由于靠近血管、淋巴管等组织密集的肺门,癌早期做胸部CT也容易漏诊。


专家认为,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肺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以上。其中,“早期”需要满足两点,一是尚未发生转移,二是肿瘤体积较小,特别是直径小于3公分时,治疗效果更佳。


李婷显然两项都不符合,她面临的是更残酷的数据——如果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中晚期肺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般会下降至15%~30%。


“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家族病史,怎么可能得肺癌?”她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如果没有这一噩耗,当下本是她人生最惬意的时光。


出生于湖北贫困农村家庭,她的人生是一条陡峭的上坡路。17岁,成绩优异的她被迫辍学,成为一名东莞“厂工”。不同于身边人休闲时享受都市生活,她一头扎进图书馆,自学外语、电脑,自考大专。确诊前,她刚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一夜之间,多年耕耘和收获都失去了意义。人生难舍的种种在脑海里快速闪过,剩下儿子那张稚嫩的脸。“孩子才上小学,我真的不甘心。”诊室里,她忍不住失声痛哭,紧紧抓住医生的衣袖,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好好吃饭比什么都重要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癌症二字耳熟能详,但抗癌之路的种种遥远而陌生,往往是各个专科医生推着他们往前跑。


李婷最初也感到茫然。明确无法手术后,在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建议下,她开始接受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同期放化疗以及免疫巩固治疗的新型“三明治”联合方案。


新方案的毒副作用明显下降,但还是存在脱发、肌肉关节疼痛、恶心、呕吐以及疲劳等不良反应。“一洗头就大把大把掉头发。”接受化疗没多久,李婷精心养护的长发就稀薄了。有一次,看着镜子里的模样,她瘫坐在卫生间的地上大哭一场。食欲下降也让她备受折磨,“吃什么都是苦的。”她愈发消瘦,体重只剩80多斤。


看着因心情沮丧而日渐虚弱的李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刘慧严厉地批评了她。生气是因为惋惜,李婷对联合治疗方案敏感度高,在诱导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同期放化疗后,肺部原发灶消失,转移淋巴结也明显缩小,有很大机会进入免疫治疗巩固周期,从而获得治愈机会。


“我们的最新研究证明,应用新型‘三明治’联合方案,李婷这样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能够提高至64.8%。”刘慧说,这是一个很乐观的数据,也意味着更多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此时患者的营养和生活状态非常重要,需要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在行动上与医生充分配合,加强营养,保持锻炼,从而顺利完成治疗。”


作为营养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指标,体重常被认为是肿瘤患者的生命线。大量研究发现,肌肉的丢失会降低化疗、免疫治疗的疗效,而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对治疗的耐受,减少并发症,还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


因此,刘慧一直严格监督患者锻炼打卡,给每位患者定下具体的体重和体力的目标,要求定期检查时一律先做6分钟步行测试以及营养指标分析。


这项“考试”中,来自哈尔滨的65岁朱伯是模范生。



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咯血、胸闷不适,朱伯却因为“吞咽困难”入院。因为症状不典型,他被诊断出肺腺癌时已是局部晚期,伴有淋巴结转移而不能手术。确诊当天,他戒掉抽了半辈子的烟。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他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办公室、食堂、家三点一线,微信步数很少超过2000步。但治疗期间,他每天完成1万步打卡,零下十几度的冬天,照样风雪无阻。


“首先要有信心,像打仗一样,一定要拿下。”分享经验时,朱伯笑得爽朗。


但妻子知道,他的抗癌之路并不轻松。朱伯经历了肠道紊乱、肌肉关节疼痛等一系列治疗常见副作用,有时身体不舒服,整夜无法入睡,只得在院子里一圈圈打转,直到天亮。即便如此,朱伯坚持遵循营养指导,均衡饮食。


幸运的是,乐观和坚强收获了最好的回报。治疗后,朱伯吞咽困难的感觉完全消失,顺利完成免疫巩固治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这是医学界评估抗癌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肿瘤直径的变化来反映肿瘤体积的增减,分为四个等级:完全缓解(CR)意味着所有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说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超过30%,疾病稳定(SD)说明部分缓解或维持原状,如果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的恶性病变则提示疾病进展(PD)


