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貌成因分析

文摘   2024-11-02 23:09   广东  

一、区域地理地貌成因的描述例析
例 1.成都平原形成主要原因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
例 2.东非大裂谷主要成因
①板块断裂下陷;
②流水侵蚀。
例 3.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
①内力:板块碰撞形成的裂缝;
②外力:流水侵蚀,下切成谷。
例 4.北美五大淡水湖、挪威峡湾海岸成因:
冰川侵蚀;(积水成湖)。
例 5.刚果盆地成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例 6.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断裂陷落。
例 7.东亚岛弧的成因: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例 8.南海的珊瑚礁及澳大利亚大堡礁成因:
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
例9.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
先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流水侵蚀下切。
例 10.广东丹霞山的成因:
先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红色砂砾岩再受到侵蚀、风化剥落、重力坍塌等综合作用形成的顶平、坡陡、麓缓的方山。

例 11.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山脉。
例 12.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流水化学溶蚀。
例 13.中国西北雅丹地貌的成因:
①内陆湖湖底下沉、沉积;
②后来湖床抬升;
③再经流水、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例14.黄河嵌入式蛇曲的成因
①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河流水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
②后来发生地壳运动,地壳隆起;
③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河床下切,增加了河流与山项的落差,形成嵌入式蛇曲。
例15.冰斗形成的原因?

在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例16.海蚀柱的形成过程。

海蚀柱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
例17.辫状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①形成过程

      上游河流的比降大,流速大,输沙强度大,洪水季节,流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洪水再来时,有些沙岛被淹没,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②形成条件

       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宽阔比降小;河流补给多,且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辫状河特点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流不稳定;河床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河道通常宽而浅;河流的含沙量大,且粒度粗细不一致;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例18.“地上河”的成因。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地上河”。

例19.黄山花岗岩峰林形成过程。

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例20.高山流石滩形成过程。

解释1: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也可以);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

解释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二、地貌形成过程及演变分析

(1)基本原理

1.多级的河流阶地是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和泥沙沉积形成的。

2.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交界处的流域,一方面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严重;另一方面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且岩性软,断裂发育,风化严重,表层疏松,植被少,则流水的侵蚀严重,形成深谷。若上下游岩性差异大,有断层或断裂构造,则有瀑布形成。

3.背斜岩层中心较老,两翼较新;向斜岩层中心较新,两翼较老。背斜或向斜在外力的作用下成山或成谷应按实际情景分析。

4.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形态。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即背斜和向斜,并形成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形成断层构造即上升的地垒(地形竖块状山)和下陷的地暂(地形为谷地盆地)。内力作用使地形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低高地或填平洼地。

5.堆积物颗粒物的特点描述

从颗粒物的类型、大小、分选性、磨圆度等方面来描述。

6.一般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颗粒物物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冰川或重力作用形成的颗粒物分选性差,磨圆度差。(特殊性:内流湖结冰期沙粒覆盖冰面,融冰时导致湖床沉积物分选性变差。)

7.较湿润地区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较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要考虑区域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条件。

8.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较少。边缘有地下水出露及绿洲分布的地带才有聚落。如甘肃祁连山东北山麓就分布着许多山前洪积扇。注意新疆春季由于气温急剧上升,上一年冬季深厚的积雪在下一年春季大面积融化,可有春季洪水产生,加速洪积扇的沉积作用。若加上内力作用的断层断裂,则形成窜珠状叠瓦型洪积扇。

9.流经平坦地形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道变弯曲;由于曲流的凸岸沉积作用强,凹岸侵蚀作用强,河道更得更弯曲;由于暴发洪水使河道产生截弯取直现象,废弃河道便形成牛扼湖。

10.鸟足状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


11.冰斗

冰斗主要分布位置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坍为岩屑,并在重力作用与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12.刃脊

相邻冰斗不断靠近,或向山脊方向后退,最终致使其夹持区域或山脊呈刀刃状即为刃脊。

13.角峰

朝向不同的冰斗受其内部冰体侵蚀作用,后壁后退,使得冰斗所围区域的山峰呈尖锐状,形成角峰。


(2)地貌的演变过程分析思路注意点

①注意时间尺度条件(平静期或活跃期、间歇性或连续性)、空间(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演变循序及状况。

②由于自然灾害产生的短时间地形变化或人类干扰下地形的变化就不可能体现一般的地质规律。

③某时段某地理因素处于影响的突变活跃期受其影响的地理现象波动性大,变化幅度大。例如:①地壳水平或升降运动地势落差变大地貌变化。

④注意演变过程自然因素的影响

a气候(气温、温差、光照、降水、湿度、风力、风向)

b水文(流量、流速、水温、洋流、波浪)

c地形(海抜、坡度、坡向、面积)

d地质构造

e岩性

f冰川、

g植被

h自然灾害

i各要素对地貌变化过程产生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坡体重力作用。水土化学物质的凝固作用等。

⑤注意内外力作用的间歇性影响。注意地貌倒置现象或地层缺失现象。

⑥注意侵蚀速率与沉积速率大小的对比关系。

⑦地层的形成顺序

某地区的岩层,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形成顺序如下:a下老上新: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b先形成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新(叠加在上面);c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d地质剖面图中,绘图叠加在表面的岩层较新;水平运动产生的褶皱注意是否经过外力的侵蚀。

例如下图,先沉积①、后断层②、再沉积③、后侵入④、再沉积⑤、最后沉积⑥。

⑧注意全球性气候变化因素对地貌的影响。往往要考虑正影响和负影响,并注意其变化幅度的差异分析。

例题分析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图2

1.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参考答案1.D 2.A

试题分析

1.审题注意探究的是河床纵剖面。不要与平常训练的河流阶地混淆。研究的主题归入河床由于冲淤变化而发生深浅变化的现象。

2.研究河段位于板块边界地带,地壳抬升的地质状况。该河段特征呈现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正常情况是流水下蚀速率大于沉积速率。

