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新”实施 提升课堂品质——上海市“五区六校”联合教研活动(美术专场)

文摘   2024-12-24 19:55   上海  


推进“双新”

实施

提升课堂

品质


上海市“五区六校”联合教研活动

(美术专场)




2024年12月23日,上海市“五区六校”联合教研活动(美术专场)在同济附小小剧场开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小学美术教研员徐敏,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美术教研员戴春莉,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书记、校长王建芳及副校长黄诗韵,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曹志正,奉贤区奉教院附小奉浦联合小学学科分管翁春花,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教育集团胡剑辉艺术教育工作室主持人胡剑辉,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综合教研组长单蓓莉,普陀区新普陀东校美术教研组长包佳珺和五区六校的美术教师们共同参与活动。


PART 01

课堂展示 巧思巧做

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的商逸尘老师执教了一年级《吉祥小挂件(第二课时)》。商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材料、发现特点,建立材料与吉祥小挂件的链接。通过层层递进的挑战,用添加喜庆色彩与吉祥寓意的方法,将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成吉祥小挂件,感受劳动人民巧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吉祥挂件的智慧。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葛婕妤老师执教的《纸卷雕塑》一课,取材于上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学生以废旧纸杯为材,借内卷、翻卷、对卷、螺旋卷等纸卷技法,经疏密高低组合创作雕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审美感知,在美的感受中探寻创变规律,在创意表达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PART 02

主题报告 精彩赋能

竹园小学教育集团胡剑辉老师作了主题为“有感”美育——《指向创意内驱力提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讲座。胡老师通过对“有感”美育的核⼼概念进行分析,用案例介绍什么是感觉、感知、感情、感悟,阐述了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美育应该从教育⾃身需要出发,从学⽣素养发展出发,从美育的可持续性出发。胡老师认为,感觉先⾏,突出⼈的重要性,是对过去仅限于知识技能训练的学习⽅式的⼀种挑战,也是对“双新”背景下,学习⽅式变⾰的⼀种落实。



PART 03

互动评课 共研共进

课后,听课教师代表对两堂课分别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建议。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曹志正副校长:曹校长认为两堂精彩的课例都紧紧围绕创意思维的培养与真实情境中美术知识的学习进行。曹校长用“小兔子喝水”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葛老师这节课的初衷,提出面向未来的美术老师要带领孩子们感受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用最简单的材料和工艺,就能制作出充满艺术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城实验小学叶知秋老师:葛老师的《纸卷雕塑》这一课,让学生感知到城市雕塑中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形式美感。通过学生尝试表现了翻转和螺旋转等多种方式,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纸杯和纸卷的不同组合方式有趣的表现出纸艺雕塑的造型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聚焦了核心素养,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老师作为引导者耐心辅助,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普陀东校包佳珺老师:商老师这节课有两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点是巧用材料赋能学生创作,商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常见的废旧材料,让学生知道材料可表现的形式是多元的,拓宽了学生对综合材料的认知。第二点是非常注重探究过程性学习,以问题为引领,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探究,促进素养落地。如果能够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新年挂件送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体验过新年的喜悦氛围、体会吉祥寓意会更好。


奉教院附小陆丹凤老师:商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一起设计出有创意、有寓意的传统文化装饰品,体现了培养学生对综合材料运用的能力及创新力的培育,符合新课标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层层递进的挑战让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如何利用材料不断探究式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拓宽了学生思路,这样有趣的课让我意犹未尽。


PART 04

专家引领 启思践行

徐敏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开展给予肯定。徐老师激励大家要不断积极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如何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表现的土壤。要尝试重构、重塑课堂,才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在任务情境设计、任务驱动、分析引导式的课堂当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素养转化为艺术作品,并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感染更多的家庭和朋友,让更多的人都成为美的 “迁移者”和“传播者”。


PART 05

颁发证书 再接再厉

最后,嘉定区美术教研员戴春莉老师为课堂展示和讲座的老师们颁奖,一张证书不仅是对老师们课堂实践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双新”背景下更多美术课堂的期待。



每一次的交流与学习都是一场奇妙之旅行,这场年味满满、热闹有温度的教研活动给美术教师们带来更多积极的思考与启示,我们将继续深耕课堂,在探索高质量教学的路途上携手同行!



来源:课程与教学中心

供稿:郑   斌

编辑:商逸尘

审核:刘   莉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小学
同济附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