“我不会再把自己当作病人,而是把这段经历视为人生的一部分,学会珍惜生活、重视健康,不辜负医生和家人的期待。”朱伯笑着说。



另一边,哭着走出诊室的李婷也迎来了转折点。“我一回家就强迫自己吃饭,眼泪拌饭吞下,一天吃七八顿。”她说,“哪怕最后治疗失败了,至少我努力过。”


一开始,她不知道吃什么,鸡蛋、海鲜、葱姜蒜都不敢碰。刘慧安慰她,“只要不是毒药,吃得下什么就吃什么。”这个简单粗暴的回答让李婷豁然开朗,她开始寻找感兴趣的食物,想方设法增加营养。


确诊后第六个月,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的第一次复查,李婷成功增重20多斤。她明显感觉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而CT检查带来了更大的惊喜——胸片上,她的肺部组织纹理清晰、规则、均匀,肿瘤消失了,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李婷说,在医院的楼道里,她给关心自己的每一个亲朋好友发去好消息,止不住的眼泪流进嘴角,那种咸涩也是美味可口的。


康复是一场持久战

看到李婷,很难相信,眼前秀发乌黑、面色红润的都市丽人曾被肺癌折磨到形销骨立。


“现在觉得世界可美好了,路边看到一朵花都觉得真美。”她笑着说,康复三年来,她学了爵士舞、陶笛、非洲鼓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去年还重返职场,回归了原本的生活轨迹。


其实还有一些新的变化。病友们喜欢叫她的新名字——阳光姐姐,感谢她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给无数患者和家属带去激励与温暖。


迈出帮助他人的第一步,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放疗住院时,李婷隔壁病床是一位40多岁的大哥,同样在事业上升期罹患癌症,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经常互相开解。可有一天,大哥再也没有回复消息。她辗转从医生那里得知,因为病情突然恶化,大哥不久前因大出血去世了。“我哭了很久,是生病后最伤心的一次。”李婷说,她再次深刻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也渴望寻找更多战友共同努力。


没想到的是,她随手发布一条抗癌视频,意外收获了60万点击量和上万条留言,许多有过相似经历的患者或家属发来消息,希望了解更多抗癌经验。


“我把经历分享出来,也许能帮到其他人。”李婷心想,她积极地一一回复,交谈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但看诊时间有限,医生很难从零开始科普。


李婷尝试结合自身经历,帮助病友看病历、读报告,加深他们对病情的了解。为了让表述更准确,她还看完了各个版本的《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提问越来越多,她又组建了粉丝群,整理高频问题进行分享,包括饮食、生活、心理疏导等方方面面。今年,她还组织群友一起爬山、游湖,让更多病友重拾笑容。


时常有粉丝问李婷,现在算完全康复吗?“一日得癌,终身抗癌。”她知道自己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是坚持锻炼、健康饮食、保持体重。在国际权威癌症指南给予的癌症康复者指导中,这三项要求也排在前列。


那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胜利?


《众病之王:癌症传》有一段宏大的描述:为了能追上这种疾病的步伐,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创作,学习新知识,扬弃旧策略。我们执着地与癌症进行抗争,时而精明,时而绝望,时而夸张,时而猛烈,时而疯狂,时而凛然。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且已经持续了千年。


而李婷和朱伯的回答是专注当下。确诊时,李婷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不久前,她已目送他走进中考考场。曾经饱受疾病之苦的朱伯也重返工作岗位,发挥余热。战争也许永远不会停止,但他们知道,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都值得庆祝。




记者 | 陈湘婷

编辑 | 韦希禧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国家卫健委向您征集意见!事关2025年为民服务实事项目

下一站东莞!这场大湾区盛会,亮点剧透→

广东卫生在线
广东卫生在线是健康广东行动推广平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卫生健康行业新媒体传播平台,定位为:卫生时政深度解读者、医疗品牌专业塑造者、健康中国权威观察者、健康广东行动坚定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