3.但是据图中信息发现有特殊性现象。该河段现状(实际)河床海拔高于推测的原始(理论)河床。第二阶该河段明显呈现河床有变浅趋势,说明沉积速率远高于侵蚀速率,这与常规原理相反。由此推论,这种特殊情景应属于地理环境某因素产生的特殊现象,即泥石流和滑坡堆积物加高了河床。近几十年来较短时间内该河段有湖泊发育,更进一步说明是由于泥石流滑坡而形成的堰塞湖多。故第1题选D,第2题选A。

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甲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乙中的①~④所示(图例I~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4.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5.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乙类似的是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

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

参考答案

3.C4.A5.B

【第3题分析】结合图示与所给资料可知,Ⅲ岩层最先遭受侵蚀且剥落较严重,说明Ⅲ岩层岩性最松软,其他岩层受侵蚀的时间均比Ⅲ岩层晚,表明比Ⅲ岩层硬度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4题分析】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从崖壁陡峭状态来看,此处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A正确;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错误;地壳抬升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太行山海拔较低,并没有冰川分布,陡崖不是因冰川侵蚀形成的,D错误。故选A。

【第5题分析】有上题分析可知,图乙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属于内力作用;海蚀崖为受海水侵蚀的海蚀地貌;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与图乙类似的是海蚀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潮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在5-100米不等。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A.甲地附近

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丁地附近

7.推测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

A.气候总体温暖湿润

B.地壳抬升运动强烈

C.湖泊盐度增加快速

D.风力堆积作用显著

8.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A.砾石磨圆度都很差

B.岩性都坚硬致密

C.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都具有层理构造

参考答案6-8AAD

试题分析

6.先观察图中四地的位置,除了甲地以外,其他三个地方的实线和虚线都很接近,也就是推测古湖堤和实测的相接近,只有甲距离较远。再由题目中“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得出甲之所以会与推测距离远,可能是有河流作用影响,河流在此地注入湖泊,湖口三角洲,地形较平坦,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实际湖底地形较平坦,湖岸线距离较远。

7.由题目“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可得出,该地降水较多,河流湖泊淡水较多。与内力作用的B无关;盐度应该是较低的;风力作用强则是气候干旱,与题意相反。

8.此地为沉积岩,有化石,属于外力作用,是具有层理构造


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1~12题。

11、导致牛轭湖与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堆积
D.地壳下沉
12、下列关于河流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加快河流流速
B.减缓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减少河道淤积
参考答案:
11A、12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峰、湖泊和奇泉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景观。该地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风力强劲,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研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根系较深的蒿属及沙米等植物。该区的特殊地形有利于湖水集结,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或近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而且无论冬夏湖泊水位基本不增不减。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其中的音德日图湖,中央有凸起的石块,上面有泉,泉水喷得很高,水质甘冽,但湖水苦咸。到2014年12月,该地已开掘八口优质矿泉水井。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1)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解释其推断依据。
答案: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少;位于西北内陆,冬季严寒,湖水不结冰,水温较高;湖泊水位冬夏变化小,补给源稳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
(2)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分布众多的原因。
答案: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充足;沙山内部湿度较大,沙粒粘稠,固定性增强;顶部附近植物较多且根系发达,利于沙丘固定。
(3)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音德日图湖湖中央泉水甘冽,湖水咸苦的原因。
答案:地表水渗入地下,地下水流经断层时,溶解了岩层中的矿物元素,泉水甘冽。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使湖水苦咸。
附:温泉出露的证据
(1)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火山)剧烈,地壳薄弱;地热能丰富;
(2)地处地壳大断裂地带;裂隙成为地热能和热水的传送通道;(2)地处高山深谷地形,深谷谷底静水压力差最大,热水出露上涌压力大;
(4)该区地表水补给多;通过温泉、地热水的循环活动,温泉出露的规模大。
(5)泉水温度较高于周边其他地区水温(如寒冷地带水体冬不结冰);泉水出露地气温高,较湿暖;喜温湿植物生长较好;
(6)通过勘探;泉水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而与附近其他地区的水体性质差异大。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15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16.读图简述河漫滩形成过程。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17.读图描述河谷发育三个阶段。


①河谷发育的初期“V”形河谷,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溯源侵蚀强烈。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②河谷发育的中期落差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下蚀减弱。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③河谷发育的后期落差很小,流速减慢,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堆积作用。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18.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区内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壳运动强烈,崖壁岩穴密布。调查发现,该区域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体西坡和北坡,山体东坡和南坡较少。下左图为武陵源典型岩穴分布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示意某山体岩穴发育过程。


(1)描述左图所示区域岩穴的分布特征。
(2)据右图指出同一山体形成多级岩穴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3)比较岩穴甲和岩穴乙发育情况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析武陵源山区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地西坡和北坡原因。
参考答案
(1)分布不均匀;集中于谷地(或360-480米之间分布数量较多);沿河流(溪流)发育(或呈带状分布)。
(2)地壳间歇性抬升;有河流(溪流)发育,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强;有多层较松软岩层与较硬岩层相间分布。 (3)差异:岩穴甲比岩穴乙发育程度低(宽度和深度小)。原因:岩穴甲处于发育初期,受风化、(流水)侵蚀(外力作用)时间短,被侵蚀、搬运的岩石物质少,(形成的岩穴宽度和深度小)。
(4)山地北坡为阴坡,西坡与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侵蚀与风化作用比东坡和南坡小,其形成的岩穴演化较慢,保有量较大。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相关内容仅作学习研究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